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觀察|快遞價格戰如何破局:轉型臨界點將至,需業務新增長點

2023-12-31新聞

「預計未來三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的年市場增長率仍能維持兩位數增長,2025年預測規模將達到2.14萬億元。」近日,上海社會科學院釋出【中國民營快遞30年發展報告】,報告指出,直播電商較大的市場將為快遞企業帶來新的增量機會。此外,快遞企業在海外的布局也將帶來額外的增量。

中國民營快遞企業快速發展的歷程要追溯到1993年,申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上海盛彤實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迄今,民營快遞已走過三十年。2021年,在電商崛起和政策支撐的雙重因素疊加之下,民營快遞企業開始騰飛,民營快遞得到了蓬勃發展。其中,電商件成為快遞件主要部份。

對於快遞未來發展趨勢方面,上述【報告】顯示,未來兩年,快遞市場需求增速全面放緩,行業新增產能需要消化,高強度的價格競爭可能成為新常態,快遞公司想要在競爭中勝出,就需要透過服務升級搶市場、要溢價,透過精細化管理控成本、要利潤。

今年快遞價格戰持續「卷」到了旺季,11月多家快遞上市公司披露的單票收入同比大幅下滑。

在【報告】釋出現場,申通快遞副總裁秦磊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受競爭形勢影響,價格戰今年延續,而價格競爭與包裹均重也有一定關系。由於小包裹滿載率更高、操作更方便,對於小包裹的價格競爭尤為激烈。

「當下企業還是要跟住目前的狀況,在此基礎上做一些新的服務,申通現已開始做按需上門的服務。」秦磊進一步指出。

澎湃新聞記者此前從多家快遞上市公司的內部人士處獨家獲悉,盡管今年依舊有雙11助力,但11月快遞單票價格並沒有旺起來,部份快遞公司的省區在雙11高峰期沒有任何旺季加收、部份省區只漲價了幾天,導致11月單票收入整體同比依舊大幅下調。此外,也有快遞公司在12月初已第一時間「下場搶量」,預計低價搶量還會繼續席卷快遞行業。

國家高端智庫中國宏觀經濟執行研究首席專家張兆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價格戰」究其根本是適用於所有行業的普遍規律。多個頭部企業都想做大做強,就會出現競爭,通常也以價格競爭為主要特征。持續價格競爭也說明原先利潤空間大,現在壓縮利潤後還能存活。

「目前,價格競爭應該差不多要到臨界點,快要轉型了,之後肯定會有新的轉折點。」張兆安指出,還是要發揮市場的主體機制。此外,假如競爭愈演愈烈,到了頭部企業均無法存活的地步,行業協會和政府就會出面協調和引導。頭部企業也可能開始尋找新的方向,在細分領域中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緩沖價格競爭帶來的收入下滑。

對於加盟商的壓力,秦磊也指出,激烈的競爭壓力從上至下傳導,在產業鏈末端尤為直觀,「加盟制快遞是命運共同體,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去保障未來網點的穩定,同時網點也要和總部共同提升自身的經營和服務能力」。

【報告】還指出,服務、份額和成本實際分別關乎快遞公司的「質、量、利」三個關鍵要素,產業邏輯是:提質才能保量增量,之後才能有利可圖。

「從互聯網電商研究的角度來看,民營快遞三十年,我們互相扶持、互相成就。」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認為,還是要激發有潛力的消費,「消費這件事不僅僅只是在看你買得順心,我們要的其實是一個完整的服務體驗」。由此,快遞企業競爭也不應僅僅局限於壓低價格,下一步,應該從技術端進行發力。

報告也指出,近年來,中國民營快遞企業高速發展,市場競爭越發激烈,但長期以來對電商平台的過度依賴越來越制約其發展,亟需尋求新的業務領域、開展跨行業合作、降低營運風險。隨著近年來中國承辦的亞運會、大運會、高端國際峰會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活動不斷增多,為此類活動服務的專項物流正在逐漸成為快遞行業的又一新增長點。

「中國有更多的民營快遞企業還未涉足會展物流這一領域。而且,會展行業還涉及多個不同市場主體,民營快遞企業除了與會展主辦方開展深度合作外,還應積極探索同會展場館的合作。」報告期中提及,順豐和「三通一達」等中國頭部民營快遞企業,仍還停留於以快遞形式寄送低價值會展商務函件與展品小樣包裹等,無論是會展物流業務量還是服務範疇都還非常狹窄,亟待創新與拓展。

對於快遞企業在會展物流市場的發展機會,上海社會科學院區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陳建勛在現場告訴澎湃新聞,會展對於城市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要,交易額所占比重也越來越高。具體來看,透過會展服務,可以獲取大量的客戶名單,特別是其中包含許多優質的產業投資商和貿易機構,這將有助於推進之後的合作。因此專業的物流服務機構可以透過參與會展活動,得到相應的服務機會和獲取大量潛在客戶的資訊,有利於拓寬相關產業鏈的全流程專業服務渠道。此外,長期參展的專業服務商,因其提供的全套服務,專業能力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因而能夠獲取非常高的附加價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