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不平凡的2023年,福建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1月23日,福建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福建日報記者 吳恩兒 攝
今天上午,屏山君與代表委員們一起聆聽了趙龍省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註意到,「高質素發展」,在今年的報告中出現34次。可以說,「高質素發展」既貫穿全篇,也貫穿政府工作始終。
過去一年,走得怎麽樣;新的一年,如何繼續向前走。實作2024年目標任務,有何基礎與優勢?如何走好福建高質素發展的必由之路?屏山君和你一起學習報告,尋找答案。
報告提出,2023年挑戰前所未有,困難超出預期。全省幹部群眾接續奮鬥、攻堅克難,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單」: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高質素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穩」字當頭,底色更足。
民營經濟,始終是福建高質素發展的生力軍,也是福建社會各界和代表委員關註的焦點之一。
去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召開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座談會,與民營企業家共商良策、共謀發展。福建日報記者 肖春道 攝
「民營經濟穩,福建經濟穩;民營經濟強,福建經濟強;全省發展的點點滴滴,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都與廣大民營企業息息相關,受益於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去年初,在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座談會上,省委主要領導的一番話讓人心頭暖暖的。
從【關於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推動高質素發展的意見】和19份配套政策檔,到完善省領導掛鉤聯系機制,推出三期共300億元提質增產爭效專項貸款、惠及2萬多家企業……黨委政府持續的支持,給足民營企業家繼續闖、繼續拼的信心和底氣,民營經濟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環境。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動化電池模組生產。圖源:寧德時代
以「不變」築牢「穩」的根基。寧德時代獲中國工業大獎、動力電池出貨量連續7年全球第一,福耀汽車玻璃市場占有率達34%、長期保持全球第一,安踏入選全球十大最具價值運動服飾品牌……正如報告所說,福建民營企業家「努力把一片葉、一根竹、一張紙等做到極致,把一雙鞋、一塊玻璃、一組電池等做得更好,堅實地走在高質素發展的康莊大道上」。
以「變」增強「穩」的韌性。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福建民營企業積極主動作為,多方位增強抗風險能力。例如,總研發投入不減反增,2023年福建省民營企業100強年度研發經費投入總計394.3億元,比上年增加125億元,同比增長46.4%。越是嚴峻復雜,越是加大研發,這是保持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穩定的高瞻遠矚。
「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近70%的地區生產總值、70.6%的稅收、7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力就業和94%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為福建增了光、添了彩,為高質素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鏗鏘話語,贏得會場雷鳴般的掌聲。
屏山君還特地采訪了參與今年報告起草工作的福州大學經貿系主任龍厚印。
龍厚印看來,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利因素增多和國內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疊加背景下,2023年福建實作GDP54355億元、增長4.5%,成績來之不易。「面對疫情防控轉段、有效需求不足、風險壓力等沖擊,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和科學部署下,全省各行各業行動起來、敢闖敢拼,實作整體經濟在二季度回升向好,全年呈現向上增長的曲線。」
堅持穩中求進,是全省上下抓經濟工作一以貫之的「總基調」。屏山君感到,一年來,把握「進」的方向,培育「進」的動能,福建在高質素發展的路上蹄疾步穩。
穩中求進,成色更優。
推進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從昔日海防前線一躍成為發展高地,得益於工業「脊梁」的強大支撐。如今,面對「卡脖子」及能源環境成本居高不下等難題,更需要以新型工業化支撐推動高質素發展。
福建新大陸自動辨識技術有限公司內,技術人員正在為產品進行防水試驗。多年來,新大陸針對復雜工業條碼解碼需求,自主開發了全新解碼演算法,在工業多個領域實作國產替代。新華網 蔣巧玲 攝
——以「新」促進。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過去一年,福建在科技創新方面按下了「快進鍵」、跑出了「加速度」:重組入列全國重點實驗室2家,新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2家,全社會研發投入超千億元。
在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方面,福建要下更大力氣,報告對此做出謀劃: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支持企業領銜國家和省級重大創新任務和工程,參與到基礎研究、科技創新、「卡脖子」攻關中來。
——以「融」促進。統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去年,福建實施省重點技改專案1704個,兩化融合達標企業數居全國第二位,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碼化企業占比居全國第三位;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28.3%、提高3.4個百分點。
