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一枝射向唐朝心臟的箭——唐太宗和大哥的真實故事11

2022-08-11新聞

前言:歡迎挑錯,但不要空談和跑題,請具體說明,此文哪一句話錯誤。

第一節 壓縮大哥的功績

我們上一回說到:唐朝傾盡全力,在北疆抵抗突厥的始畢可汗,內部空虛,這時,突然有一枝箭,射向唐朝的心臟,長安。這是一枝什麽樣的箭呢?

戰役9)滅司竹山賊

【舊唐書•李建成傳】:「(武德)二年,司竹群盜祝山海有眾一千,自稱護鄉公,詔建成率將軍桑顯和進擊山海,平之。」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司竹山賊的首領祝山海,有一千兵力,自稱護鄉公。李建成率領將軍桑顯和,攻打、鏟平了祝山海。

你可能會嗤然一笑,滅了小小山賊,有什麽好誇耀的!呵呵,你認為,對付小小山賊,唐朝有必要派太子去嗎?太子是什麽概念,你知道嗎?

司竹山賊十分強大,很早就存在了,但隋唐、以及其他勢力都無法消滅他們,在本月的五天之內,他們接連打敗兩批唐軍,殺三員高級唐將。

【新唐書•本紀第一•高祖】:「(武德二年閏二月十五日)左屯衛將軍何潘仁,及山跋張子惠戰於司竹,死之。丁巳,慮囚。庚申(二十日),驍騎將軍趙欽、王娑羅及山賊戰於盩厔,死之。」

山跋就是山賊。盩厔,現在簡寫成周至縣,相同的發音,屬於西安市。司竹就在周至縣。唐朝的左屯衛將軍何潘仁,原來就是司竹山賊,唐軍入關中時,他和別人一起,率數萬人歸降唐軍。【舊唐書•本紀第一】:「(大業十三年十月)郿縣賊帥丘師利、李仲文,盩厔賊帥何潘仁等,合眾數萬來降。」

可以推想,何潘仁帶去攻打山賊的兵力,至少也是上萬,卻被打敗、身亡。打敗他的,還不是山賊的最高首領祝山海,只是祝山海的部將張子惠。

唐朝接著派去的兩位將軍趙欽、王娑羅(娑的讀音:嗦),帶的兵力肯定是更多,但還是被打敗、身亡。可見山賊的強大。

唐初名將眾多,小股的敵人,不會派太子親征的。把山賊的兵力說成「一千」,顯然是故意貶低建成。這種貶低手法,史書多處出現,例如在滅稽胡的戰役。

而且,你再看當時的局勢,恐怕會心驚的。首先是地理位置,司竹/周至縣,就在唐朝的心臟邊。又是在突厥入侵的節點,關中空虛。司竹山賊看準時機發動,如同一枝利箭,射向唐朝的心臟。在正常情況下,這一招必將改變歷史。

可惜,他們的對手是大哥。誰也沒想到,大哥能夠迅速幹掉始畢,又迅速趕回,滅山賊。

第二節 七世紀的活雷鋒?

戰役10)滅涼國李軌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五月,滅涼國李軌。

李軌是隋末在河西走廊的諸侯,建立涼國。安興貴和安脩仁(脩的讀音:修)是胡人兄弟,做涼國的官,被唐朝收買。他們勸說李軌降唐,不成功,就引胡人來攻打涼國。李軌出征胡人,胡人打敗李軌,李軌逃回都城涼州(甘肅武威市),安氏兄弟乘機擒住他,向唐朝投降。史書還描寫了,李軌多麽腐敗,喪失人心,所以理所應當滅亡。

唐朝史官留下的破綻在這裏。【新唐書•卷八十六•列傳第十一】:「興貴知軌不可以說,乃與脩仁等潛引諸胡兵圍其城,軌以步騎千余出戰……軌敗入城。」

李軌是可以和薛舉、劉武周並列的強大諸侯,在公元617年,曾經打敗薛舉。618年,李淵被薛舉打得很危險,還主動派使者去聯絡李軌,夾擊薛舉,認李軌為堂弟。可見李軌的強大。「武德元年,高祖方事薛舉,遣使涼州,璽書慰結,謂軌為從弟。」

涼國聯合唐朝滅西秦後,又擴大了地盤,共有九個郡,兵力至少數萬。安興貴勸說李軌投降的話:「涼州僻遠,財力雕耗,雖勝兵十萬,而地不過千裏,無險固自守。」表明,他現在有十萬兵力,就算是號稱,也至少是有幾萬。皇帝李軌親自出征,怎麽可能只帶「步騎千余」呢?

