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南疆巨變

2024-01-06新聞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肖春飛 拍熱紮提·阿不都 傑文津
年末歲初,記者走進南疆大地。
巍巍天山,莽莽昆侖。兩者之間有大漠戈壁、河流山川,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星星點點的綠洲散布其間,這裏就是南疆。
新疆一盤棋,南疆是棋眼。
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南疆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南疆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自治區黨委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2023年兩次召開全區高質素發展(南疆片區)現場會,自治區黨委十屆八次全會審議透過了【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南疆高質素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著力解決好南疆高質素發展突出問題,一步一個腳印推動南疆實作更有利於長治久安的根本性變化。
記者看到,南疆正在發生巨變:昔日荒涼處,現代化工廠、園區拔地而起;多年來狹窄坑窪、煙塵彌漫的鄉村土路,如今變成平坦幹凈的硬化路;曾經習慣了毛驢代步的村民,添置了電動車乃至小轎車……
然而,相比於物質層面的日益現代化,在南疆,最大的變化,是人的變化。
千千萬萬南疆各族幹部群眾,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積極擁抱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他們突破自我、主動求變、參與實踐……匯聚成時代偉力,共同推動了波瀾壯闊的南疆巨變。
生活方式之變:
從「一張炕」開始
臨近晌午,和田地區皮山縣木吉鎮阿薩爾村村民肉孜麥麥提·喀迪爾家中傳來陣陣歡笑聲。圍坐在餐桌兩邊的一家五口,吃著拌面。餐桌上,晶瑩剔透的玻璃器皿中,擺放著紅棗、核桃仁、葡萄乾等。
餐桌和座椅第一次出現在肉孜麥麥提家裏時,兩個女兒興奮了許久,但讓她倆更高興的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房間。
「以前全家人都睡在一張大炕上,炕上通常鋪地毯或者羊毛氈子,吃飯盤腿坐在炕上,寫作業就低著頭、撅著屁股跪在炕上。」肉孜麥麥提羞澀地撓了撓頭說,「現在家裏不一樣了,有床、有沙發、有餐桌書桌,跟城裏一樣。」
和田地區皮山縣木奎拉鄉康達庫勒村婦女相聚在一起品美食、拉家常(拍攝於2023年3月)。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拍熱紮提·阿不都 攝
南倚昆侖、北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和田地區,降雨量少、晝夜溫差大。當地群眾大多會建土墻厚實、窗子較少的平頂土坯住宅。屋內是實心土炕,主人在上邊鋪上羊毛地毯,全家人睡覺、吃飯、待客都在其上。這張土炕,正是南疆現代文明發展緩慢的一大痛點。
阿薩爾村村委會主任阿力木·熱合曼,是在炕上長大的。「那時候,村民對家居的布置沒概念,要說裝修也就是炕上鋪地毯,再沿墻裙掛一圈顏色鮮亮的布料,吃飯、睡覺、喝茶、會客,都上炕。現在想想,房間不透風,地毯很久才打掃一次,臟,容易生病。」阿力木感慨良多。
俱往矣!
