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屆巴黎車展於10月14日至20日舉行,它是觀察全球汽車產業風向的一個真實視窗。盡管歐盟高額反補貼關稅之劍高懸,但比亞迪、紅旗、零跑等眾多中國車企,依然帶著新產品和新技術踴躍參與巴黎車展。這一反差耐人尋味,它表明保護主義並未動搖中國車企開拓歐洲市場的決心,更阻擋不了全球汽車業對合作創新的追求。
始於1898年的巴黎車展,是世界上第一個汽車展覽,在業界的影響力毋庸置疑。主辦方在官網上用「沈浸、創新、激情」三個詞推介此次車展,凸顯「創新」在全球汽車業轉型中的價值。據媒體報道,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新能源車型,以及將汽車從單純交通工具轉變為移動智能終端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等,將成為本屆車展的焦點。除中國企業外,法國本土的雷諾、標致,德國的大眾、寶馬,南韓的起亞,美國的福特、特斯拉等,幾乎所有參展企業都將在這一舞台上展示其獨特創新力。
「中國智造」的踴躍參與,為巴黎車展增添了亮麗的色彩。在2022年上屆巴黎車展和去年的慕尼黑車展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亮相,已經顯現中國汽車工業日益壯大的實力。需要指出的是,現代汽車工業興起已有100多年,相較於歐美日等傳統汽車強國,中國只是個奮力追趕的後來者。外國車和合資車長期以來主導著中國的汽車消費,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在西方市場的占有率迄今還相當低。近年來中國汽車在新能源賽道的表現令人矚目,但在一些關鍵技術和市場占有方面與傳統汽車強國相比仍有差距。中國車企湧入巴黎車展,從本質上說,仍是努力追趕的姿態,代表著奮力沖破貿易壁壘的渴望,哪裏談得上什麽「沖擊」與「威脅」?
在這場全球汽車業的「創新爭先賽」中,歐美對來自中國的競爭有些反應過度了。巴黎車展強調「創新」,說明包括法國在內,各國都在全力研究汽車產業升級的良策,也都明白要守住本土市場、保住本國汽車產業的優勢,根本上還得靠自身的技術進步。然而,創新不是封閉,它更需要競爭與合作註入動力。事實上,中國汽車產業的進步,正是在與外國品牌的開放式競爭與合作中逐步實作的。巴黎車展對中國企業的開放態度至少說明:交流合作有助於技術創新,已然成為國際汽車產業界的共識。更何況,全球減排目標的實作,也依賴於各國合力將綠色產業做大做強。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歐委會有關對華電動汽車的加稅提議,與產業發展邏輯及歐洲市場現實相悖。歐盟的關稅措施不可避免會給中國車企帶來挑戰,但也會激發中國車企更加註重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以更高質素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全球市場的認可。與此同時,歐洲汽車制造商本就面臨轉型挑戰,加征關稅將導致其進口汽車零部件成本上升,人為造成供應鏈危機,使歐洲喪失技術創新的機會。歐盟需要重新審視汽車制造業的發展戰略,畢竟,在汽車業合作創新的強大內生需求面前,貿易保護主義壁壘是沒有生命力的。
中國車企對巴黎車展的重視,也是對歐洲市場的重視。中國企業想走向全球,歐洲市場繞不過去。反過來,中國企業看重歐洲市場,也是歐洲市場價值的體現。中歐圍繞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的爭端,如果能夠透過對話找到建設性解決方案,從長遠來看,對歐洲自身同樣是有益的。據有關訊息,中歐雙方就反補貼案開展了20余天的磋商,到目前為止還存在重大分歧。中方對談判是有誠意的,同時態度也是堅決的,希望歐盟抓住溝通機遇,與中方相向而行。
「當汽車出現的時候,馬車是反對的」。在汽車誕生初期,歐洲國家甚至頒布過汽車必須避讓馬車的法律。如今「馬車保護法」成為歷史的笑話,用保護主義的方式來回避競爭,何嘗不是21世紀的「馬車保護法」?希望歐盟方面能早日認識到這一點。中歐汽車產業高度互補,雙方合作有基礎、有空間、有前景,理應攜手共創合作共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