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杜林普2.0」效應攪動中東,沙特土耳其為何硬剛以色列?

2024-11-17新聞
以色列總理內特尼亞胡與杜林普(左)
據中新網援引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15日,哈馬斯政治局成員巴塞姆·納伊姆表示,該組織已準備好在加沙走廊「停火」,並呼籲美國當選總統杜林普向以色列方面「施壓」,以「結束侵略」。
杜林普在首個任期內持親以色列立場,且在近日接連提名持親以立場的政治盟友出任駐以色列大使和中東特使,已延宕超過一年的加沙戰爭究竟將呈現何種走向,成為近期輿論關註的焦點。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王震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鑒於杜林普始終持一貫且明確的親以政策,任命兩名持親以立場的外交官員更多體現了一種政治姿態,也並不出人意料。
「拜登政府對以色列的外交支持一點也沒少過,至多是批評或壓制以色列在加沙走廊的軍事冒險政策,但目前這種支持已經出現了邊際效應。杜林普上台之後,他未必能夠解決當前的沖突,或是緩解以色列面臨的困局。在支持以色列的問題上,杜林普究竟能做到什麽程度,目前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王震分析道。
交易還是警告?
連日來,沙特和土耳其已施壓以色列,要求其停止在加沙走廊的軍事行動。
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土耳其與以色列關系惡化,土耳其嚴厲譴責以色列在加沙走廊的軍事行動。英國廣播公司(BBC)此前曾分析稱,自加沙戰爭爆發以來,土耳其領導人一直面臨來自反對派所施加的國內政治壓力,要求就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采取強硬措施。在此之前,埃爾多安領導的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在3月底舉行的地方選舉中遭遇了20年來最慘痛的失敗,許多宗教選民則支持主張對以色列采取強硬措施的新福利黨(Refah Partisi)。
選舉結束後,土耳其隨即宣布向以色列出口的54種產品實施貿易限制,包括鋼鐵、航空燃料、殺蟲劑和建築器材。
據新華社報道,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11月13日宣布,土耳其已斷絕與以色列的關系,未來不會采取任何措施繼續或發展雙邊關系。這也是繼今年5月土耳其宣布暫停與以色列的所有進出口貿易活動之後,該國就以色列在加沙走廊的軍事行動做出的又一重大表態。
在王震看來,在杜林普即將上台的節點,埃爾多安突然宣布與以色列斷交,很可能是出於增加議價籌碼的考量。「若未來杜林普政府施壓土耳其,要求恢復與以色列的外交關系,埃爾多安政府或可將其作為對美交易的籌碼。」11月15日,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舉辦的「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系與國際局勢」會議上,王震向澎湃新聞分析道。
另外,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在11月11日舉行的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特別峰會上譴責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實行「種族滅絕」,並警告以色列不要對伊朗領土發動襲擊。BBC報道稱,這是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沙特向以色列發出的最嚴厲的公開批評。
阿拉伯國家聯盟和伊斯蘭合作組織57個成員國在峰會後發表的一份閉幕聲明中,對巴以沖突表達了一致立場,即「區域內實作公正、全面的和平,須以以色列結束自1967年以來對所有被占領領土的占領為前提。」聲明還強調,應依據聯合國相關決議及2002年提出的阿拉伯和平倡議實作和平。法新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報道稱,本次峰會明確表達了與會者對杜林普新政府的期待。
王震認為,考慮到沙特國內民眾對巴勒斯坦人的同情,加沙走廊的人道危機如果進一步升級,沙特政府無法承受由此產生的民怨和政治成本。此外,假設沙特遲遲不作表態,等到杜林普上台後再做改變則更加困難。
「沙特或許希望告訴杜林普團隊,如果(加沙停火)問題不解決,以色列和沙特之間外交談判行程可能會受到影響。與此同時,沙特也不希望接下來上台的杜林普政府在海灣地區進行冒險性試探,將伊朗逼入絕境,因為這可能會導致局勢升級,甚至失控。目前,伊朗和拜登政府有一定政治默契,都不希望海灣局勢升級。但是,杜林普上任後很可能會打破這種默契,就像其上一任期內那樣,對伊朗采取羞辱性打擊舉動。這很可能會引起伊朗的反擊,而伊朗的反擊也具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這就會導致雙方陷入一種暴力升級螺旋。」王震說道。
