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現代美術館日前宣布任命李佳桓為國際藝術策展人,陳思穎為亞太地區兼任策展人。策劃展覽活動外,他們會與亞太地區藝術家、文化從業者、學者和策展人建立緊密關系。
在中國廣東陽江,藝術家徐冰近日完成中國首顆藝術衛星發射;在意大利,中國藝術家江衡、策展人葛千濤分別獲得兩項大獎;在北京,王心鶴舉辦了一場療愈心靈的展覽「夢入繁花」;在上海,張漁帶來一場龍年主題個展「麗春:十二時辰」。
英國|李佳桓、陳思穎
被泰特現代美術館任命為亞太藝術策展人
左:李佳桓;右:陳思穎 圖片:Shuwei Liu/Tate Modern
據藝術論壇中文網報道,泰特現代美術館2月1日宣布任命李佳桓(Alvin Li)為國際藝術策展人,陳思穎(Hera Chan)為亞太地區兼任策展人,均由Asymmetry 藝術基金會提供支持。兩個職位將確保泰特現代美術館策展團隊擁有亞太地區藝術專業知識,負責策劃相關展覽和活動,為美術館的現當代藝術收藏戰略提供建議,並與亞太地區藝術家、文化從業者、學者和策展人建立緊密關系。
李佳桓和陳思穎近年來均擔任泰特現代美術館兼任策展人,參與泰特現代美術館亞太地區研究和策展工作。陳思穎目前還是南韓國立藝術大學的客座教授,並曾在香港大館擔任高級職位。李佳桓曾擔任【frieze】雜誌特約編輯以及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藝術顧問。
陳思穎告訴【藝術新聞】,「我的工作重點包括深入研究歷史上為當今年輕藝術家奠定基礎的藝術家的創作實踐,以及透過多元現代主義棱鏡研究藝術運動。每件藝術品都以多種方式發揮作用,包括作為知識的載體。它們幫助我們思考當今世界,不僅思考它是什麽,而且思考它的運作方式。」
此次任命由泰特美術館與Asymmetry藝術基金會的新合作專案提供支持。Asymmetry藝術基金會於2019年在倫敦創立,是一個獨立非營利藝術機構,致力於推動大中華地區的藝術文化研究及策展實踐。目前基金會已與考陶德藝術學院、白教堂美術館、奇森黑爾美術館(Chisenhale Gallery)、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和Delfina基金會建立合作關系。(畹町)
廣東陽江|藝術家徐冰
中國首顆藝術衛星發射
SCA-1藝術衛星實拍圖
2024年2月3日11時6分,中國首顆藝術衛星「SCA-1號」(The first satellite of Star Chain of Arts Project)搭載捷龍三號遙三火箭於廣東陽江附近海域成功發射並順利入軌,衛星帆板展開正常,首軌遙測正常。
徐冰藝術衛星創作駐留專案
據悉,「SCA-1號」由藝術家徐冰主導,是「藝術星鏈計劃」的第一顆衛星。秉持參與和分享的理念,徐冰將這顆衛星的理念設定為:「透過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參與【徐冰藝術衛星創作駐留專案】,分享這顆衛星的使用權益,創作各自的作品。嘗試將太空科技與當代藝術相互介入,把思維觸角伸向更廣闊的空間,共同探索這個極具未來性的領域。」
SCA-1藝術衛星實拍圖
【徐冰藝術衛星創作駐留專案】計劃邀請(並征集)有宇宙視野、出色思考力的藝術家和各領域人士,為其提供卡門線以外的藝術創作平台。第一期參與該專案的藝術家,包括觀念藝術家約瑟夫·科蘇斯(Joseph Kosuth)、以作品熒光兔子和太空藝術而全球聞名的生物藝術家愛德華多·卡茨(Eduardo Kac)、在MoMA辦過個展的以色列裔藝術家海姆·斯坦巴哈(Haim Steinbach)、活躍於國際藝術界的中國藝術家曹斐、關註地緣問題的南韓藝術家樸美麗(Miri Park)、工程師出身並創作太空藝術的劉昕、科技藝術家張文超、專註加密藝術的劉嘉穎、藝術家組合耿雪+王基宇、年輕藝術家葛宇路、嶽路平、高振鵬、苗穎等,以及自主送出方案的八年級初中生曹正。他們將利用這顆藝術的專屬衛星,在外太空的特殊環境下,在超越國界的共有法律空間中,創造有別於舊藝術的新太空藝術。(黃松)
意大利|中國藝術家江衡
獲意大利桑尼奧·卡迪諾國家考古博物館「ARS STEAS」藝術獎
江衡
日前,中國藝術家江衡獲頒意大利桑尼奧·卡迪諾國家考古博物館「ARS STEAS」藝術大獎。「ARS STEAS」藝術大獎是由意大利文化部支持,意大利桑尼奧·卡迪諾國家考古博物館「ARS STEAS」展覽組委會在2023年首次設立的一個國際獎項,旨在頒發給國際藝術領域做出貢獻及創造力卓越的藝術家,中國藝術家江衡是這個獎項的首個獲得者。
