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牟林:如果賴清德再執政八年,台胞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還有幾何?

2024-02-06新聞

在台島,陳水扁執政八年(2000—2008),以推行「台獨課綱」為手段,深度弱化了台灣人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馬英九執政八年(2008—2016),不但沒有撥亂反正,反而放任「台獨課綱」繼續弱化台灣人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蔡英文繼承陳水扁衣缽又是八年(2016—2024),民進黨當局推行「台獨課綱」再配合其系列「去中國化」的行動,台灣人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進一步被削弱。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出生的台灣青年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已經為數不多,「台獨勢力」的卑劣手段成功地使台灣青年變成了「天然獨」,也就是說兩岸統一的民意基礎幾乎蕩然無存。

三八二十四年吶!如果賴清德再執政四年甚至八年呢?台灣人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還留存幾何?和平統一的希望到底還有多少?

既然武力統一是我們最後的底線,和平統一仍然是我們的第一選項,那麽和平統一的民意基礎的嚴重流失就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必須解決的問題。

台島內,國民黨還有指望嗎?可能去指望民眾黨嗎?它們為啥也和民進黨一樣反對「一國兩制」呢?為啥也不承認甚至汙名化「九二共識」呢?它們不是反對「兩制」,而是反對「一國」,國民黨中還有人抱著「中華民國」的「神主牌」想入非非呢!

和平統一必須透過兩岸談判對吧?台島方面談判的主體是誰?當年的馬英九最有條件代表台島與大陸談判,他沒有走出這一步,我們還能指望誰?

民進黨當局為了推行「台獨路線」無所不用其極,對大陸的任何對台政策(比如大陸推出的惠台政策),它都要做惡意的解讀,被深度洗腦台灣人還有鑒別能力嗎?

本次台島「大選」,60%沒有投民進黨,也不意味著這部份選民都贊同統一,他們只是不滿意民進黨罷了。

賴清德多次聲稱,台灣已經獨立,無需宣布獨立。你別說,他這一招夠狡猾的。他不宣布獨立,好像大陸就沒有理由啟動【反分裂國家法】似的,他走的是「軟獨立」路線。他的意思是,如果大陸動武,那就給大陸扣一個破壞地區和平的帽子。

中國要實作「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統一」是一個必須實作的目標。怎麽辦?

總體策略當然是「武力統一」和「和平統一」兩手抓。還有一個兩手抓,那就是國際國內兩手抓。這兩個兩手抓構成了四個組合:國際方面的「武統」行動,國際方面的「和統」行動,國內方面的「武統」行動,國內方面的「和統」行動。這兩個「兩手」都要硬!

一.國內方面的和統行動

國內方面的「和統行動」,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重塑和平統一的民意基礎」,培養新的將來可以代表台島方面與大陸方面談判的政治主體。

就「國內和平統一」這一手,簡單地透過「惠台」已經作用不大,粗暴地「窮台」顯然更有利於民進黨推行「台獨」。唯一的辦法就是再進一步開放台島青年到大陸學習和就業政策,我為什麽說「進一步」呢?因為前段時間中央已經出台過一個「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這是一個早就該推出的意見,但這個意見還沒有超越「惠台」的思路。「進一步」就是要突破「惠台」思路。既然是「一家人」,就不存在「惠」的問題,就不要有「台灣居民證」和「大陸居民身份證」的區別,通通發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和大陸居民完全一視同仁。同時推出更大力度的政策,使台灣年輕人更容易地在大陸各地區讀書、就業、安家。台資企業更便利地在大陸各地方創業、置業、興業。

對來大陸落戶的個人和企業,要透過學校教育、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方式幫助他們樹立中華民族大家庭意識,幫助他們認同自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身份,鼓勵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我看到有人建議,設立涵蓋範圍更廣的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區在內的經濟特區,把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台灣省都含進來。我覺得有一定道理。總體上看,這是一張經濟牌,也要打出它的政治功效。只要能把台灣30%的青年吸引到大陸,就可以改變台島的政治生態,就可以培養執著於祖國統一大業的新生政治力量。

台島內已經分裂成三股力量:頑固堅持台獨、不贊成台獨也不贊成統一、贊成統一。對台灣島內仍然堅持贊成統一的有識之士,我們一是要保護,二是要為他們從事祖國統一工作給予實質性的支持,三是要讓他們分享到中國發展的紅利,比如對他們的後代赴大陸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保障。

我們推出「一國兩制」,把「主權」和「治權」分開處理,已經是巨大的讓步了。對台灣人,我們可以明白的告訴他們,可以不擁護社會主義,但必須擁護祖國統一。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是一個政治觀念問題,統一還是分裂是一個民族問題,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包括打擊台灣島內的「統派」人物)都是犯罪,對於分裂國家的罪犯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權全球通緝。建議列出詳細的分裂國家的犯罪行為,適時對分裂國家的罪犯給予打擊。

二.國際方面的和統行動

理論上講,根據聯合國憲章等國際法,中國實作國家統一是中國的內政,任何人無權幹涉。但確實存在著以美國政府中的部份反華分子為代表的國際反華勢力阻礙中國的和平統一,要完成和平統一,我們必須要做好國際方面的工作,孤立和打擊國際反華勢力。

