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李世民開創的貞觀盛世到底是怎樣的場景?

2024-01-04新聞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後,已是完全掌控了唐朝的江山。李淵看到大勢已去,於武德九年(626年)9月3日,頒布詔書傳位李世民。9月4日,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次年改元貞觀。9月16日,立長孫氏為皇後,十一月初八,立中山王李承乾為皇太子。

李世民在位時,朝政上能夠聽取群臣意見,虛心接受大臣合理的建議。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減免賦稅,勸課農桑,與民修生養息。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並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開創了貞觀盛世。

李世民

一、體恤百姓,休養生息

李世民剛剛即位時,唐朝雖然經過一段時期的休養生息,但依然隱患重重。對內,綜合國力因連年征戰未能得到有效補充,國家財政捉襟見肘;耕地因戰火流失嚴重,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外部,突厥時常對唐朝邊境侵擾劫擄,再加上李淵執政後期,耽於享樂,疏於朝政,李世民面臨的局面非常嚴峻。

李世民知道戰亂過後的國家,要對百姓仁厚,實行寬松的法律,營造寬松和諧的社會環境,提高百姓從事生產的積極性,逐漸恢復社會生產,從而實作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富強昌盛的願景。李世民深知百姓現處於生活水深火熱,因此如何讓百姓過上好生活,恢復農業生產,維護社會的穩定就成為李世民的頭等大事。

其一,李世民首先做的就是安撫慰問百姓,讓流離失所的老百姓先安定下來。貞觀元年九月十二日,派遣使臣巡視各州郡糟害的農田,救濟慰問貧苦的農民;貞觀二年三月二十二日,派使臣巡視關中各地,幫助饑民贖回被賣掉的孩子,對於旱災、蝗災嚴重的地區,實行大赦;貞觀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派遣中書舍人杜正倫等人往關內各州安撫慰問。貞觀十一年七月,洛陽大水,沖毀了宮殿,沖漂了600多家的百姓。李世民廢棄明德宮及飛山宮之玄院,分配給遭受水災的家庭,又按等級分賜綢緞。

其二,李世民開始減免賦稅,鼓勵生產,勸課農桑。貞觀四年十一月,免除了隴、岐二州一年的賦稅徭役。貞觀八年,派遣大臣出使四方,深入民間,實地考察,收集百姓急難困苦之事。貞觀十三年,免去了三原縣的租賦;貞觀十四年,免去了雍州長安縣的租賦;貞觀十五年,免除了洛州的田賦,遷入戶原已免除勞役的再免服勞役一年,賜給百姓中八旬以上老人以雜帛,鰥寡孤獨及有病不能自理生活的人賜給米二斛。

其三,李世民待百姓仁厚,常說君是舟,民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尤其重視刑事司法,經常過問審查記錄囚徒犯罪的記錄,對其中犯了大罪之人,也能夠給予改正的機會,並且經常大赦天下,寬宥百姓之過。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時,就大赦天下;貞觀二年,因翰皇災情嚴重,李世民陳思自己的過錯,施行大赦;貞觀九年三月十六日,大赦天下。貞觀十三年,李世民祭拜獻陵時,赦免了三原縣的囚犯;貞觀十五年,赦免北周和隋朝的名臣及忠烈之士的子孫在貞觀紀元以後被流放的人。

其四,李世民善於樹立老百姓裏面的典型。貞觀十一年正月十四日,李世民頒布了房玄齡等人修訂的【五禮】,詔令施行。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秉性淳厚的人,熟悉時事、熟習儒家學術的人,文筆優美,善於著述的人,通曉國家法律法規、政策法令的人,德行深厚,被鄉閭推崇的人,都應當樹立楷模典範,用專車送到洛陽宮中。

經過李世民的治理,國家人口得到了顯著增長,從貞觀初期的200萬戶,增長到貞觀二十三年的三百八十多萬戶,社會秩序、經濟發展得以恢復。

李世民

二、虛心納諫,選賢舉才

李世民深知人才是自己掌控國家、發展國家的第一力量,因此十分重視國家的儲才、選才、用才制度。

李世民剛即位時,因享受到秦王府文學館模式的紅利,增設了弘文館,用以吸納四方之士,匯聚天下英才,為國家儲備人才。同時,李世民十分重視科舉制度,吸納有才幹的庶族士人,增加寒門學子的入士機會;並且任命宗室出任官吏,革除其坐享富貴的惡習,對沒有建功的皇宮貴族降級。

李世民用人不問出身,知人善任,用人唯賢,擅長發掘臣屬的閃光點。如秦王時期的幕僚團房玄齡、杜如晦,貞觀時期的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都是德才兼備、忠正廉潔之士;再比如原秦王府的李勣、李靖,降將尉遲敬德、秦叔寶等,建成舊部魏徵、王珪等,都能給他們揮灑才能的舞台,終成國家的棟梁肱骨。