「現在村民家裏,客廳、臥室、餐廳、廚房、衛生間井井有條,沙發、茶幾、餐桌、大衣櫃、梳妝台、電視、冰箱等家具家電也一應俱全。廚房竈台上的鍋,都蓋著蓋布,衛生間洗臉台上,洗面奶、牙刷牙膏、香皂洗發水擺放整齊。梳妝台上的各種瓶瓶罐罐越來越多。回到家,村民會把工作服換成幹凈的家居服,洗手洗臉,再吃飯休息……」說起如今的變化,阿力木滔滔不絕。
他告訴記者,現如今早起洗漱、圍桌吃飯,適齡孩子與父母分房居住等良好生活習慣在村裏蔚然成風。與之相應的,曾令人談之色變、叫苦不叠的跳蚤,正悄然在農村消失。
阿薩爾村的變化,是南疆巨變的直觀縮影。
一代代在土炕上長大的對此習以為常的人們,突然發現這張土炕外有更大的世界。他們由變化之初的忐忑不安,到變化之後的欣然接受、恍然大悟,足以證明:曾經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之形成,並非源於傳統,而是因為貧困。
在南疆農村,村民最喜歡向記者展示的室內空間,是自家的衛生間:南疆缺水,此前受夠了旱廁之臭與洗澡之難的村民,如今講起使用抽水馬桶和熱水器的感受,無不喜形於色。
道路硬化、自來水入戶、村舍規劃重建……南疆巨變的能量源泉之一,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持續加大和公共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南疆緊緊圍繞「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和民生改善任務,精準施策攻堅克難,數百萬各族群眾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安居房,一大批交通、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工程開建復建,以教育、醫療為代表的公共服務體系觸角延伸至村一級,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昆侖山腳下,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葉城縣阿克塔什鎮,是一座設施齊全的現代小鎮。這裏有平坦的道路、嶄新的民居、排列整齊的農業大棚、新落地的園區廠房……「我們走出了大山,走進了新生活;住進了新房子,有了好工作,過上了好日子。」從柯克亞鄉搬遷下來的阿克塔什鎮村民依幹拜爾地·依比布拉說出了搬遷村民共同的心聲。住進寬敞明亮,水、電、天然氣、電采暖一應俱全的房子,是依幹拜爾地家幾代人的夢想。
「這是我們家3代人的第4套房子,前兩套房是土坯房,後來住進了磚土房,現在住進了易地搬遷安置房。」依幹拜爾地激動地告訴記者。
王林瑞,貴州遵義人,2016年7月大學畢業後到新疆人口第一大縣——喀什地區莎車縣工作,當過村黨支部書記,現在是莎車縣黨員教育中心主任,親歷了南疆巨變。
他向記者展示了一段2017年春天拍攝於莎車縣伊許庫力鄉阿克提其村的影片。影片中,土墻陋室,風起處,飛塵漫天,垃圾隨之「起舞」。「今年,我又回到這個村子,你們知道變化有多大麽?」王林瑞跟記者描述所見所聞所感,屋舍儼然,道路平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原來那些破敗的場景,已經被時代的風吹走了。」
白雲蒼狗,滄海桑田。南疆農村,如今在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歷史性地「跑」出了創新發展加速度。
2023年6月18日,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的阿拉爾市浙大邵逸夫阿拉爾醫院,完成了全球首例5G超遠端國產機器人肝臟切除手術,醫療技術實作跨越式發展。援疆醫生、浙大邵逸夫阿拉爾醫院副院長李哲勇介紹,阿拉爾醫院已入選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名醫,疑難雜癥不用跑遠門,醫院不僅服務南疆患者,還輻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在阿克蘇,打破國際壟斷的自主技術采棉機生產線忙個不停、模擬海水養殖的肥美南美白對蝦暢銷多地……在王林瑞看來,現在的南疆,硬件條件甚至已超過國內其他省市的一些地方。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近年來,南疆持續加大現代理念傳播、現代文明培育。變化,處處發生。
