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關節疼痛,忍忍就過去了?專家提示科學防治骨關節病

2024-01-22新聞

「下地活動疼痛明顯改善了,關節活動也順暢了!」患者方先生開心地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吳浩波說。近日,吳浩波為83歲患者方先生進行了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三天恢復良好出院,目前已經完全康復。

不久前,方先生漸漸感覺到腿腳不好,經常膝蓋痛,稍微走幾步就疼得厲害。到醫院做過檢查後,醫生診斷為膝關節軟骨嚴重磨損,需要做關節置換手術。經過評估,方先生身體各項條件符合手術指征。手術當天,吳浩波采用了骨科關節手術機器人輔助,為其完成了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第三天,經檢查符合出院標準,他在家人陪伴下順利出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吳浩波

提高關節防護意識 做到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骨性關節炎患病人群逐年增加,不僅嚴重影響了老年群體的生活質素,還造成社會上嚴重的經濟負擔。據相關研究統計,近年來,中國骨性關節炎患者約有1.33億,女性多於男性,多為中老年人。

吳浩波介紹,關節僵硬、腫脹、疼痛;活動時常會感覺到關節的摩擦,有時甚至可以聽到「哢嗒」聲或其他摩擦音……當身體出現這些癥狀時,可能患上了骨關節炎。他提示,骨關節炎類別多樣,公眾應提高健康意識,關註全生命周期骨骼健康,做到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

「骨關節炎的主要癥狀是關節疼痛,初期輕微,後漸明顯,勞累後加重,休息好轉。伴有滑膜炎時,關節明顯腫脹,活動受限制。嚴重時關節變形,出現關節的內翻和屈曲攣縮等。」吳浩波說,過度負重和過高頻率地使用關節,會增加關節損傷的風險。「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有人不正確地使用關節,比如爬十幾二十層樓梯鍛煉減肥、跪地板擦地、上廁所蹲坑玩著手機蹲很久、每周都要去爬山鍛煉等,我們在門診會碰到很多這樣的患者。」

人口老齡化帶來了骨關節炎等疾病發病率的快速提高。談及治療方式,吳浩波介紹,骨關節炎的治療目前比較明確的階梯治療,包括基礎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若患者病變程度不重、癥狀較輕,可透過基礎治療改善和維持關節功能,延緩疾病進展;對於較為嚴重的病患,除常規用藥外,關節置換也是治療晚期骨關節炎的有效手段。

「門診中,不少患者和家屬擔心老人上了年紀,怕耐受不了手術,這樣的觀念是個誤區。研究發現,老人在80歲前適時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有益於老人生活質素的提高,避免出現缺乏因行動不便導致的肌肉流失和心肺功能減退,這些手術人群的平均壽命要長於同齡關節病的非手術人群。」吳浩波說。

據了解,浙大二院骨科作為浙江省內首家開展進口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的單位,每年開展手術機器人輔助的關節置換超300台。吳浩波表示,與傳統手術相比,機器人輔助手術優勢主要體現在「精準」和「微創」上,使得手術醫師在自己經驗基礎上又多了一個精準的參照體系,讓手術更安全,手術損傷減少,出血更少,術後康復更為迅速。

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沈 讓骨病患者「在家門口看好病」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沈和區域均衡布局是構建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中國將更多醫療機構納入醫聯體,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讓健康惠民舉措落實到「最後一公裏」,持續提升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

如何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沈到基層,讓百姓更有「醫」靠?吳浩波介紹,以浙江為例,2021年浙江啟動實施了醫療衛生「山海」提升工程,由省內13家綜合實力最強的省市級三甲醫院重點幫扶32家山區海島縣醫院,確保每個山區海島縣(市、區)都有一家三甲醫院幫扶。

「‘山海’提升工程施行後,浙大二院與衢州市衢江區、開化縣,麗水市龍泉市、慶元縣、遂昌縣、松陽縣,舟山市岱山縣7地人民政府簽署框架協定,成立省內規模最大的‘山海’聯盟。」吳浩波介紹,浙大二院按照「一院一策一亮點」精準施策、統籌推進相關工作,立足「3342X」,深入推進分院6大中心建設,讓數據在「山海」之間縱橫流通……在短短時間內就取得很多突破性成就,形成了一系列可以復制和推廣的經驗。

「例如在骨科領域,我們與紹興市中心醫院建立協作關系,定期指派經驗豐富、資歷深厚的骨科專家進駐基層地區,一方面提升當地醫療服務能力,另一方面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沈,為實作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奠定基礎。」吳浩波介紹,醫院還透過設立「名醫工作站」,助力基層醫院重點專科全方位發展,讓群眾「不出門」就能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

「目前,關節外科診治技術已進入數碼化階段,浙大二院已經實作了全程覆蓋,包括術前電腦輔助設計手術,術中機器人輔助手術以及術後數碼化可穿戴器材對康復行程的即時監控。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醫療新技術,盡快邁入全面智能化時代,實作AI決策與專家經驗相結合,持續不斷提升醫療質素和服務水平,為助力骨科學科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做出更大貢獻。」吳浩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