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是深圳衛視全媒體新聞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團隊出品
更多分析請下載直新聞APP
參與評論請在新浪微博@直新聞
就在剛才,美國國務院網站發訊息稱,7月25至26日,美國副國務卿舍曼將存取中國,期間將在天津與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以及中方其他官員見面。按美方的說法,舍曼此行將「討論我們對中方行為嚴重關切的領域,以及我們利益一致的地方。」
舍曼此次訪華,安排在她結束了對日本、南韓和蒙古的存取之後,此行也是她在不到兩個月時間裏二度存取亞洲。美國國務院在這份聲明中表示,她還將於7月27日存取阿曼。
深圳衛視直新聞註意到,舍曼此次將在中國待上兩天,時間上算是比較充裕。 「從時間上來看是可以有實質性討論的,但還是要看具體的情況和安排。」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張騰軍向深圳衛視直新聞表示。
「撲朔迷離」的舍曼亞洲行背後,
隱藏何種玄機?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舍曼的訪華之行,可以說在其動身前一周炒作就開始了。
7月14日,香港【南華早報】援引訊息人士稱,華盛頓將會在當周派舍曼訪華,「向可能舉行的中美元首峰會邁出重要一步。」 包括具體的訪華行程、會見的官員以及談及的議題等各方面的內容,都在報道中有所涉獵。
不過,美國國務院「官宣」的行程是在7月15日。美國國務院官方網站釋出訊息稱,美副國務卿舍曼將於7月18日至25日存取日本、南韓和蒙古等三國。外媒紛紛發現,官方行程中並沒有列入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此後也是援引訊息人士稱,是中方「拒絕了美方的提議」。路透社的報道則指出「中美雙方正在溝通」,並沒有把話說死。
到了20日,也就是舍曼已經啟程前往亞洲的時候,美國國務院仍然在釋放「舍曼可能訪華」的訊息。「我們一直堅持,我們將繼續探索與中國官員接觸的機會,包括高層官員,」當地時間20日美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在記者會上表示,「從我們當時所說的情況來看,我沒有最新訊息可以提供給你。」
許多外媒就此分析稱,美國國務院的表態仍然是在「暗示副國務卿訪華的可能」。
在連續幾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這個問題屢屢被提及,但趙立堅的回應都是「我目前沒有可以釋出的資訊。」
近日,微信公眾號「補壹刀」就發文形容,美國政府加媒體關於舍曼「訪華不訪華」的一系列操作,「是一個被美國生生制造出來的輿論話題」, 試圖營造所謂「不成的責任在中方,成行的功勞在美方」的印象。
張騰軍也向深圳衛視直新聞提出了類似的觀點。「這一次亞洲行,和阿拉斯加那次很相似,都是(前期)造勢很厲害。其實就是想炒作,」張騰軍表示, 美方想要制造「攻方」的角色,以保持其心理上的優勢。
深圳衛視直新聞註意到,舍曼的此次「中國行」又是被放在了其亞洲行的最後階段,在行程安排上也與布林肯和沙利文的阿拉斯加行如出一轍。「這就是拜登的‘小心思’,營造一個跟盟友談好了最後再來跟中方談的氛圍,從而掌握節奏。」在張騰軍看來, 這又是一個保持心理優勢的小套路,「但中方是冷靜的,來就談,不來也無所謂。 沒有所謂的‘刻意考量’,也沒什麽有意的安排。」
如何看待美方釋出的積極訊號?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方一方面釋放了一些對華積極的訊號,但也並沒有停止對華施壓的行為。
20日,美國氣候特使克里呼籲中國與美國一道緊急削減溫室氣體排放,並將二戰後重建歐洲的國際聯盟描述為應對氣候變遷的典範。「盟友、合作夥伴、競爭對手甚至敵對方都必須進行合作。」克里在倫敦的英國皇家植物園發表講話時呼籲,全球領導人加速采取必要的行動,控制氣溫升高,將世界從深淵的邊緣拉回來。
在今天(21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趙立堅在回應相關問題時強調,中美在具體領域的合作與整體中美關系息息相關。但與此同時,趙立堅強調,「美方不能一方面肆意幹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國在雙邊和全球事務中給予理解和支持。美方應該為中美在重要領域開展協調與合作創造有利條件。」
其實這一番表態已經很清楚了,也是中方一貫且明確的立場:美方不能一方面在中方底線問題上「玩火」,一方面卻要求中方合作。
值得註意的是,20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發訊息稱,舍曼與韓、日兩國的副外長舉行了會晤,其中再次提到了台灣問題。「美日應該立即停止幹涉中國內政、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做法。中方將堅決捍衛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趙立堅也在今天回應了美日韓最近的涉台表態。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在打「台灣牌」上,一點也沒有手軟。
一方面,美軍軍機頻繁在台灣本島起降。19日,美軍一架C-130軍機中午12時14分降落台灣桃園機場。7月15日上午,一架美軍C-146A美軍專機也是突然降落在台北空軍松山基地,短暫停留34分鐘後起飛離台。就連島內媒體【聯合報】都刊文稱,美方頻頻釋放訊號希望同中方高層接觸,卻又熱炒對台關系,「這麽矛盾的舉動,究竟在想什麽?」
另一方面,美國國務院東亞局近日發推特稱,美國歡迎台灣拓展國際夥伴關系,以及應對疫情、投資審查、供應鏈韌性等共同挑戰所作的努力。美國對台灣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表示贊賞。
不過也是在不久前,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美國國防部相繼表態,明確表示不支持「台灣獨立」。除了涉台議題,在涉港、涉疆,病毒溯源、網絡安全等許多領域,美方都沒有停止其拉著盟友對華施壓的態勢。
這是否代表著美方對華政策的兩面性呢?「總體上來說,從坎貝爾到耶倫再到克里,都是為了美國利益而表態,」張騰軍指出,雖然美方的這三位官員分屬於亞太戰略、經貿、氣候各種領域,但其表態內部存在共性。「出發角度都是為了美國利益,還是美國優先,而不是為了穩定或改善中美關系。」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再來看舍曼此次中國行,到底談什麽、會有什麽成果仍然有待觀察。
「中美博弈的大環境很難改變。(舍曼此訪)很難有大突破,但談總比不談好。」 張騰軍總結道,「不過還有一個不確定性在於,舍曼到底是個副國務卿,她拿了多少授權?這說不準。而且這麽晚才敲定行程,時間又十分緊急,或許這次只是以交流為主。」
作者:朱恩地,深圳衛視直新聞駐京記者。
本文章版權屬於「直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需轉載請回復「授權」
更多精彩內容 搜尋微博「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