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4-9/bcdc16aea860291764fb24bea40f1a5e.webp)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近日召開的市委七屆九次全會對「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進行重點部署,強調要「與時俱進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和創新政策」。9月23日,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曾雪蓮接受深圳特區報記者專訪,暢談如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市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加速打造全球創新人才集聚高地,為深圳實作高質素發展提供強勁有力的人才支撐。
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
深圳特區報:深圳因人才而興、因人才而盛,改革是深圳的根和魂,市委七屆九次全會提出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對此,您有什麽樣的認識?深圳將如何在「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上著力?
曾雪蓮:人才既是教育發展的核心要素,又是科技創新的主體,高質素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靠高質素的人才。縱觀深圳人才發展史,人才開放貫穿始終,核心是改革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全方位啟用人才活力。深圳將堅定不移向改革要活力要動力,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加快打造全球創新人才高地。
深圳與時俱進制定出台了【關於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進人才高質素發展的意見】,堅持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問出身培養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不遺余力服務人才的基本理念,推出了30條「含金量」很高的人才政策,全方位營造宜業宜居的人才發展環境。同時,我們聚焦前海開發開放,打造前海國際人才港,拓展深港青年夢工場,吸引、孵化1.1萬余名港澳台及國際人才、650余家創新創業團隊築夢前海、連結全球。聚焦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聯合香港編制聯合政策包,建設國際協同創新區,推動河套成為全球一流科技創新人才向往集聚的地方。目前,各類人才總量超698萬人,高層次人才超2.6萬人,留學回國人員超20萬人,越來越多人才匯聚這座「讓人圓夢的城市」,為實作高質素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接下來,我們將不斷最佳化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全鏈條體制機制,盡快出台全球人才匯聚、特聘崗位、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等具體實施細則和申報指南,實施頂尖人才、企業人才、創業人才、青年人才匯聚專案,為人才在深圳創想創新創造、追夢築夢圓夢提供更多支持。同時,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積極為人才松綁,賦予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排程權。以承接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為契機,進一步區分各類人才的層次、專業、場景等,建立以創新能力、質素、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
推動各類政策和資源向青年人才傾斜
深圳特區報:深圳正在加速打造全球創新人才集聚高地,目前成效如何?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未來在青年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方面是否會推出更多更好的舉措,真正讓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
曾雪蓮:深圳在加速打造全球創新人才集聚高地方面,可以說成效初顯。近年來深圳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聚焦服務「20+8」產業集群建設,著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人才引領驅動城市發展。堅持「引鳳築巢」和「築巢引鳳」相結合,「一事一議」引進全球頂尖人才。實施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做大海外人才增量。實施傑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專案,對具有成長為大師和戰略科學家潛力的傑出人才,提供最高2000萬元長期穩定經費支持。創辦深圳科創學院,助力培育「獨角獸」企業。打造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實施「技能菁英」培養計劃,授權行業龍頭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持續深化「雙元制」「訂單式」、學徒制等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作技能人才隊伍規模、質素「雙提升」。
青年是創新的未來。我們將重點聚焦青年創新人才所需所盼,完善青年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最佳化青年創新人才支持方式,完善新引進青年人才入戶補貼政策,推動各類政策和資源向青年創新人才傾斜,讓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
著力營造更加國際化的人才發展環境
深圳特區報:「深愛人才,圳等您來」,這句口號可以說已經深入人心,體現了深圳打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的誠意和決心。未來深圳在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上會在哪些方面著力?
曾雪蓮:近年來,深圳堅持全球視野,打造無縫銜接國際的一流發展環境。比如,我們為各類人才提供經費支持、子女入學、住房保障等一攬子政策服務。編印【深愛你 圳等你】人才綜合資訊圖書,以「人才視角」,全景式展示深圳創新創業良好環境。每年舉辦全球創新人才論壇等各類活動,向世界講好人才與深圳雙向奔赴的故事。建優建強國際人才街區,營造宜居宜業宜創的良好城市氛圍,讓深圳始終對人才有著磁石般的吸重力。
接下來,我們將制定境外人才為深工作辦法,只要為深圳作出貢獻的人才,都可以便利享受深圳的人才政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實作柔性用才。同時,著力營造更加國際化的人才發展環境,加大高水平開放力度,讓八方英才賓至如歸、近悅遠來。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