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傑
10月12日,成都市召開新聞釋出會,解讀9月27日國務院批復同意的【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國務院批復的這版總規,賦予了成都更高的城市定位、更強的城市功能,描繪了更美的發展藍圖,帶來了更多的重大利好,為成都高質素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
未來十年,成都新定位是什麽?目標願景怎麽規劃?城市功能如何布局?新的空間規劃藍圖將有序變為公園城市實景圖。
明確城市定位和目標
「三中心一基地」是亮點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建軍介紹,【規劃】統籌市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是全市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體現了堅持世界眼光、時代特色、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人為本、共建共享、節約集約、內涵發展的特點。
成都市域國土空間格局總體規劃圖
【規劃】確定,成都城市性質為「四川省省會,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城市核心功能定位為「西部經濟中心、西部科技創新中心、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目標願景為「全面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不斷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區域輻射力,發展成為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征、成都特質的可持續發展世界城市」。
強化空間底線管控
最佳化公園城市空間格局
封面新聞記者關註到,【規劃】科學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明確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於453.99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不低於416.64萬畝;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496.61平方千米;劃定城鎮開發邊界2361.20平方千米。同時,劃定了地質災害防治區域、水浸風險控制線、通風廊道、歷史文化保護線和能源礦產資源保障線。
成都市域生態格局規劃圖
【規劃】提出保護「兩山兩區」、發展「兩翼三軸」的平行帶狀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總體格局。保護「一帶十五園百片」的耕地利用格局,實施耕地「三位一體」保護,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成都片區。守護「兩山、兩網、三環」的生態格局,建立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育地體系,保護超過5000米海拔高差形成的多元自然地貌和生物多樣性。構建「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的城鎮空間結構,推動市域空間結構從「兩山夾一城」向「一山連兩翼」轉變。
【規劃】積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立足成都都市圈,整體謀劃極核城市功能,立足省域「五區共興」發展格局,發揮成都輻射帶動作用,站位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肩負使命擔當。
提升城市整體功能
激發公園城市經濟活力
【規劃】全域統籌「三中心一基地」核心功能空間布局,塑造城市發展新動能,提升城市競爭力。
統籌「西部經濟中心」核心功能空間布局。【規劃】以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整體經濟效率為目標,順應產業建圈強鏈理念變革,發展新質生產力,支撐高質素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規劃】統籌謀劃了先進制造業和金融、科技、商業商務等現代服務業以及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空間。
成都市域農業空間規劃圖
統籌「西部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空間布局。【規劃】秉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理念,協調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空間布局,明確以西部(成都)科學城為核心,以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為牽引,不斷完善創新體系,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載地,做強高能階產業創新平台和高品質功能服務平台。
統籌「西部對外交往中心」核心功能空間布局。【規劃】增強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的支撐作用和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加快構建對外交往新格局。規劃構建陸海空聯運戰略大通道,建強中西部面向全球的國際航空樞紐和中西部陸港主樞紐,構建高能階開放平台體系。
統籌「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核心功能空間布局。錨定國家先進制造業發展重點,以新型工業化引領制造業高質素發展,推進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數碼化轉型。規劃全力保障工業用地空間,穩固工業空間總量和布局。
創造宜居美好生活
增進公園城市民生福祉
【規劃】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建立藍綠交融的全域公園體系和三級綠道網絡,創新「公園+」布局模式,城市居民可就地就近享受優質生態資源,讓城市更加美好。完善公共服務配套,統籌布局重大公共服務及功能型設施,強化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服務空間供給,構建15分鐘生活圈,讓城市更加溫暖。
突出「七大特征、九大場景」,打造未來公園社區,讓城市更加和諧。構建「軌域+公交+慢行」三網融合綠色交通系統,讓城市更加便捷。提升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和韌性,統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讓城市更加安全。健全全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高水平建設「三城三都」,塑造「望山觀水、透風見綠、簇群錯落」的公園城市空間形態,讓城市更具魅力。
健全空間治理體系
增強公園城市治理效能
【規劃】堅持節約集約用地,促進城市精明增長。系統推進存量土地開發利用,積極探索「工業上樓」,差異化開展老舊居住區、低效商業區、低效工業倉儲區等區域改造,劃定地下空間利用重點開發片區,加強地下空間功能復合、分層利用,圍繞軌域站點,以公共交通導向的開發模式最佳化城市空間形態。
【規劃】堅持以資訊化賦能國土空間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發揮「多規合一」優勢,依托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資訊系統,實作國土空間與自然資源全域、全要素的數碼化管理。
圖據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