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格力芯片成功了!董明珠:沒拿國家一分錢!為何股價卻不漲反跌?

2024-12-21新聞

2024年12月16日,董明珠又「火」了一把。她公開宣布:「格力的芯片成功了!」這可不是隨便說說,而是格力電器歷時十多年、砸下百億資金的成果。

她還特別強調:「沒拿國家一分錢!」聽起來很硬氣,背後卻道出了中國企業在芯片領域的艱難突圍。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全球芯片行業風雲變幻。美國的封鎖政策讓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卡脖子」問題愈發嚴重。華為頂在前面扛住壓力,格力則默默幹起了「硬活」。

其實,格力的芯片計劃從2012年就開始了,那時,它還只是一個以賣空調聞名的家電企業。十多年過去了,格力不僅做芯片,還成立了專門的公司——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到2022年12月,格力啟動了一座「豪橫」的碳化矽芯片工廠,總投資接近百億。

這工廠不僅是亞洲第一座全自動化第三代半導體工廠,也在全球排到了第二的位置。更神奇的是,這工廠從開建到完成器材偵錯,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速度驚人。

那格力的芯片到底怎麽樣呢?先說點實在的,目前它已經能自主研發、設計、制造,整個產業鏈都能搞定。比如,格力的功率半導體芯片和MCU芯片,已經在自家空調、遙控器等產品中實作了批次套用,年用量超過3000萬顆。

別看這些芯片不算高端,但在家電領域綽綽有余。尤其是2024年上半年,格力正式推出了新一代芯片產品,還包括MCU、AIoTSoC等技術含量更高的產品。看起來,格力是真在芯片領域「紮根」了。

然而,就在董明珠自豪地宣布訊息的第二天,格力電器的股價卻並不給面子。12月17日,格力的股價不漲反跌,收盤價停在了43元/股,總市值2408。6億元。

別看這價格比去年低谷時的26。36元高了不少,但與2020年巔峰時期的66。79元相比,依然跌去了超過35%。

董明珠也曾無奈調侃:「別人一做芯片,股價就漲;我一做芯片,股價就跌。」。

這是怎麽回事?股民們為啥對格力的芯片計劃不感冒?其實,問題並不復雜。

首先,格力的芯片雖然「成功」了,但它主要用於空調、冰箱等家電中,技術門檻並不高,國內其他廠商也能生產類似的產品。換句話說,這類芯片並不是「非格力不可」。其次,格力過去的多元化嘗試給股民留下了「心理陰影」。

比如,董明珠曾帶隊做手機、搞新能源汽車,甚至推出過洗碗機、美容儀,可這些專案最終都沒能開啟市場。如今,芯片領域的投入巨大,回報周期又長,投資者的謹慎也就可以理解了。

此外,格力的主營業務依然高度依賴空調。雖然利潤尚可,但營收增長乏力,競爭對手也在步步緊逼。如果芯片不能直接帶來顯著的業績增長,那投資者的信心自然難以提振。

歸根到底,資本市場看重的是「能不能賺錢」。格力的芯片雖是「技術突破」,但還遠沒到能讓股價飛起來的地步。

格力的芯片工廠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工程。根據官方披露的資訊,這座碳化矽芯片工廠是全球第二座、亞洲第一座全自動化的第三代半導體芯片工廠。從2022年12月啟動建設,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從基礎建設到器材偵錯的全過程,成為行業內建設速度的標桿。

這種碳化矽芯片廣泛套用於新能源汽車、電力傳輸等領域,而格力的芯片目前主要集中在家電產品中。

不過,業內專家指出,格力的芯片雖然在家電領域實作了自給自足,但其技術水平與華為等企業的高端芯片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此外,家電領域對芯片的技術要求相對較低,格力的芯片更多屬於中低端產品。盡管如此,格力在沒有依賴國家資金支持的情況下,能完成從研發到量產的全產業鏈布局,這本身已經是一次了不起的嘗試。

看了格力芯片這件事,有幾個地方讓我印象深刻。第一,董明珠說「沒拿國家一分錢」,確實讓人佩服。如今很多企業靠補貼過日子,而格力敢自己砸錢幹事,這股子勁頭不一般。

第二,格力芯片雖然定位中低端,但它解決了家電領域的「卡脖子」問題。雖然不像華為芯片那樣高大上,但卻實實在在起到了替代進口的作用。

不過,事情也有另一面。格力的芯片技術門檻不高,這意味著它的市場競爭力有限。再加上格力之前的多元化戰略屢屢受挫,投資者對芯片計劃的信任度自然不高。

資本市場的態度很現實:你芯片再厲害,不賺錢也沒用。說到底,芯片只是工具,最終還是要看它能不能為企業帶來收益。

這件事還讓我想到,我們的企業在面對「卡脖子」問題時,應該如何平衡技術突破與市場需求。如果一味追求技術,而忽略市場反饋,那再多的投入也可能打水漂。

【網友熱議】。

這件事在網上引起了不少討論,網友們的看法也很有意思。

劉大勇表示:「董明珠是真厲害,敢說‘沒拿國家一分錢’,可見格力是真有底氣。就憑這一點,我願意給她點個贊!」。

王小梅卻有不同意見:「格力芯片不是不重要,但它的技術門檻低,市場上能替代的產品太多了,能不能賺錢還是個問題。」。

張建軍調侃:「董小姐做芯片,確實是‘不走尋常路’。但說實話,我還是更想看到她把空調再便宜點。」。

李秀英感嘆:「格力芯片雖然厲害,但資本市場不買賬也正常。畢竟投資者要的是回報,不是情懷。」。

趙剛直言:「芯片這個行業,投入大、回報慢,格力能堅持下來不容易。但也別怪股價不漲,誰讓之前的多元化嘗試都失敗了呢?」。

從這些評論中可以看出,大家對格力芯片的態度褒貶不一。有的佩服董明珠的魄力,有的質疑芯片的市場前景,還有人對格力的多元化嘗試心存顧慮。

說白了,格力芯片的成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這件事也揭示了一個現實問題——技術突破不等於市場認可。格力芯片能不能在未來真正開啟市場,不僅要看技術,還要看它是否能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董明珠的豪言壯語聽著讓人熱血沸騰,但資本市場的冷漠提醒我們:路還很長,故事還沒結束。

董明珠的格力芯片「沒拿國家一分錢」,確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問題來了,這樣的芯片布局是否真的符合市場需求?如果芯片不能為格力帶來真正的利潤增長,那它的意義又在哪裏?

股民的態度是冷漠的,但也許他們只是比我們看得更遠一點。您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