全國三八紅持旗手、自治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瑪依努爾·尼牙孜教授長年在南疆從事宮頸癌防治工作,她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我們收治過一對婆媳,婆婆年齡比較大,確診時已是宮頸癌晚期。來陪床的是她兒媳,三四十歲的年紀,看起來很健康。由於每天接觸醫護人員的健康科普,兒媳開始意識到篩查預防的重要性,不久就主動提出也想進行篩查。不幸的是,她也被查出患有宮頸癌;可不幸中的萬幸——因發現及時,她手術治療後康復得很好。」
時間,讓人感慨。2006年,瑪依努爾帶隊第一次去南疆做宮頸癌篩查時,當地農村婦女由於缺乏科學常識,對篩查產生不少誤解,不願配合,讓她們傷透腦筋。如今,南疆廣大婦女健康意識不斷提升,主動要求篩查已成風尚。觀念的轉變,帶來健康的改善。瑪依努爾告訴記者,2023年她的團隊在南疆篩查出的確診患者比2006年減少60%。
「南疆這些年的變化是歷史性的,人的變化尤其明顯。」王林瑞一一數來:除了生活方式的變化,還有飲食結構的變化、就業觀念的變化、人際交往的變化、精神面貌的變化……
這些變化相輔相成、互相推動,最終匯聚成時代的洪流。
收入結構之變:
南疆農民「躍農門」
「我現在每個月能賺4000元!以前哪敢想。」艾則孜喀日·艾熱提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自豪地告訴記者。
艾則孜喀日來自喀什地區疏附縣蘭幹鎮,過去,一家三口種著15畝薄地,平時打打零工,一年辛苦下來,全家最多只有4萬元收入。他原以為自己會像父母一樣,在貧瘠的土地上辛勞一生。然而機遇悄然而至,2016年1月,他應聘到離家不遠的新疆東純興集團上班,成為這家企業的首批60名維吾爾族員工之一。
東純興集團由廣東省援建,投資近40億元,棉紗線年產量16萬噸,目前是全國19個援疆省市中投資額最大的產業援疆專案。企業4000多名員工,八成是維吾爾族。剛上班時,由於國家通用語言不過關,艾則孜喀日聽不懂技術培訓內容,先進的機器不懂怎麽用,急得不行。
2016年6月,本著自願報名原則,東純興第一個員工國家通用語言培訓班正式開班。艾則孜喀日趕緊報了名。
「真沒想到員工們學習積極性這麽高!」集團董事長淩力感嘆道。開班以來,國家通用語言學習蔚然成風,從最初的只有一個班6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30多個培訓班2300余人,成為南疆地區規模最大的國家通用語言培訓中心。
「我現在普通話說得好,工作也幹得好!」艾則孜喀日攻克語言難關後,透過技術培訓成為三級技師,帶領一支9人的團隊。
位於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江蘇產業園的飛鳳車業(克州)有限公司,員工在組裝電動摩托車(拍攝於2023年11月)。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拍熱紮提·阿不都 攝
南疆,曾長期名列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2020年底,新疆宣告歷史性地消除了絕對貧困,至此,南疆四地州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徹底消除。此後,新疆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地區鄉村產業特色效益不斷提升,脫貧勞動力就業形勢保持穩定。
在南疆,記者發現像艾則孜喀日一樣從農民變成產業工人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來,新疆明確以就業為導向,加大對南疆四地州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紡織服裝制造、電子產品組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支持力度,一大批中東部企業落戶南疆,在促進當地經濟高質素發展的同時,帶動了就業,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隨之而來的,是南疆農民收入結構的巨大變化。