江衡,博士生導師,廣東美術家協會實驗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山大學廣州城市治理創新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員,2012年代表作【亞洲之愛——蝴蝶飄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國巴黎總部收藏。江衡曾經在廣東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深圳美術館、湖北美術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等展館舉辦展覽。2022年獲得意大利「老橋獎」藝術家創作獎。
【偶像系列之五】70x50cm(外框尺寸100x80cm) 布上油畫 2000年 江衡
展覽組委會認為,在江衡的創作生涯中,他見證並經歷了90年代中國藝術流派的風起雲湧,並成為了90年代「中國卡通一代」藝術流派的代表人物,這一流派最終影響了北京、四川等地「80年後」新生藝術力量的創作方向。在他的創作脈絡中,不難看出他富有冒險性的開拓精神,在建構自己的藝術語言的同時不斷向未知的即將來臨的關於社會、個體在周遭世界的急速發展變遷中那種虛無、茫然、生命即逝、美好願景的命題做出了探索和研究。(畹町)
意大利|策展人葛千濤
工作室榮獲2023年意大利 IIDA AWARD國際設計大獎
葛千濤
日前,葛千濤空間設計工作室榮獲2023年意大利 IIDA AWARD國際設計大獎。「這是對我們創新設計竹文化博物館的重要認可和激勵。」葛千濤表示。
葛千濤,1957年生於上海,藝術家、策展人。1988年參加第二屆上海青年美術大展。1997-2003年,參加第一至七屆上海藝術博覽會。2003-2005年,參加第一、二、三屆上海春季藝術沙龍。1998年在新加坡NEW IDEAL畫廊舉辦名為「遙想」的第一次個人畫展。2000年在上海小雅畫廊舉辦名為「夢陽光」的個展。
竹文化博物館外景局部
竹文化博物館內景
上海葛千濤空間設計工作室成立於1996年,工作室以在地文化為載體,致力於場所精神的研究與踐行,透過藝術設計探討城市、鄉村、社區多維空間的互動、轉換與重構。
葛千濤介紹:「在竹文化博物館的設計中,我們註重美學,運用竹材天然的物理內容;抗拉、抗壓、彎曲強度、結合當代設計元素,創造了獨特充滿藝術氛圍的空間,其中不乏有公共藝術、裝置藝術。不僅如此,我們還深植竹文化哲學於設計之中,在不同的維度,構築起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空間觀,一個簡約、純粹、讓人沈浸的城市文化客廳。」
此外,葛千濤表示,他們還考慮到竹文化博物館的社會功能,透過設計展示空間,展示竹文化的歷史、傳統和創新,促進文化交流和教育,引導社會公眾對竹文化的關註和理解。(畹町)
北京|藝術家王心鶴
舉辦個展「夢入繁花」:情緒療愈的心靈之旅
古今中外很多藝術家喜歡將現實賦予夢的意象,例如有唐伯虎【夢仙草堂圖】的水墨夢幻詩意,有盧梭【沈睡的吉普賽人】和達利【哥倫布之夢】的超現實夢境。
最近舉辦的藝術家王心鶴的個展【夢入繁花】中,藝術家Cranehehe(中文:王心鶴)帶給觀眾一個全新的如夢之夢的視覺樣本與炫彩空間。展覽展出藝術家王心鶴創作的【繁花入夢】和【flower】兩個系列作品,基於女性感受的色彩,用繪畫語言,建立了的一個並不真實的夢幻場景,以及看似完美卻又真實動人的女性形象,這一切構成了一種當代女性自我認同和情緒療愈的理想場域。
【繁花入夢VII】
展覽現場
繁花、熒光、短發女孩是藝術家王心鶴創作的主要呈現,而色彩的明麗永遠是其作品進入我們視覺系統的第一元素。她的作品純真夢幻、藝術家對自我和藝術的愛戀,通通表白於畫面上。
【繁花入夢VII】中,藝術家夢入愛麗絲仙境,她沒有手拿萬神劍去戰勝怪獸「加波沃奇」,也沒有穿越時光為瘋帽子先生去找尋家人,而是流連在下午茶桌前,回味這稍縱即逝的甜蜜。喜悅與樂觀、律動與生命力在此展現。作為女性藝術家,王心鶴的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是美麗的,脆弱的,青春的,感傷的,獨立的,單純的……畫作深處蘊含著豐沛而敏感的情緒,借由少女對生命的思考,與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傷痕,在荊棘叢生的人生裏開出花朵。(高丹)
