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巴勒斯坦人騎車經過加沙城的建築廢墟。新華社發(穆罕默德·阿裏攝)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正在進行為期一周的中東之行,以確保中東的沖突「不會蔓延」。這是去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布林肯第四次赴中東存取。
巴以沖突外溢效應不斷擴大,國際社會強烈要求停火止戰。而美國既向以色列輸送武器,又在聯合國力挺以色列。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立場如此尷尬,布林肯「滅火之旅」恐難取得預期成果。
行程緊湊 對話不易
布林肯4日再次開啟中東之行,此行將存取土耳其、希臘、約旦、卡塔爾、阿聯酋、沙特、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埃及。用美聯社的話說,此行日程緊湊而艱難。
布林肯5日晚抵達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土耳其媒體稱,他與土外長和總統見面後,雙方沒有發表任何聯合聲明。很顯然,土耳其對美國持續向以色列輸送武器,並在聯合國力挺以色列的種種表現強烈不滿。
據土耳其媒體報道,美國就巴以沖突的立場讓土耳其政府和民眾無法理解。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烈譴責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致使土以關系急轉直下。
1月7日,約旦國王阿蔔杜拉二世(中右)在安曼會見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中左)。新華社發(約旦王宮供圖)
離開土耳其之後,布林肯急赴希臘、約旦和卡塔爾等國。
布林肯6日存取希臘時對媒體表示,由於各方視角、需求和要求各不相同,此次中東之行的多場對話並不容易。
約旦國王阿蔔杜拉二世7日在會見布林肯時警告說,加沙沖突持續將帶來災難性後果,必須結束加沙走廊的人道主義危機。同一天,卡塔爾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會見布林肯時強調,必須盡快促成加沙走廊停火,確保地區穩定與安全。
【華爾街日報】援引以色列前情報官員、特拉維夫大學巴勒斯坦研究論壇主任邁克爾·米爾施泰恩的話報道,透過外交途徑避免巴以沖突擴大化的視窗正在關閉,「布林肯此訪可能是透過外交方式解決沖突的最後機會。當前,訴諸武力的可能性看上去比達成外交方案更大」。
立場尷尬 成果難期
美國媒體此前分析,布林肯此行主要目的是避免巴以沖突演變成更大範圍沖突。美聯社稱,對美方而言,要避免巴以沖突外溢,最為關鍵的是遏制「受伊朗支持」的三方面勢力,具體而言就是:遏制也門胡塞武裝對紅海商船的襲擊,遏制黎巴嫩真主黨對以色列的襲擊,遏制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武裝組織對當地美軍人員及設施的襲擊。
1月6日,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在希臘克里特島會見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新華社發(迪米泰利斯·帕帕米索斯攝)
然而,布林肯在此次存取中立場十分尷尬。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美國無視國際社會停火止戰的呼聲,縱容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引發國際社會尤其是廣大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國家的強烈不滿,很難說服地區國家全力配合美方行動。
此外,美國政府因地緣戰略和國內政治利益需要,難以對以色列進行有效制約;面對伊拉克民兵武裝、也門胡塞武裝等勢力,美國盡管動用軍事手段進行打擊,組建紅海護航聯盟,卻很難對這些勢力起到實質性的威懾作用。
過去一周,中東地區局勢急劇惡化,各方沖突不斷:哈馬斯一名領導人在黎巴嫩遭無人機空襲身亡;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在黎以邊境交火不斷;也門胡塞武裝繼續在紅海水域襲擊關聯以色列的船只,美軍出手擊落從胡塞武裝控制區域起飛的無人機;伊拉克、敘利亞境內一些武裝組織對當地美軍基地發動襲擊,美方予以回擊。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中東-北非專案主管薩納姆·瓦基勒說,中東正處在巴以沖突蔓延擴散的迷霧之中,努力使局勢降溫的責任確實在美方。(記者:吳寶澍、宋盈、鄧仙來、郭倩、王峰、汪強、何奕萍、陳剛;編輯:魯豫、陳丹、王申、梁尚剛)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