新疆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副教授嚴學勤發現,從2020年至2023年,南疆農民的收入結構有很大變化,一個明顯標誌是薪金性收入已接近一半,而生產經營性收入(傳統的種植養殖)縮減到了35%左右。
非農收入高了,南疆農民的購買力顯著提升。「建廠之初,停在院子的私家車只有兩三輛,現在已有上百輛。」位於和田地區的新疆京和紡織科技有限公司「95後」員工奴爾尼沙汗·亞森說,她現在是服裝車間主任,月收入8000多元。
作為西北地區首個全產業鏈的產業用紡織品生產基地,該公司累計帶動和田地區5000多人就業。
「南疆農民生計模式結構的變化,帶動了人的能力與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大量農民掌握了適應外部社會的基本技能,能更好地在市場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信心大幅提升。」嚴學勤分析說。
就業熱情高漲,交往交流交融加速,引發了一系列「化學反應」,比如,東純興集團所在的草湖鎮,透過大力發展紡織業,人口由建鎮初期的約10000人增長到20000人以上,基礎設施建設大幅最佳化。這種以產業企業為牽引,就近實作城鎮化的路徑,為南疆區域推動城鎮化行程獨辟蹊徑。
實踐再次證明: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支持南疆發展的各項政策漸次落實、推進,成效顯著。特別是從喀什綜合保稅區到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喀什片區,這些全面、長期的政策支持,是南疆經濟社會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有力促進了南疆各族群眾共享發展紅利。
產業是南疆高質素發展的基礎。放眼南疆大地,高速公路車輪飛轉,產業專案加快落地,對外開放不斷擴大,邊境口岸人潮如流,塔河兩岸、昆侖山下一派高質素發展新氣象。南疆大地糧油、棉花、果蔬、畜產品等產業態勢良好,「八大產業集群」成為高質素發展的重要引擎。
令人欣喜的是,旅遊業正在成為南疆區域經濟高質素發展的重要引擎,更多脫貧人口正透過旅遊業實作穩定就業。
寒冬季節,喀什古城人氣不減,和田夜市客似雲來……近年來,南疆大力開發旅遊資源,進出南疆的立體交通網絡也逐步形成,遊客入疆成本明顯降低。當前,新疆正根據歷史上絲綢之路的走向及當前東西交通大通道,以環線交通為骨架,以縱橫型沙漠公路體系為支撐,構建「環塔絲路文化和民俗風情」旅遊環,深度融合環塔裏木盆地旅遊資源。
這一系列基礎設施及規劃規範支撐,為南疆人民吃好家門口的「旅遊飯」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田縣罕艾日克鎮稻香村,結合千年水稻種植文化,成為民俗特色旅遊村。村民抓住致富機會,紛紛辦起餐館、民宿。村民帕提米·買提卡斯木別出心裁地開起了刺繡工作坊,取名「如意刺繡坊」。她說,這個名字代表「生活如意」。
「三股勢力」曾經嚴重威脅新疆尤其是南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如今,穩定紅利持續釋放,南疆穩則新疆穩,南疆興則新疆興。社會環境長期穩定,夯實了南疆百業興盛的基礎,涵養了持續發展的動能。
「在和田建廠,就是看中了這裏能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心發展的營商環境。」新疆火燒雲鉛鋅礦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李遠表示,和田地區鋰、鉛鋅等有色金屬資源豐富,開發好、利用好這些資源,能有效助力當地經濟社會實作高質素發展。
記者發現,針對美西方國家敵對勢力聒噪的所謂「強迫勞動」謊言,南疆人民尤為厭惡。但謊言豈能阻礙南疆前行?南疆人民參照了維吾爾族的一句諺語予以回應:「狗在狂吠,但駱駝依然昂首前行。」
女性地位之變:
走出家門彰顯「她力量」
