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象征身體的小球,在滿是藥瓶、試管、儀器的診室內迷茫前行,穿越重重阻礙來到多學科診療(MDT)現場,激發多米諾連鎖反應,最終相互佐證得以確診病因……
12月28日,由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聯合上海廣播電視台融媒體中心共同打造、國控上海支持的科普欄目【申康科普進行時——名醫大會診】舉行開播儀式。以亮橙、基利因藍,美拉德色構成的多巴胺色片頭讓現場觀眾眼前一亮:「和以前看到的科普很不一樣!」
【名醫大會診】劇照
該欄目是上海廣播電視台的王牌IP欄目【名醫大會診】節目創新升級推出。欄目依托37家市級醫院,聚焦多學科診療(MDT)及疑難雜癥,透過記錄式拍攝,真實呈現診療過程,以「醫生坐在你面前診斷」的故事形式來普及醫學知識,拉近醫患共識。
其中的會診案例,如厭食癥、肝腎聯合移植、疑難復雜的慢性病等具備故事性、沖突性和技術性的話題,透過場景還原、當事人采訪等多種呈現方式,不僅以小見大體現醫院高質素發展理念,還將知識點融入故事,讓觀眾在故事中了解真實診療過程,學習醫學科普知識,實作流量和社會價值的雙贏。
【名醫大會診】劇照
近10年來,由於中國老齡化社會發展迅速,老年人並行癥、夾雜癥多,往往需要往返多個專科就診;另外,由於疾病譜的改變,惡性腫瘤、非傳染性慢性疾病、復雜多變的疑難病發病率逐年增高,而醫學分科越來越細,單一的科室或者專業無法準確地診斷和制定最佳治療方案。
多學科診療(MDT)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多學科協作先行者的角色,是現代國際醫療領域廣為推崇的領先診療模式。作為醫療服務模式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多學科診療(MDT)模式」寫入了2021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出台的【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素發展的意見】。此外,三級醫院的評審條款對多學科協作診療服務進行了明確規定,打破科室壁壘,形成跨學科的MDT多學科會診模式是醫院評審評價的基本要求之一。
這些最聰明的醫學大腦,是如何透過MDT進行交鋒和碰撞,又如何勇闖禁區創造生命奇跡的呢?為了讓廣大群眾直觀感受並了解MDT,突出科普的進行時狀態,【名醫大會診】節目組以全程跟拍模式,跟隨醫學大咖們抽絲剝繭、破解謎團,全程記錄真實MDT會診現場,揭秘復雜病、疑難病從發現到治愈的診療傳奇。
首期節目將於2024年1月6日在新聞綜合頻道22:30開播。節目組全程跟拍夏強院士團隊的門診、會診及手術現場。不到一歲的寶寶罹患肝母細胞瘤,媽媽帶著孩子從成都千裏迢迢來到仁濟醫院,想讓夏強院士團隊為孩子做手術。孩子能即刻入院嗎?手術會成功嗎?仁濟不讓家長失望的底氣來源於哪裏?都將在節目中為觀眾呈現。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