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舌尖上的嶺南美麗鄉村

2023-12-31新聞

新華社廣州12月31日電(記者丁樂、霍思穎、潘禹傑)「咕嘟咕嘟」,氤氳翻滾如小雲團;「哢嚓哢嚓」,煎炸酥脆像金元寶……主打多樣做法的雲吞,五年時間,粵菜師傅陳冠忠把夫妻檔做成了擁有十幾名員工的「網紅店」。不少珠三角的居民自駕百公裏而來,只為一碗「皮薄餡靚」的正果雲吞。

作為廣州增城區正果鎮人,陳冠忠在外曾做過工人、開過貨車,2016年回鄉做了廚師。調餡肥瘦相間、吊湯數個小時、煎炸沾足蛋液……2018年,他參加「粵菜師傅」工程培訓,掌握不少烹飪技能,店裏菜式越來越豐富。

廣州增城區的正果雲吞(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在正果街,像陳冠忠這樣的美食店,還有100多家。不少都是透過「粵菜師傅」工程培訓,實作家門口就業。燈牌林立、旗幟招展,瀨粉、臘味、蛋散、鯪魚皮等上百種美食特產,吸引遊人如織。作為正果鎮美食協會會長,陳冠忠正琢磨著,開展更多切磋交流,群策群力設計更多新菜,讓粵菜師傅和特色美食越走越遠。

廣州增城區正果鎮的美食拼盤(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與正果街同樣靜臥在增江河邊的,還有不少別具一格的民宿。在鄉村公園玩沙踏水,爬師爺山觀日出賞雲海,坐田園觀光小火車體驗農耕……這些民宿基本在元旦假期前就被預訂一空。

圍爐燒烤、竹筒飯、遲菜心、絲苗米……民宿餐廳吸引不少人打卡,從填滿胃到溫暖心。

民宿的大部份食材是就地取材。天氣轉冷,增城遲菜心長勢喜人。因為根莖粗壯、纖維少、皮脆無渣、味道清甜,遲菜心是老廣心中的「本地尖貨」。今年,廣州增城區遲菜心種植面積約4000公頃,產量約14.5萬噸,同比增長0.5萬噸。

廣州增城遲菜心種植基地(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一大早,菜農黃莉莉下田,用小彎刀朝著菜苔的根部利索一割,一整顆碩大的遲菜心應聲而落,「開花就能采,這葉子上帶露水,很鮮的,直接生吃都甜。」她「哢嚓」咬上一口,面露豐收的喜悅。

透過為黃莉莉等農戶提供種苗、種植標準和保底回收銷售等方式,廣州綠聚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自建遲菜心生產基地3000畝,合作基地6000畝,帶動周邊逾4100戶農戶種菜增收。「我們提供菜心采收、加工、包裝一條龍服務,提高附加值,菜心價格從最初的一兩元地頭收購價,提升三四十倍。」公司負責人張文彬說。

張文彬介紹,菜心渾身都是寶,中間最鮮嫩的20厘米可以做成菜肴,切掉的部份可以晾曬成菜幹,制成菜醬,這些都是嶺南飲食文化的沈澱。

圖為增城遲菜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近年來,增城區以增城遲菜心為核心,培育了一批蔬菜生產經營企業。2019年,在政府主導下,5家農業企業聯合建立增城遲菜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目前,園區以種植業、加工物流業、科技創新業、農業休閑旅遊業四大產業為一體的遲菜心產業集群,產值可達10億元。如今,增城遲菜心還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到達千家萬戶。

以往遲菜心在深冬才上市,供應市場時間較短。廣州市增城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高級農藝師肖旭林介紹,當地研發出早熟、中熟、晚熟和遲熟四個品種的遲菜心,這讓遲菜心上市期從3個月延長至5個半月,美味供應將更持久。張文彬說,小菜心也有大夢想,如今增城遲菜心在全國都知名,未來還期待能走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