面向未來,福建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搶占新賽道。報告指出,要培育壯大新一代資訊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寧德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核心區;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氫能等未來產業,推進福州、廈門、泉州人工智能產業園建設。
——以「群」促進。引一家企業、建一個園區、造一個集群,鏈式發力助力構建產業新生態的故事正在福建持續上演。例如,在福州,18兆瓦海上直驅風電機組不久前下線。正是在三峽集團的帶動下,上遊的金風科技、東方風電、中國中車、中國電建等企業紛紛入駐園區,園區已涵蓋電機、葉片、整機封裝、海上吊裝等全產業鏈各環節。
漳州宏發電聲有限公司是國內繼電器行業首家擁有博士後工作站的企業,使用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產線,每0.8秒即可組裝完成一個繼電器。新華網 蔣巧玲 攝
縣域重點產業鏈,是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特色亮點。去年9月,福建釋出了全國首份縣域產業鏈發展白皮書。報告對這項工作再強調:今年,福建將加快打造縣域重點產業鏈,制定專項政策和考核評價體系,引導每個縣域做強1~2條重點產業鏈,進一步促進省內重點產業鏈統籌布局、合理分工、錯位發展。
註意把握和處理好速度與質素,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福建高質素發展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GDP增長5.5%左右。
「5.5%的經濟增長,是研判世界與中國宏觀大環境,根據福建經濟發展基本情況制定的科學目標。既體現今年發展信心,也體現發展的決心。」龍厚印表示。
正如報告所說的,信心在於,我們有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和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有中央豐富宏觀調控經驗實踐的有力引導,有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牽引,有經濟發展潛力強、回旋余地大的韌性,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工作始終高度重視、關懷備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起來看,中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2023的步伐,我們走得很堅實、很有力量。2024年,牢牢扭住高質素發展這一「牛鼻子」,鞏固向好的勢頭,我們有信心,也更有底氣。
福建民營企業以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圖為舒華體育股份有限公司首款AI智能跑步機。圖源:晉江經濟報
勢頭強,強在基礎好、動力足。隨著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深入實施,福建民營企業增信心、挑大梁,實體經濟根基更穩,投資興業環境更優,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傳統產業加快「智改數轉」,今年將捲動推進省重點技改專案1000項以上,全省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碼化企業比例力爭達67%;預計2024年全省數碼經濟增加值達3.2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8%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3萬家。
勢頭強,強在有能力、有幹勁。福建,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敢拼會贏的奮鬥精神。經過三年疫情大考,全省上下直面挑戰、攻堅克難的勁頭更足,化危為機、應變求變的意識更強,承壓前行、開創新局的本領更高,幹事創業的精氣神不斷磨礪,比學趕超的氛圍進一步鼓濃。在建設新福建的征程中,全省上下更加深刻理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最大的政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必須堅持高質素發展」,更加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勇立潮頭不退縮,錨定目標再向前。
勢頭強,強在有活力、有張力。作為改革開放先行省份,福建始終與國家發展大局同脈動。在黨中央、國務院重視支持下,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等多區疊加優勢更加凸顯,開放格局更大、改革張力更強。比如,高質素服務祖國統一大業,福建將繼續勇探新路,做好「社會融合、經濟融合、情感融合、全域融合」文章,促進「兩岸一家親、閩台親上親」。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方面,福建將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供需兩側發力,暢通內外迴圈,在投資、消費、改革開放等方面挖潛力、再發力,牢牢把握高質素發展的戰略主動,實作經濟行穩致遠。
暢通「雙迴圈」,廈門港海潤碼頭全智能化改造專案完成驗收。圖源:廈門自貿區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機制活、產業優、百姓福、生態美」新福建宏偉藍圖10周年。
重任千鈞再奮蹄,閩山閩水物華新。屏山君相信,全省上下團結一心、全力以赴、勇毅前行,一定能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穩、進、好」的勢頭,拼個高質素的2024!
來源: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 屏山君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