上海|藝術家張漁
個展「麗春:十二時辰」
龍年新春假期將至,藝術工作者們也紛紛推出龍年主題創作。上海中信泰富廣場,一道30米巨型卷軸從天而降,徑直穿過商場停留在負一層的中央,吸引了不少群眾的目光。這是青年藝術家張漁的新年限時藝術裝置「氣運之龍Lucky Dragon」。
藝術裝置「氣運之龍Lucky Dragon」
張漁以象征吉祥與神秘的東方神獸「龍」為主題,用傳統的水墨畫與現代摩登材質結合,打造了這道卷軸。畫卷之中,兩條由「氣「與「雲」組合而成的一青一粉「氣運之龍」騰雲架霧,盡顯祥和之意,寓意美好與幸運將在這個新年徐徐展開。張漁以水墨繪畫見長,她善於將傳統文化元素,如神獸、神鳥等與筆下的故事情節相互融合,勾勒出奇幻的場景。
「麗春:十二時辰」現場作品
與這項藝術裝置同時亮相的還有「麗春:十二時辰」個展,展覽位於中信泰富廣場三樓中庭。張漁將中國傳統時辰觀念中每個時辰,轉化為一種獨特的情感狀態與精神象征,與龍的形象緊密結合。
「‘龍’可以說是中國的精神符號,作為力量、勇氣與智慧的化身,龍與時間、自然以及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有著復雜關系。龍在十二地支中以‘辰’來表示,所以我將十二時辰與‘辰’龍相結合,對龍的象征意義進行了解構與重構。比如子時是靜謐終的,亥時是深沈,午時是熱烈的,觀眾能看到作品從寧靜到激情、從晦暗到明朗有著不同變化。」張漁表示,透過將中國畫的傳統之美與現代概念的碰撞相結合,展現龍的多重面貌,既能栩栩如生又蘊含東方奇幻韻味。
此次展覽持續至5月8日。
上海|藝術家 螃蟹(謝文璇)
個展 「天氣」藝術亭台展出
【天氣】呈現一場關於天氣、人偶和情感的即興戲劇。它是藝術家螃蟹(謝文璇)在上海當代藝術館亭台的小型個展專案,主要展出螃蟹2023年創作的陶瓷綜合材料人偶作品系列。這場展覽透過螃蟹以人偶為媒介創作的「天氣戲劇」,呈現了其對於萬物之間情感聯結的思考。
展出作品
螃蟹(謝文璇)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陶瓷專業,現工作生活於上海。1997年出生的她愛好把夢境與現實結合的創作。動物、人、植物、怪力亂神等,都是感興趣的創作方向,風格多變而充滿趣味,作品涉及玩偶、漫畫、雕塑、動畫及眾多形式,在奇幻的視覺外在下探索廣泛個體內在的成長傷痕,尋求治愈與精神自洽。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月25日。(小犀)
安徽|藝術家周子牛
新出版【新時代長江文化論】
日前,藝術家周子牛新著【新時代長江文化論】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新時代長江文化論】書封
【新時代長江文化論】全著共分六章、計22萬余字。該著以「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科學論斷為核心,從其誕生之時(2020年8月19日)以來的三年為主要考察時間段,以其誕生地馬鞍山市及長三角地區的上海、杭州、南京、合肥以及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江西九江市等地的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為實踐依據,從其學術生成、哲學基礎、學術價值以及新時代貢獻和劃時代意義等多個維度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論述,並結合新時代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的擘化與實踐,嘗試從長江文化的生成視角以及城市精神的弘揚與闡釋有機融合,以嶄新的理論探索路徑,進行學術考量與梳理,初步建立起了獨立的理論體系。在近三年的理論研究與學術反思過程中,重點篇章及核心思想先後入選第十屆國際馬克思主義美學論壇等多項學術活動、並應邀作了多次學術報告,多篇理論成果入選相關論文作品集,發表、出版。
周子牛自幼耳濡目染,和書畫篆刻結緣近五十年。先後受教於北京大學藝術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系並獲得了藝術學、美術學雙碩士學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