你可能會解釋:因為李軌腐敗墮落,喪失人心,所以只剩下千余兵力。

如果他喪失人心到這個程度,他還敢出城作戰嗎?如果他喪失人心到這個程度,唐朝還需要買通內奸,去勸說他投降嗎?如果他喪失人心到這個程度,唐朝還需要借助胡人去攻打他嗎?唐朝要吞並他,易如反掌。

到底是哪個胡人擊敗李軌?史書也不說。然後胡人就自動消失,把浴血奮戰的勝利果實,拱手讓給旁觀的唐朝,如同7世紀的活雷鋒。你認為可能嗎?

肯定不可能。

既然不可能,為什麽史書要這樣寫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河西走廊沒有強大的胡人部落,如果史書照實記錄,李軌親征所帶的兵力是數萬,那麽後人絕對不相信胡人可以打敗他,肯定是別的勢力打敗李軌的。所以,李世民就命令史官,把李軌的兵力大力壓縮,強迫後人相信,是胡人打敗李軌,不要聯想到別的勢力。

第三節 一次奇怪的打獵

到底是別的哪個勢力打敗李軌呢?從當時的局勢看,只可能是唐朝。唐朝自己出兵,打敗李軌,吞並涼國。起初,李淵封李軌為涼州總管。但李軌拒絕接受,派使者去見李淵,送上的書信,是自稱涼國皇帝。李淵發怒,扣押使者,商議派兵討伐李軌。【資治通鑒•唐紀三】,(二月)戊戌,軌遣其尚書左丞鄧曉入見,奉書稱「皇從弟大涼皇帝臣軌」而不受官爵。帝怒,拘曉不遣,始議興師討之。

再來一個直接證據,【楊恭仁墓誌銘】,楊恭仁當時被唐朝委任為檢校涼州總管(檢校就是代理),運籌帷幄,克敵制勝,平定了李軌,「公連籌制勝,克平西夏」。

這就奇怪啦。唐朝打敗了李軌,是光榮啊,世民為什麽要掩蓋呢?這種問題,發生了很多次。如果是楊恭仁打勝仗,獲得光榮,李世民沒有必要掩蓋。

只有一種可能,這個光榮的獲得者,是他仇恨的人。誰呢?參見第3回的第二定律。

史書還有一個破綻,明顯是唐朝的史官良知未泯,故意把真相暗示給後人。【舊唐書•李建成傳】:「時涼州人安興貴殺賊帥李軌,以眾來降,令建成往原州應接之。時甚暑,而馳獵無度,士卒不堪其勞,逃者過半。」

安興貴殺李軌後,帶著人馬向唐朝投降。唐朝命令李建成,去原州接應他。天氣酷暑,大哥無限度地奔馳、打獵,唐軍士兵太疲勞,受不了了,超過一半的人都逃走了。

首先,你不感到奇怪嗎?仗已經打完了,只是接應投降的隊伍,不是什麽重大事件,唐朝有必要派太子去嗎?唐朝沒有其他人了?

隋唐時期的原州,在甘肅平涼市和寧夏固原市之間,距離長安千裏以上,騎馬普通行軍,來回要20天左右。

皇帝派他去執行軍事任務,不是度假,就算在路上要打獵,也不至於到無限度的程度吧,甚至於搞到,唐軍士兵太疲勞,受不了了,超過一半的人都逃走了。這也太駭人了吧!

請你找出,古今中外,有哪一次打獵是這樣的?

從前後文可見,大哥是愛民如子,頭腦清醒,能夠洞察天下局勢,並多次帶兵,戰無不勝。卻突然變得這麽荒唐,你認為可能嗎?

