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1月3日電(記者孫清清 郝源)當「90後」青年湯文博畢業工作後,他對制造業的傳統印象被改變:新一代資訊科技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引領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
2022年,湯文博進入鄭州宇通集團的電池生產線工作,擔任電池結構工程師,負責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的結構設計。
2023年12月19日,湯文博在電池生產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至今,湯文博仍對初次進入車間的場景記憶猶新,整個車間亮堂堂,整潔有序,一幅智能化、數碼化生產的新場景,令他眼前一亮。
從無人立體倉庫開始,7台AGV小車(自動導向搬運車)不斷把電芯從貨架上轉運到自動化生產線上,29台機器人分工協作,經過篩選、清洗、塗膠、堆疊、烘幹、組裝、焊接等工序後,一台台新能源汽車電池包被生產出來,再由AGV小車運至指定位置。
2023年12月19日,湯文博在電池生產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生產如‘科幻片’,創新是‘主角’。」湯文博對記者說,這裏能感受到實體經濟與數碼經濟的深度融合,部份生產線的自動化率在80%以上,僅個別環節需要人工輔助。
目前,河南有不少像這樣的智能車間。據河南省工信廳統計,河南已累計建設省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1105個,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0%,營運成本平均降低20%,單位產值能耗平均降低10%。
一台台機器人有條不紊工作的秘訣是什麽?湯文博介紹,這背後是產線規劃布局采用3D仿真設計,先在虛擬廠房進行數碼化虛擬驗證。而他的崗位正是數碼化生產的最前端,電池包的結構設計會被最終轉化為一個個生產數據,形成標準生產過程。
在車間,湯文博邊走邊向記者介紹他的同事們:「我們電池研發團隊有近150人,其中碩士博士占比40%以上。」目前,他所在的電池生產研發團隊已取得100多件發明專利。
縱觀整個河南制造業,湯文博所在的企業是一個縮影。近年來,作為制造業大省,河南積極打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增強發展新動能。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生產不再依賴大量資源能源投入,逐漸擺脫傳統發展路徑,邁向高質素發展。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河南不斷強鏈補鏈延鏈,現已擁有17家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22家知名物聯網骨幹企業,以及一批骨幹零部件企業,形成了從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車、配套器材、物聯網的先進制造集群。
當前,湯文博的專案組及其他科研團隊正圍繞「整車整合」等進行攻關,爭取搶占新能源與智能網聯客車領域技術制高點。「制造業數碼化智能化發展前景良好,對年輕人的吸重力在提高。」湯文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