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14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公司將法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Aa3,評級展望為「穩定」。
穆迪在一份聲明中說,下調法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因為「法國的政治分裂將極大削弱該國公共財政」,「在可預見的未來,法國縮小巨額財政赤字的措施範圍和力度將受到限制」。
穆迪表示,下屆法國政府在明年之後持續削減財政赤字規模的可能性非常低。
△法國【世界報】網站報道截圖
此前,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已將法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維持在「AA-」,將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
△惠譽公司官網新聞報道截圖
在穆迪下調法國信用評級的前一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剛剛任命自己的政治盟友、民主運動黨主席弗朗索瓦·貝魯為新一任總理,接替本月5日遭國民議會彈劾而辭職的巴尼耶。而貝魯也成為法國今年一年內的第四位總理。
巴尼耶本月2日因為動用法國憲法相關機制,試圖不經國民議會投票「強行」透過明年的社保預算案,引發國民議會中的左翼和極右翼議員強烈不滿。國民議會4日晚投票表決透過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巴尼耶隨後辭職。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環球資訊廣播采訪時分析認為,近一段時間法國政局的動蕩是導致評級被下調的主要原因。盡管馬克龍任命了新總理,但是短期內市場看不到法國政局穩定、政策連續的明確趨勢。
崔洪建認為,國際評級機構接連下調法國的相關評級,將讓法國新政府面臨政治和經濟的雙重打擊。
國際機構下調評級,會進一步放大目前法國所處的政治危機效應,強化持續看衰法國市場的趨勢,國際投資者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接下來,法國新政府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沖擊和考驗將會到來。現在法國的很多問題還是結構性、系統性的問題,例如改革不力、經濟不景氣……民眾和輿論就會對政府失去信心。反過來,在失去信心的情況下,政府繼續不穩定,其經濟政策的落實和眼前的預算案的落實都會遇到巨大挑戰,這就會形成一種惡性迴圈。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新聞眼】
記者丨富夢瑤
編輯丨楊楠
簽審丨李龍 劉軼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