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在美國演講之後,島內藍綠陣營就吵得不可開交,彼此都罵對方是「文盲」。
最近啊,侯友宜在美國那邊可是混得相當不錯呢。飛機剛一降落,就立馬受到了在美國的台灣「僑胞」的熱情歡迎,被人群圍著,還有鮮花相伴。然後啊,他和「美國在台協會(AIT)」的主席羅森伯格談了兩個小時,這一談啊,侯友宜心裏可美了。第二天又一起到AIT總部吃午飯,這可把侯友宜給驚喜到了。在這期間,他倆還互相送了禮物呢,羅森伯格送了侯友宜蜂蜜和果醬,侯友宜呢,回贈了一頂關公帽子,那場面真的是賓主都特別高興。
不過,除了和AIT主席相談甚歡,侯友宜還在島內隔空挑起一場罵戰。就在侯友宜與羅森伯格會面的那場僑宴上,侯友宜本想「推銷」自己,以獲取更多在美台灣僑胞的支持,可他的演講卻成了導火線。他宣稱自己是所謂台灣當局的堅決擁護者,可說到「三民主義」時,侯友宜順口就說出了「民有、民治、民享」。
一提到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民族、民權、民生」。侯友宜為啥不說大家都知道的「民族、民權、民生」呢?這其實挺好明白的,可能是為了討好美國,得到美國更多認可。但這麽一來就給民進黨鉆空子找碴兒的機會了,民進黨把侯友宜說的「民有、民治、民享」當成是林肯當年提出的思想,這件事要是處理得好,對選舉會有挺大幫助的。
要是操作沒問題的話,侯友宜這次演講可就自己打自己臉了。剛在前頭強調了自己的立場,後頭就連國民黨的重要思想理念都說錯了。這麽低階的錯誤,足以說明侯友宜能力不行啊。所以呢,民進黨陣營就直接笑話侯友宜「空洞無物」,相關媒體也馬上跟上,標題明晃晃地就是侯友宜「弄混」或者說錯「三民主義」。
民進黨到處散播侯友宜的負面訊息,國民黨回應得也挺快。國民黨覺得侯友宜說的話沒毛病。國民黨發言人講,「民有、民治、民享」是孫中山先生親自認可的,就跟「三民主義」一個樣。8年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去美國的時候,也提過這個概念。
在國民黨那所謂的「憲法」以及【國父全集】裏,也都把「民族、民權、民生」和「民有、民治、民享」放在一塊兒提及,說這二者意思是一樣的。國民黨這邊把針對侯友宜的輿論壓力認定是民進黨在抹黑,還譏笑批評侯友宜的人「讀書太少」。藍綠這兩大陣營「打起來」了,島內的輿論也分成了好多派系。支持民進黨的就指責國民黨無理取鬧鬧笑話,支持國民黨的就嘲諷民進黨及其支持者沒文化。
還有一部份誰也不支持的,做了個簡單的小科普,將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和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區分開來。雖然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受到了林肯觀點的啟發,二者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但實際內涵還是有不同之處的。
「三民主義」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和一些西方思想,是為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提出的,想推翻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的統治,打造一個獨立、自由、平等且富強的現代國家。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體現了美國建國理念和憲法精神的延續與發展,這一理念是針對當時美國南北戰爭提出來的,為的是維護聯邦制度、廢除奴隸制度,保證國家統一和人民自由。
咱們再回過頭去瞧瞧侯友宜的美國之行。美國對台灣當局以及台灣地區政治的影響可深了,侯友宜在美國的種種表現又一次說明一個情況,就是國民黨雖然不像民進黨那樣對大陸很強硬,沒那麽想搞「台獨」,可仍然不是兩岸和平統一的擁護者,甚至侯友宜和國民黨現任黨首朱立倫的想法,都更傾向於「親美遠中」。
侯友宜在美國一家智庫演講的時候,說到了「3D戰略」,簡單來講就是「嚇阻、對話、降低風險」這三點。
「嚇阻」的意思呢,就是讓台灣地區的防務力量變得更強,把台灣地區的「自我防衛能力」給提高起來。「對話」呢,就是按照兩岸相關的條例為準繩,把兩岸的交流給加強了。而「降低風險」呢,就是憑借「功能性議題」方面的互動,構建起「有原則的互動關系」,促使兩岸能夠以「平等、善意、尊嚴」的態度去交流,透過交流增進彼此的理解,靠實力來保障和平,把沖突爆發的風險給降低。
另外,侯友宜也表示,他這趟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搞清楚美國對台灣地區安全的保障情況。他還讓大陸別再派軍機到台灣周邊去了。不管台灣哪個政黨能競選獲勝,他們「親美、抗拒統一」的主要想法都不會改變的。不過兩岸統一是歷史發展必然的走向,大陸也始終在努力達成這個目標,台灣當局和各政黨最聰明的做法就是順應歷史的大趨勢,主動朝著大陸這邊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