李世民最著名要屬虛心納諫。他深知隋煬帝拒諫亡國的慘痛教訓,因此積極推動言官制度改革,加強言官的權力,並且鼓勵大臣批評建議。其中,最著名當屬魏徵諫太宗十疏,魏徵也充分發揮自己針砭時弊的毒舌作風,沒有辜負李世民的期望,多次在朝堂上直言不諱的指出皇帝過失,李世民雖然尷尬下不來台,但是最終都能接受。據統計,魏徵曾廷諫200多次,可謂唐朝第一諫言達人。李世民對魏徵的評價也是十分中肯,「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除魏徵外,王圭、馬周、孫伏伽、褚遂良等也都是因為諫言而聞名的個中好手。

三、抵禦侵略,團結各族

在對內勵精圖治的同時,李世民也沒有忽略對外的經略。彼時,唐朝邊境西域各部蠢蠢欲動,尤以突厥、吐谷渾和高句麗為主。

貞觀四年,為徹底解決突厥屢屢寇邊的侵擾,李世民命令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張公瑾為副行軍總管,並州都督李勣、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等為各道總管,配合主力,對突厥發起了強大的軍事攻勢。彼時,東突厥發生了叛亂,薛延陀、回紇、拔野古諸部相繼叛離,又遭遇了惡劣天氣,導致牛羊失散,引發饑荒,李世民正是抓住這難得的戰機決定一舉克之。

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從馬邑出發,經向惡陽嶺突進。頡利可汗沒想到唐軍在如此惡劣的天氣下孤軍深入,措不及防被李靖率軍突襲成功,破城後俘獲了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政道及原隋蕭皇後,頡利可汗逃往磧口。逃往途中,又遭遇了從雲中進軍的李勣,再次被打的潰不成軍,損失慘重,只能退守鐵山。此時,頡利可汗身邊只聚攏了幾萬殘兵敗將,軍隊士氣低迷,糧草不濟,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派遣使者入朝請罪,表示願意歸順。但其實他心裏所想的是,為自己爭取時間,待到來年草青馬壯的時候,再卷土重來。

李世民雖然看透了頡利可汗的陰謀詭計,但為彰顯大國風範,還是讓李靖率軍迎接頡利可汗。貞觀四年二月,李世民為安撫頡利可汗,派遣鴻臚卿唐儉、將軍安修仁出使。彼時,李勣和李靖就此事交換了意見,都認為這是消滅頡利可汗的絕好機會,使者去安撫頡利可汗,他肯定放松戒備,這時候派輕騎突襲,必能建功。當即挑選精騎一萬,攜帶二十天的幹糧,從白道出發,突擊頡利可汗。事情果然和預料的一樣,李靖突襲了頡利可汗的汗帳,殺敵萬余,俘虜十幾萬,頡利可汗北逃,卻被李勣率軍阻截,被行軍副總管張寶相擒獲,並送到京師。

東突厥自此滅亡,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平定突厥之後,李世民繼續經營西域,先後多次用兵。

李世民

貞觀八年,吐谷渾寇邊,太宗派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出擊,次年吐谷渾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後為國人所殺,李世民另立吐谷渾國王。

貞觀十三年,李世民以高昌王麯文泰不向唐朝朝貢為由,命令侯君集、薛萬徹等率兵伐高昌。次年,麯文泰病死,其子麯智盛繼位,投降唐朝。

貞觀十九年二月,李世民以高句麗攝政弒主虐民為由,親率六軍,從洛陽北進,率兵攻打高句麗。大軍屢戰屢勝,但最終因為當地氣候過早變冷,兵馬糧草不濟而班師還朝。 此次戰爭,唐朝斬獲頗豐,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重大的戰果,極大削弱了高句麗的實力。之後,李世民對高句麗多次發動攻擊,不斷削弱高句麗。

貞觀二十一年,太宗命李勣、牛進達、李海岸率軍兵分兩路攻打高句麗。李勣率軍從水路進發,渡過遼水後,連克南蘇等數座城,面對高句麗士兵的拼戰,李勣充分發揮唐軍勇猛頑強的作戰風格,一一將他們打敗,焚燒他們的外城後回師。牛進達、李海岸從陸路出發,率軍進入高句麗境內後,歷經一百多次戰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陸續攻占石城、積利等城池。特別是積利城之戰,李海岸斬首二千多,戰果豐碩。同年十二月,高句麗王讓他的兒子莫離支任武入朝謝罪。

李世民對外作戰的勝利極大震懾了西域諸國,在維護邊境安寧的同時,與西域諸國建立長久穩定的朝貢制度,鞏固了大唐霸主的地位。

圖片素材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