29歲的海日古麗·麥提吐爾遜坐在記者對面,妝容精致,衣著時尚,言笑晏晏,從容大方。
海日古麗是和田地區策勒縣人,父母和三個姐姐都在農村種地,她曾經以為自己也會這樣過一生:早婚早育、做家務、帶孩子、圍著一畝三分地,縣城都難得去一趟。在南疆,這一度是許多女性的「宿命」。
但夢想的種子,遇到了時代的沃土。
「我很早就結婚了。」說起此事,海日古麗頗為羞澀。她的丈夫是一起打工的皮山縣木吉鎮小夥子麥麥提托合提·麥麥提。丈夫學過烹飪,特色炒面最拿手。結婚後,夫妻倆感覺時代在變,農村進城務工、創業的人多了,兩人決定到和田市開餐館。小店不大,但生意不錯,攢了一些錢後,海日古麗向麥麥提托合提說出了想要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的想法。
「語言不通不行,學好語言,將來餐廳做大、孩子上學我都能幫上忙。」海日古麗說。
麥麥提托合提一直都非常支持妻子的想法,隨即給妻子報了班。每個月學費1200元,海日古麗學了一年,跟人交流毫無問題了。新冠疫情期間,夫妻倆投資的音樂餐吧虧損,但兩人很樂觀,疫情後重新開幹,海日古麗在和田市經營玉橋快餐廳,麥麥提托合提則經營著2023年在木吉鎮新開張的磁石拌面炒面館。
麥麥提托合提喜歡拍抖音,宣傳自己的餐館。海日古麗琢磨一番,又跟丈夫商量,自己想到烏魯木齊參加短影片制作培訓,提升抖音拍攝和剪輯效果,丈夫又答應了。
如今,麥麥提托合提負責拍攝,海日古麗則負責剪輯包裝,他們的抖音號「和田玉橋快餐廳」,活色生香地展示了兩個餐廳主打的特色腰子炒面、鴿子炒面。「現在回頭客越來越多,還有來和田旅遊的遊客。」海日古麗說。
市場是最好的老師。幾年摸爬滾打下來,海日古麗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不敢跟人說話的內向姑娘了,她對自己對家庭的規劃都非常清晰:「兩個女兒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幼稚園,都是和田市最好的學校,我們再努力兩三年,多賺點錢,就在烏魯木齊買房子,把戶口遷過去,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這樣她們就能到疆外去上大學。」
「兩個餐廳,你們誰管賬?」記者問。
「兩個餐廳收款二維碼都是她的。」很少說話的丈夫這時冒出一句,海日古麗掩嘴而笑。
學員在阿瓦提縣技工學校學習美容技藝。 近年來,阿瓦提縣人社局依托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根據市場需求開設電焊、砌築、烹飪等技能培訓,提高群眾就業技能(資料圖)。包良廷 攝
長期以來,南疆男尊女卑思想嚴重,廣大女性被束縛在家庭之中,曾幾何時,在宗教極端主義的影響下,南疆農村女性甚至不能拋頭露面。如今,從和田到喀什,從克州到阿克蘇,越來越多南疆女性走出家門,學習技能,或就業、或創業,她們有了穩定收入,認識到知識和技能可以改變生活,認識到家門之外的世界很美好,有不少甚至已成為家裏的經濟「頂梁柱」,同時伴生的是,南疆考駕照的女性數量與日俱增。
南疆巨變在社會層面的表現,就是南疆廣大婦女和男性一樣可以參與正常工作,形成了規模較大的雙職工家庭。無數南疆女性,正在透過經濟地位的提升,實作家庭地位、社會地位的提升。
和田縣經濟新區和安新村村民阿依謝姆汗·麥提努日現在生活得很有規律:早起,洗漱,準備早飯,送走上學的孩子,與丈夫騎著電瓶車到盛世華強設施農業基地上班。
學會種植西紅柿、辣椒、豇豆等蔬菜,承包25個蔬菜大棚,管理17名員工,每月薪金6000多元……這些變化,阿依謝姆汗曾想都不敢想。「以前女人圍著鍋台轉,不能外出工作。」阿依謝姆汗自豪地說,「我現在掙錢比他多。」
在南疆,處處都能感受到強大的「她力量」。
麥日甫克孜·米吉提是阿克陶縣阿克陶鎮央其買裏村村民,大學畢業後,她應聘到位於疏附縣的喀什疆果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一名銷售。
「到了公司,我才發現,生活是這樣豐富多彩。」麥日甫克孜說。
到全國各地參加產品展銷會、推介公司的產品,到廣州市、深圳市學習,其間,被聘為深圳市龍崗區第一屆消費幫扶年貨直播帶貨節形象大使。三年多來,憑借靈活的頭腦和認真的態度,麥日甫克孜很快脫穎而出,成為銷售部骨幹員工,公司還為她分配了股份。如今,薪金收入加年終獎,再加公司分紅,麥日甫克孜全年收入已超20萬元。
誰說女子不如男?