10月1日,為報復以色列殺害真主黨和哈馬斯領導人以及一名伊朗高級指揮官,伊朗對以色列發動了彈道導彈襲擊。10月26日,以軍對伊朗軍事目標實施了一系列精準打擊,目標包括伊朗導彈制造設施和地對空導彈陣列等軍事設施。
「釋放力挺以色列訊號」
【參考訊息】援引【海峽時報】網站報道稱,一個在中東地區被廣泛認同的看法是杜林普的選舉勝利對以色列來說是個好訊息,對巴勒斯坦人來說是壞訊息,而對伊朗來說是個可怕的預兆。
有報道指出,以軍將至少在2025年全年內都對加沙走廊實施占領。以色列【國土報】報道稱,以色列國防軍在近幾個星期內下發了一些訓練和規劃相關的材料,同時正在加沙走廊建立大量前哨基地,並修建一系列基礎設施,如拓寬道路、安裝天線和接入供水供電系統等。報道稱,這些都表明以軍將在加沙走廊長期駐留。報道還援引一名以方官員的話稱,以軍不會在2026年到來之前撤出加沙。目前以色列軍方對相關報道暫無回應。
11月12日,杜林普宣布美駐以大使以及中東特使的人選,分別為前阿肯色州州長米克·赫卡比(Mike Huckabee)以及紐約房地產商史蒂夫·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二人曾表達過親以立場。外界普遍認為,杜林普的任命體現了其中東政策的雛形,即親以色列的立場。
【紐約時報】分析稱,今年5月,拜登政府暫停向以色列運送2000磅炸彈,威特科夫利用這個機會為杜林普籌集資金。他曾在一檔播客節目表示,杜林普競選團隊從猶太人捐贈者那裏籌集了「六至七位數的捐款」。此外,以色列財政部長、極右翼政客貝薩勒·斯莫泰利奇(Bezalel Smotrich)在社交平台X的一篇貼文中寫道,赫卡比是「以色列始終如一的忠實朋友」,也是「猶太和撒馬利亞(被占領的約旦河西岸)定居點計劃的支持者」。
有分析認為,杜林普一直將自己標榜為以色列最強大的盟友,在其第一個任期內就曾不顧各國要求和警告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其第二個任期的外交政策或更有利於以色列。巴勒斯坦政治分析家努爾·奧德(Nour Odeh)表示:「巴勒斯坦人應該只需要了解這些任命,就能明白自己將面臨什麽。」
「和以往美國總統相比,杜林普較少考慮道德和意識形態,也不怎麽以整體性的視角考慮中東問題。比如,在最為敏感的巴以沖突問題上,杜林普對以色列秉持了一邊倒的傾斜政策。他當選伊始,就任命了兩名親以政客出任大使和中東特使。這是向在大選中支持他的猶太裔選民釋放力挺以色列的訊號。」王震分析道。
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至今,伊朗與以色列接連發生直接對抗,引發兩國間的「報復迴圈」。半島電視台分析認為,鑒於杜林普此前任內對伊朗持強硬立場,若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杜林普對伊朗的敵對政策將有所升級。2018年,美國結束伊核協定並實施所謂「極限施壓」的嚴厲經濟制裁,一直到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被暗殺,雙方軍事緊張局勢達到頂峰。
今年7月31日,出自改革派陣營的佩澤希齊揚就任伊朗總統。9月底佩澤希齊揚赴美國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在聯大發表演講中,他表示希望在伊朗的國際關系中開啟「建設性」的篇章,並強調伊朗「準備就其核計劃與西方進行接觸」。
當地時間11月13日,伊朗外交部長阿巴斯·阿拉格齊(Abbas Araqchi)在內閣會議間隙向媒體表示,伊朗與美國人之間的溝通渠道仍然存在。【華盛頓郵報】報道稱,部份伊朗官員謹慎地表示他們願與美國政府進行談判,盡管更多強硬派系表示反對談判。
據央視新聞援引【紐約時報】14日報道,兩名伊朗官員證實,杜林普的顧問、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於11日在紐約會見了伊朗駐聯合國大使。伊朗官員稱,此次會晤旨在討論如何緩解伊朗與美國之間的緊張關系。
王震認為,伊朗現任政府希望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系,也不希望與以色列和美國發生大規模的軍事沖突。此外,伊朗還希望透過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系,減少國際社會的制裁,進而發展自身經濟。在這方面,伊朗的目標較為明確。但是,接下來要看以色列和美國是否給伊朗這樣的和解與發展機會。
「從以往的情況看,杜林普上台後可能會放手讓以色列繼續開展軍事冒險行動。但是,鑒於杜林普同時主張在全球進行戰略性收縮,以聚焦於其所鼓吹的「大國競爭」,新任美國政府上台後不太可能願意卷入一場局部戰爭或全面戰爭。一方面,就目前而言,黎巴嫩問題和加沙沖突都需要一個政治解決方案,以實作停火與和平。但是,這要看杜林普是否會有創意,或者他的團隊是否有能力解決提出停火或政治解決的方案。」王震分析道,「另一方面,若以色列繼續對伊朗發動大規模襲擊,不僅現有沖突局勢得不到緩解,甚至還會引發更大的沖突。在戰術層面,杜林普肯定會進一步對伊朗進行戰略遏制,不排除繼續施壓並采取一些更具羞辱性的政策,包括迫使海灣阿拉伯國家在伊朗問題上站隊等。在戰略層面上,杜林普肯定無意與伊朗進行一場大規模沖突,或是被卷入一場這樣的武裝沖突當中。」
澎湃新聞記者 黃粵涵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