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構建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2024-10-04新聞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甘肅考察時強調,探索建立全流域、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這一重要表述,為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大協同提供了有效的辦法,也為中國生態保護和高質素發展提出了重要路徑。
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重要性在於它能夠有效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恢復,同時確保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探索全流域、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核心在於強調生態保護的系統性、經濟性和社會性,旨在透過全流域的協調管理、市場機制的經濟激勵以及多元化實施主體的參與和支持,實作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是中國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框架。
具體而言,這一機制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全流域治理,即實作河流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的協同治理,以確保整個流域內的生態平衡;二是市場化運作,透過區域生態產品價值實作、水權交易等方式,構建生態保護的市場機制,使生態保護活動更加高效和可持續;三是多元化補償方式,涵蓋政府補償、市場補償和社會補償等多種形式,以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推進生態保護事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探索建立全流域、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在流域協同治理方面,多個省份已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重要流域實施了跨區域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透過上下遊、左右岸的協同合作,實作了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生態環境的共同保護。據統計,目前已有超過10個省份建立此類機制,有效提升了流域內生態保護的整體水平。此外,在水權交易試點方面,寧夏、甘肅等省份透過建立水權交易平台,推動了水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最新數據顯示,透過水權交易試點,相關地區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提升了近5個百分點。在生態補償基金方面,貴州等一些地方政府設立了生態建設和補償基金,透過財政資金的引導,鼓勵和支持生態保護專案,同時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盡管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全流域、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在實施過程中仍面臨一些挑戰,如補償標準不統一、市場機制不完善、資金來源單一等。未來,可從多方面著手。
制定標準是前提。要加快建立統一的補償標準體系,加快組建專家團隊,結合流域生態環境特點,制定一套科學的生態服務價值評估方法,並根據生態環境變化和經濟發展水平,定期對補償標準進行評估和調整,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根據不同區域的生態環境敏感性和經濟發展水平,實施差異化的補償政策。
市場機制是關鍵。要切實建立和完善市場機制,首先是加快建立生態產品交易平台,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生態產品交易平台,促進生態產品的有效流通。加快實施水權、碳排放權交易,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推動水權和碳排放權等環境權益的市場交易。加快發展綠色金融,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金融產品,支持生態保護專案。
資金投入是基礎。要統籌豐富生態補償資金來源,引入PPP模式,透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同投資生態保護專案,共享投資回報。設立生態保護基金,鼓勵企業和個人捐贈,用於支持生態保護專案;允許地方政府或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多元化籌集資金用於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
區域協調是重點。要加強跨區域協調,成立流域管理機構,負責協調流域內各地區的生態保護和補償工作。流域內各地區簽訂生態保護合作協定,明確各方責任和義務;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監管體系,確保補償資金的合理使用和專案的順利實施。
評估監督是保障。要加快建立流域行內合監測和評估機制,建立資訊公開機制,將生態保護補償的政策、資金使用情況和專案進展等資訊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共享監測數據。引入第三方機構對生態保護補償專案進行評估,確保評估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作者:張再傑 來源:經濟日報)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註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經濟日報
更多內容或合作歡迎關註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