(一)大力度推進「台當局友邦」歸零的行程

今年開了一個好頭,瑙魯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外交關系。這方面的釘子戶可能是「梵蒂岡」,只要堅持「不能讓教皇有任命中國教會負責人之權」這條底線,其余都可以談。估計「梵蒂岡」一突破,很可能產生骨牌效應。

(二)堵死一切讓台當局進入國際機構之路

美國政府正在慫恿其附庸國們鼓動讓台當局加入國際組織,比如布林肯就叫囂過要推動台當局以觀察員的身份進入聯合國。比如台灣當局每年都要利用世衛組織的年會拉一幫所謂「友邦」挺台入會,任何類似的企圖都必須讓它胎死腹中。

(三)鞏固和我們建交的國家做出的政治承諾

今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達到138個,這些國家必須履行建交時對中國的政治承諾,這些政治承諾中必須增加一句話:「支持中國以任何方式實作國家統一」,尤其是美國。

我們對美國的要改變話語策略,不再強調「中美關系問題的核心是台灣問題」,此話語樣式要修改成「中國用何方式實作國家統一與美國無關,美國政府必須放棄支持台灣分裂勢力的錯誤政策,堅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政治承諾。」台灣問題根本和中美關系是兩回事,有個是內政一個是外交,即台灣問題根本不是中美之間的問題,是中國自己的問題。中美關系受阻的原因是美國政府違反三個聯合公報,支持台獨勢力。

三.國內方面的武統行動

國內方面的的武統行動有三:

(一)反導

反導,即防止台當局狗急跳墻用導彈攻擊大陸的基礎設施重要的軍用及民生設施。

(二)圍台

要有足夠的軍力圍困台灣島,以阻止外部勢力插手幹涉,準備隨時對台島的軍事設施進行淪陷性打擊並為登島作戰做好準備。

(三)拒敵

阻擋外部勢力在我發動武裝統一時,趁機入侵中國領空、領海和領土,阻擋我的統一大業。在我解放台島時,在海上必須做到拒敵於千裏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防空工作,除了專門的軍事防空設施外,可以把地鐵、隧道、地下停車場等民用基礎設施聯通,戰時用作防空設施。在此順便提個建議:下一步的基礎設施專案中必須包括停車場的建設,目前停車場已經成了少得可憐,市民存在嚴重的停車難的問題。

四.國際方面的武統行動

(一)打好道義戰

要用適當的方式告訴全世界,中國的統一是中國的內政,中國采用什麽方式處理內政由中國自己說了算,如果外部勢力要強行用武力阻止中國的統一行動,中國將視其為對中國的侵略,中國有權使用武力反擊任何形式的侵略。

特別要對美國政府說清楚,中國政府從來不幹涉美國內政,包括美國內部出現聯邦政府和德州政府嚴重的武裝對立,中國政府沒有對此說三道四,美國政府應該向中國政府學習,嚴守國際法,不幹涉中國的家務事。如果美國政府動用軍事力量強行介入的話,中國對反擊將不設任何上限。

必要時,可以要求與中國有外交關系的國家發表明確支持中國用自己的方式實作國家統一的聲明。總之一句話,要建立支持中國統一的最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

(二)準備打大仗

本來解放台灣是一場局部戰爭,如果沒有外部勢力插手,戰爭的規模很容易控制。但外部勢力太囂張的情況下,中國要像當年大搞三線建設那樣,全面動員、全民動員,做好萬全的準備。我們準備的越充分,越能阻止大仗的發生。

(三)打成速決戰

解放台灣,一定不能拖成持久戰,必須速戰速決,使外部勢力來不及插手時事情就結束了。一旦動起手來,就要對台灣的軍事設施要進行反復多輪的飽和性打擊,直接廢掉它的武功。決不能婆婆媽媽、拖拖拉拉。

(四)捉捕視窗期

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尤其這2024開年,俄烏沖突激戰猶酣、巴以沖突迅速蔓延,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遭到多次打擊。北約又緊貼俄羅斯高調開始了為期4個月,參加國多達31個,參演軍人多達9萬人的冷戰後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堅定捍衛者2024」,這期間難免不飛出黑天鵝。美國內部為修邊境墻問題發生武裝對峙,驢象兩黨的選戰打得不可開交,隨時可能發生不測事件。拜登政府在左支右絀的窘境下,仍然不忘打壓中國,居然從中東撤回航母戰鬥群部署在中國周邊,1月31號美國國防部還將十多家中企列入「中國軍方企業名單」,宣稱這些企業與中國軍方合作。

拜登心知肚明,就是怕給中國留下解放台灣的視窗期。然而,國際局勢的變化未必是美國政府完全掌握得了的,中國不僅要捉捕視窗期,也可以主動出擊制造視窗期。註意,捉捕視窗期不是怕誰,而是盡量降低烈度,不影響中國正常的發展行程。

總之,統一必然要到來。但須盡量降低成本、減少損失。最佳方案是和平統一,其次是半和平統一,不得已而為之才采用非和平手段。不能讓台灣民進黨再折騰八年,必須把實質性的統一行程納入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