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如何實作高質素發展?多措並舉,讓新質生產力發展跑出「加速度」

2024-07-15新聞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悅 北京報道

從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到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發展新質生產力」;從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對「新質生產力」進行全面闡述系統部署,到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什麽是新質生產力、為什麽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在此背景下,新質生產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發展,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中的時代新敘事。

「新質生產力這不僅是經濟領域的熱門話題,也是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標誌。這一術語的流行反映了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驅動、高質素發展的強烈需求和迫切期待。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全球競爭的加劇,傳統生產力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而新質生產力,以其高科技含量、高效能和高質素的特征,正逐步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素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只有高度重視、積極布局,才能在未來競爭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新質生產力是傳統生產力的躍遷,其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則是先進生產力。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部署,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需要以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最佳化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深入推進數碼經濟創新發展為抓手,這也是中國經濟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在此情況下,新質生產力的相關部署不斷推進。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表示,2024年,財政部門將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舉措推動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工業和資訊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誌國表示,工信部主要是從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推進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三個方面來努力,促進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據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介紹,生態環境部將出台【加快推動排放標準制修訂工作方案(2024—2027)】【規範廢棄器材及消費品回收利用處理環境監管工作方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管理暫行規定】【生態環境部貫徹落實〈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實施方案】等4項生態環境領域促進新質生產力「1+N」政策體系相關檔……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各部門積極部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同時,各省市地區也紛紛搶抓機遇,為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若幹措施】將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中培育和壯大新質生產力,加快塑造高質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上海市印發的【上海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實施方案】提出實施新質生產力培育行動;深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高質素發展的實施方案】要求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共同方向上,全國範圍內多省市地區陸續推出著新舉措。

「各地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自身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采取差異化的發展策略。這意味著,沿海發達地區可能側重於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的創新升級,而內陸地區則可能更註重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鏈的培育。透過精準施策,各地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避免盲目跟風和同質化競爭,形成各具特色、互為補充的區域發展格局。」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新質生產力發展需多方合力

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強在近期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上所說,「今年以來,我們著力推動高質素發展,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經濟執行總體平穩、結構不斷升級」。

工信部元宇宙標準化委員會委員、中國民協新質生產力工委聯席秘書長高澤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多方協同,形成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合力。首先,政府應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政策和激勵措施,引導資源向新興產業和重點領域集聚;其次,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和產品。另外,科研機構應加強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的銜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最後,社會各界應共同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社會氛圍,鼓勵冒險精神和創業精神,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事實上,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並不是僅僅依靠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還有無數企業的積極響應。其中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已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主動作為、勇擔重任。

年初,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研究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時便提出,更加註重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進一步增強加快產業升級、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危機感緊迫感,加快轉向創新驅動的內涵式增長,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打造新的產業支柱,加大力度發展新質生產力。

此後,有關新質生產力的部署安排更是被頻頻提及,如國務院國資委在6月的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現場推進會再次提出,央企要堅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兩端」發力,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產業引領支撐作用。

洪勇認為,央國企因其規模、資金和政策支持的優勢,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扮演著引領者的角色,特別是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布局上,它們有能力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和創新風險。而民營企業則以其靈活性和市場敏感性,在推動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優勢。民企應該聚焦細分市場,強化自主研發,與央國企形成互補,共同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和創新生態。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