2022年,英吉沙縣色提力鄉坎特艾日克村村民努日曼古麗·喀斯木,6天時間透過考試,成為村裏第一個持證上崗的植保女飛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努日曼古麗「帶飛」了村裏許多姐妹,她們加入無人機女飛手創業團隊,服務保障鄉裏數萬畝農田。姐妹們也從傳統的種植戶,變成了科技範兒十足的新農人。
這次的南疆之行,記者還有一個強烈的感受——維吾爾族農村女性越來越美麗了。
和田地區皮山縣木奎拉鄉康達庫勒村婦女在表演歌舞(拍攝於2023年3月)。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拍熱紮提·阿不都 攝
維吾爾族女性生性特別愛美。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曾在【西域紀行】一書中寫道:「在中國穿染色花樣衣服的只有維吾爾族(女性)。」但前些年,受極端主義思想荼毒,南疆農村「婚禮不能笑、葬禮不能哭」,女性更不敢穿戴鮮艷亮麗的服飾。如今,社會穩定和諧、開放包容,越來越多農村女性走出家門、走向社會,有了經濟收入,她們也更有條件釋放愛美天性,化妝俏麗,衣著鮮亮,最令人難忘的,是她們噴薄而出的自信之美。
第一次見到阿依努爾·馬木提時,她剛從三亞旅遊回來。
「自費去三亞旅遊嗎?」
「是公司給優秀代理的獎勵。」
阿依努爾四十出頭,家住皮山縣科克鐵熱克鄉庫木艾日克村,在鄉裏經營著一家美容美發店。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裏,每天都有不少村裏的婦女光顧,染個時新的發色、化個漂亮的淡妝……
她告訴記者,曾經因為家庭的牽絆,開家美容美發店只是她可望不可及的夢想。「如今社會風氣徹底變了。」阿依努爾說,鄉村姑娘們眼界開闊了、觀念轉變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已經在心裏深深紮根。「現在,我們是自己的主人,也是村裏最美的明星。只要我們多努力、勤學習,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甜。」
在喀什市乃則爾巴格鎮前進村,布阿依夏木·阿布都熱衣木經營的「美麗靚發屋」遠近聞名,美發、化妝、造型、禮服租賃,憑借精湛的技術和熱情的服務,95平方米的店裏,每天顧客盈門。
3年來,她招收了周邊村的15名婦女做學徒,其中8名已出師,在喀什市各村鎮創業開店。「美麗靚發屋」,讓布阿依夏木從一名全職農村家庭婦女,蛻變成職業女性、群眾致富帶頭人,如今她還擔任喀什市婦聯兼職副主席。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以前,大家把愛美的心藏起來了,但今天不一樣了,南疆婦女走出家門、走進職場,有了追求美的勇氣和底氣。」布阿依夏木告訴村裏的姐妹們,愛美不是城裏人的專利,咱村裏姑娘的愛美心一點也不差。
精氣神之變:
文化認同煉就「心之力」
和田地區於田縣托格日尕孜鄉托格日尕孜村,有一座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靜靜陳列的歷史照片、文獻實物,講述著一個動人的故事:20世紀50年代,和田農民庫爾班·吐魯木為感恩中國共產黨,要騎著毛驢上北京看望毛主席。
紀念館裏,參觀者絡繹不絕。庫爾班大叔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感染著一代又一代南疆幹部群眾,激勵他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庫爾班大叔生活的年代,騎著毛驢進京是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最終他是坐著火車進的北京。2023年11月17日,來自喀什市英吾斯坦鄉的小夥兒阿布賽麥提·克熱穆給庫爾班大叔「圓夢」了,他歷經280天,徒步5000多公裏,來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他的勵誌故事一時轟動全網。
在互聯網上,阿布賽麥提給自己取名「徒步阿布」。他告訴記者:「從小就聽過庫爾班大叔騎著毛驢上北京的故事,這次徒步圓夢,一是幫當年的庫爾班大叔圓夢,同時也想把家鄉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帶到北京。」
進京路上,阿布賽麥提並非一帆風順。可沿途的風景與對祖國山河的全新認識,線上線下朋友的關心支持,讓他勇往直前。「一路上得到了很多幫助,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還有家鄉人民對我的祝福,這些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在南疆群眾心中,首都北京就是偉大祖國的象征。
