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自貿試驗區「雁陣」風鵬正舉 更高水平開放邁步新程

2023-12-30新聞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 【中國證券報】30日刊發文章【自貿試驗區「雁陣」風鵬正舉 更高水平開放邁步新程】。文章稱,京津冀簽署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行動方案、廣西自貿試驗區設立5個協同發展區……近日,自貿試驗區建設新進展不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專家表示,作為開放新高地的自貿試驗區應持續探索開放新路徑,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以高水平開放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實作質的提升,更好發揮促進經濟高質素發展「試驗田」「排頭兵」功效。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小標題)「試驗田」裏播良種 開放發展譜新篇

「沒有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負面清單,就沒有美安康。」回憶起當年公司創設經歷,美安康執行總裁斯榕印象深刻。

「2015年創業之際,上海自貿試驗區已放開外資認證機構的準入。美安康僅用半個月就拿到了營業執照,公司快速落戶浦東金橋,成為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後的第一家外資認證機構。」斯榕說,「這些年來,公司業務蒸蒸日上離不開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優質營商環境,與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密不可分。」

在今天的對外開放中,負面清單管理已成常態,但在10年前還是新鮮事物。商務部自貿區港建設協調司司長楊正偉說,設立自貿試驗區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試驗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2013年9月,中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執行,並第一次用負面清單管理外商對華投資。十年來,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歷經7次「瘦身」,從最初的190項到現在的27項,制造業條目已經清零,服務業準入大幅放寬,見證了中國穩步擴大開放的決心和行動。

不僅僅是負面清單管理,包括以國際貿易「單一視窗」為核心的貿易便利化模式、「證照分離」等政府管理改革等,自貿試驗區率先實施並向全國復制推廣302項制度創新成果,勇當新時代改革開放「排頭兵」。

一批世界領先產業集群在自貿試驗區多點開花。上海自貿試驗區建立以「中國芯」「創新藥」「智能造」「藍天夢」「未來車」「數據港」六大產業為核心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浙江自貿試驗區集聚油氣企業上萬家,保稅燃料油加註規模居全球第五……根據商務部統計,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占全國18.4%的外商投資和18.6%的進出口貿易,打造新時代產業創新發展「新標桿」。

十年來,從0到22,自貿試驗區擴面增效,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改革開放新格局,共謀發展、共促創新、共享成果,自貿試驗區紅利更廣、更強釋放,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助推器」。

「可以說,自貿試驗區已成為中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產業集聚發展的‘增長極’和擴大開放合作的‘新高地’。」上海市國際貿易學會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院長黃建忠說。

(小標題)新起點新機遇 穩步實施提升戰略

一粒良種,一個苗圃,一片森林。站在下一個十年的新起點,需要以更大力度推進自貿試驗區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在更大範圍推廣「試驗田」經驗,發揮「領頭雁」效應。

「從開放模式上看,自貿試驗區是自主開放模式的重大突破。」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崔衛傑解釋說,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自貿試驗區均屬於世界海關組織定義的自由貿易園區(Free Trade Zone),但自貿試驗區從主要適應制造業和貨物貿易發展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向區外拓展,探索了原本局限於園區的政策制度拓展到區外乃至全國的新路徑新模式;向集散「服務貿易」相關要素資源拓展,滿足了全球以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擴大開放為主的新要求,也適應了國際經貿規則發展的新趨勢。

這種勇於突破結出了制度創新的豐碩成果。「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設立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是最具影響力、含金量最高的幾項制度創新成果。」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符正平如是說。

這種勇於突破增強了深化改革開放的信心決心。在上海財經大學自由貿易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看來,自貿試驗區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戰略牽引,十年試點的突出價值就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極大地推動了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

這種勇於突破也是實作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底氣所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對標開放水平糊市場水平較高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系統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數碼經濟夥伴關系協定(DEPA)等國際經貿協定,針對符合中國改革開放需要的規則條款,做到「可試盡試」。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度演繹。全球化行程受阻,保護主義擡頭;大國博弈加劇,安全問題更加凸顯;技術變革日新月異,數碼化、綠色化正加速重構國際經貿規則。自貿試驗區建設必須直面挑戰,緊抓機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

「落實好這個戰略,關鍵是在‘提升’上下功夫。」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說,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要提升,市場準入水平要提升,改革系統整合、協同創新要提升。

在不少專家看來,自貿試驗區建設新突破,應抓住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機遇,盡快實作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融入、積極參與制定的轉變。2023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若幹措施】,率先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北京等5個具備條件的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主動開展試點。12月,【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釋出。專家表示,這無疑是自貿試驗區建設邁步更廣領域、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制度型開放的重要舉措。

自貿試驗區建設新突破,還要抓住數碼經濟、數碼貿易大發展的機遇,利用好中國數碼經濟發展快、勢頭好的優勢,在全球經貿新興領域形成中國方案。「可考慮設立適應數碼經濟開放發展需要的數碼經濟自由區,主要圍繞集聚和配置數碼要素開展改革開放探索,為帶動全國數碼經濟和數碼貿易發展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崔衛傑認為。

(小標題)以制度創新為核心 瞄準重點突破口

在新起點大力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必須抓住制度創新這個核心。這已成為接受采訪的專家和部份自貿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的共識。在他們看來,增強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能力、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和提升聯動發展水平是重要突破口。

「經過十年建設,‘低處的果子已經被摘完’,全國首創制度創新案例變得越來越難,改革需要從更深層次理解並挖掘制度創新。」符正平說,要加強整合化、差別化的制度創新,做好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方面的風險測試、壓力測試。

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先行先試」力度。「采取多種方式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質性賦予各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進一步提升制度創新能階,對標國際經貿新規則,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制度創新。」崔衛傑建議,創新賦權方式,實質性提升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創新許可權;推動以保稅維修目錄為代表的「目錄式」放權向綜合性賦權轉變。

在最佳化營商環境方面,符正平建議,對標世界銀行最新的宜商環境標準體系和國內外最佳實踐,在營商環境方面提出整體性建設方案,建立營商環境的長期監測和定期評估機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整體策略以及方案的實施方式。

十年磨礪啟新程,又踏層峰望眼開。自貿試驗區的十年成長,打造了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的生動樣板,也必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更具特色的差異探索為抓手、以先進產業集群為載體,續寫更高水平開放、更高質素發展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