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打又不敢打,美國為什麽在胡塞武裝面前磨磨蹭蹭。
據很多媒體報道,美國五角大廈對胡塞武裝開戰,好像已經是一個議程。但是能不能變成行動很難說。
最近胡塞武裝使用遠端導彈,在紅海南部進行了攻擊行動。目前像以色列的商業航線基本上屬於中斷狀態。盡管美國拼湊了一個「紅海行動」的艦隊要護航,但是成果寥寥。在美國面前,胡塞武裝依然用無人機、導彈去攻擊了這些向以色列進行物資輸送的船只。
胡塞武裝被美國定義為主要目標的一個方向,氣得牙根都癢癢。現在想動手難度又特大,畢竟胡塞武裝和之前美國打過的目標不太一樣。像之前打越南、打阿富汗,打了好長時間。但是胡塞武裝和美國之前打的這些目標完全不一樣。
美國之前進行的作戰目標,他選的是能打過的目標,能打敗的目標,然後以強淩弱,這是一個基本的方式。但胡塞武裝雖然看著弱,穿著拖鞋,但是這些「拖鞋軍」可不容小視。在簡樸的服裝背後有高精度的武器,至少可以透過內戰所積累起來的作戰經驗對沿海進行控制,對遠端目標發動打擊。
胡塞武裝雖然還不具備所謂軍隊的名號,但是從對沙特、周邊地區作戰來看,人家沒輸過,透過「撿漏」武器裝備,俘獲了昂貴武器,這是一般的武裝做不到的。
關鍵是胡塞武裝最大的優勢在於,他叫「武裝」,沒有固定陣線也沒有固定的方式。如果對各類目標發動打擊行動,有「胡塞式」的解決方式,背後可以得到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和技術,武器裝備技術使用也是爐火純青,也在紅海開創了使用彈道導彈攻擊大型目標的成功案例。
胡塞武裝跟一般意義上的軍事素質差、文化水平低、作戰方式落後相比沒有半點關系。有可能是,把先進的資訊火力遊擊戰率先運用的一支軍隊,與美國敢叫板,這支武裝絕不一般。
美國打胡塞,現在是特想打,但是透過所謂的深思熟慮,感覺到不能打。打了以後不但捅了「馬蜂窩」,還會讓美國中東基地陷入絕望狀態。
胡塞武裝透過沿海控制行動,能夠對美艦、西方艦隊,包括大型船只構成威脅。那麽如果打這些不會動的基地,效果一定會加分。
美國也認為,在海上都護不住,岸上怎麽護,再加上在周邊美國作戰基地多如牛毛,像伊拉克、敘利亞,另外像卡塔爾、沙特,那麽多美國基地。如果胡塞武裝對這類目標發動打擊,效果比打海上的會動的船要好得多。
這類目標個頭比海上的船大,運動速度是零,再加上開放暴露就在周邊。胡塞武裝在美國的攻擊之下,真的向美國中東基地開戰,引發的是一場「胡塞風暴」。對於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存在,會產生大的影響。
即使胡塞武裝不動手,把這些裝備和戰法向周邊的反對美國的民兵組織稍微擴散一下,美國也會吃不了兜著走。
這種所謂的軍事威懾行動,胡塞武裝不害怕也不是嚇大的,在與強國的軍事對抗行動中,已經有了經驗。這種沒有戰法,沒有固定模式的行動,還有其他的打擊的這些效果,會讓美國很頭疼。
盡管美國醞釀著對胡塞武裝開戰,但是開戰之後美國怎麽辦,現在沒有想好。從打擊目標、打擊程式、打擊效果來看,很有可能得不償失,胡塞武裝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