第四節 武德二年的超級大戰

而且,你看地理也感覺不對呀。從涼州(武威)去長安,最便利的道路就是沿著蘭州、天水、寶雞這條線。安興貴投降,卻不走這裏,是走原州這條線,要翻過六盤山,而且更加危險,因為緊靠著唐朝的另一敵人,梁師都,雙方長期互相攻殺。

在本年二月,梁師都就配合突厥,來攻打唐朝,參見上一回。始畢可汗被暗殺了,但他還不停止。「(武德二年)三月,庚午,梁師都寇靈州,長史楊則擊走之。」

安興貴是傻瓜嗎?

史官急得直跺腳:「諸位看官,怎麽還不明白!這裏太不正常了。」

參見前兩場戰役,武德二年上半年的局勢,是突厥帶領多個諸侯圍攻唐朝,不只是梁師都,還有司竹山賊、劉武周(參見下一回)、竇建德等。唐高祖扣押李軌的使者,商議攻打李軌。李軌自然是不想坐以待斃,趁此良機,帶兵出擊,參與攻打唐朝,根本就不是和胡人打仗。(作者李永航)

一場超級大戰,在華夏大地上演。唐朝抵抗眾多強敵。

李軌為了和梁師都配合,所以走原州的路線,兩軍靠近一點。李淵派建成去原州,不是接應安興貴的投降,是抵抗李軌和梁師都,然後追殺到武威,生擒李軌。中國古文化,經常是用打獵來比喻打仗。前文多次論述,李家是上陣父子兵。檢校涼州總管楊恭仁,是絕對沒有資格,獨立指揮一場大戰役,只是大哥領導下參與平定李軌。

金戈鐵馬,碧血黃沙,大漠風情,原本如此。西北人幾千年錘煉出來的戰鬥力,絕對不是蓋的。這一仗,唐軍雖然勝,但也損失較大,所以史書用逃亡過半來比喻。

第五節 被篡奪的涼州總管

唐朝滅涼國後,就要治理好這個地方。這裏包括甘肅大部份、青海和內蒙的一小部份,產馬多(在那個時代,很重要),又是遏制突厥的一個戰略要地。而治理涼州的人,就是李建成。

【資治通鑒】接著說:「壬午(武德二年五月十五日),以秦王世民為左武候大將軍、使持節、涼甘等九州諸軍事、涼州總管。」

這裏寫,李世民做涼州總管,「使持節」,表明這個職務是實際到任,如果是遙領,則不必使持節。但這是他篡奪大哥的職務。

1、大哥已經在那邊了,這地方就是他打下來的,熟悉,為什麽不就地任職呢?

2、現在從西安去武威,最近的公路是900公裏。唐朝的道路,更加曲折,估計是將近三千裏。騎馬輕裝簡行,一天走百裏,要走將近一個月。當時群雄爭霸非常緊張,耽誤一個月就可能造成滅亡。薛舉就是因為比李淵遲了一個月,所以沒有奪取關中,敗亡。李淵卻讓自己的兩個左膀右臂,對向而行,都在路上空耗一個月的時間,他有這麽愚蠢嗎?

3、同年八月,長安發生了劉文靜謀反案,世民為劉文靜求情。這是最直接的證據,證明世民還留在長安,擔任涼州總管是假的,是在史書篡奪別人的職務。

他篡奪誰的職務呢?如果是普通官員的職務,李世民絕對不屑於去篡奪,是丟他的臉。只可能是篡奪大哥的職務。

另外,在入關中後,李淵就放權給長子了,自己過享福日子,第36和37回有詳細講解。但在劉文靜案,就是李淵做裁決的。李建成是劉文靜的老上司,史書卻沒有寫,他對此案有什麽幹預,結果劉文靜被李淵冤殺了。這體現,他一直留在涼州,不在長安,所以沒有幹預此案。

在大哥的治理下,涼州迅速安定下來,成為唐朝抵抗突厥的一個穩固基地。但大哥沒有安定多久,又不得不重新踏上征程,去解救唐朝的另一次危機。他解救了唐朝的什麽危機呢?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