對口援建和田的,正是北京市。從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建設,到創作【五星出東方】舞劇等文藝精品,還深入開展青少年「潤土工程」,持續舉辦「我在北京有個家」青少年助學幫扶、「熱愛祖國走進北京」夏令營等多種活動,2023年11月,又助推和田師範專科學校成立「一院三中心」,即於闐學院,昆侖文化研究中心、中華玉文化研究中心、於闐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市充分發揮其政治文化中心優勢,力推兩地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在和田,能夠深刻體會到中華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之深、魅力之大、影響之廣。我們將共同努力,在和田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和田地委副書記、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李誌遂說。
2023年11月29日,和田市拉斯奎鎮博斯坦阿勒迪村的孩子們準備表演【少年中國說】。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拍熱紮提·阿不都 攝
今日南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正在有形有感有效開展,為南疆人民團結奮鬥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價值引領。
即將到來的寒假,將有一批喀什孩子前往上海學習交流。他們是「神筆馬良」杯「中華創世神話」主題書畫大賽獲獎作者。這次書畫大賽是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策劃的「愛我中華文明美」系列活動第一季。
書畫、讀書會、朗誦表演……「中華創世神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根脈之所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原點’,其中的重要元素昆侖山,就位於南疆地區。策劃這個活動,是希望喀什的孩子透過深入了解中華創世神話故事,理解其中蘊含的豐富精神力量。」喀什地委副書記、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孟慶源娓娓道來。
在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指引下,今日南疆,「去極端化」工作成效顯著,文化潤疆動力活力迸發,南疆人民愛國熱情更為熾烈。
時值深冬,南疆已是天寒地凍。但記者耳聞目睹,是南疆各族幹部群眾煥然一新的精氣神,他們信心更堅、腦子更活、心氣更足,這是新時代新征程路上的奮進熱忱,是凝聚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內的「心之力」。
有段影片曾經「刷屏」:一位抖音博主在莎車縣騎行時遇到當地剛放學的學生,在問到他們的民族時,一個男孩沒有一絲猶豫脫口而出「中華民族」,自信而響亮。
這個男孩名為依米然·澳布力喀斯木,是莎車縣霍什拉甫鄉中心小學學生。2023年11月21日,在「浦莎情深·共繪疆來」2023年度兩地文化潤疆階段性成果匯報演出中,依米然來到上海,他告訴大家,從幼稚園起,學校老師就教育大家,中國有56個民族,我們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所以,當被問到是什麽民族時,自己便脫口而出,全場響起持久熱烈的掌聲。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和田市拉斯奎鎮博斯坦阿勒迪村的孩子們身著白色對襟褂子,胸口是醒目的「中國」二字,他們齊聲朗誦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神采奕奕、青春洋溢,台下掌聲如雷。
這是記者親身經歷的博斯坦阿勒迪村的一台晚會。當晚,村委會的會場被擠得水泄不通,朗誦、舞蹈、情景劇……節目全由村民自編自演,行頭雖不算精致,但內容卻精彩紛呈。配音短劇【西遊記】是村民最愛演的——唐僧慈眉善目,悟空英姿勃發,八戒憨態可掬,如來觀音法相莊嚴……村裏至少有五組「唐僧師徒」,表演雖談不上專業,但下面的觀眾把巴掌都拍紅了——很難想象,這個村曾經以亂著稱。
和田市委書記於海峰與記者一同觀看晚會,此情此景,由亂到治,今昔相比,他百感交集,緩緩說了八個字:「只要努力,就會改變!」
是的,在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的過程中,經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磅礴偉力的洗禮,南疆正在發生巨變。
南疆自然環境欠佳,產業基礎薄弱,長治久安任重道遠……但只要努力,就會改變,讓世界看到一個穩定和諧、正氣浩蕩、充滿希望的南疆。
數南疆巨變,還看今朝!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