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常常說透過閱讀獲取知識,閱讀只是獲取了作者的觀點,作者的觀點(知識)怎麽會變成自己的觀點(知識)?

2023-06-20新聞

當你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說明你已經走在了有效閱讀和深度學習的路上了,恭喜!

在浮躁的今天,很大一部份「好學者們」多數只追求一年閱讀了多少本書,閱讀筆記做得漂不漂亮。然而,他們真正能記住的觀點和知識只是很少的一部份,對於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掌握得更是少之又少。

把作者的觀點或知識化為己用的第一步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思考,等同於向作者提問或交談。

作者說的都對嗎?如果說得對,對在什麽地方?他又是怎麽得到這個觀點的?

如果不對,不對在哪?能用什麽來反駁他呢?

帶著質疑和問題進行閱讀,並將其記錄下來,然後透過查證或實踐來檢驗作者的觀點或知識。 搞清楚原委還不算完,還要搞清楚背後的底層原理,隨後關聯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舊有知識和經驗,最後用於套用實踐。

於是得出結論:嗷,作者果然說得沒錯/錯了。若以後遇到這類問題,使用這種辦法可以/不可以解決。

如果你經 「閱讀→提取觀點→質疑/贊同→查證實踐→驗證結果」 這一過程來閱讀學習,那麽再次恭喜你,作者的觀點(知識)已經變成你的觀點或者知識了。

這個流程具有普適性,如果更加簡單一些,也可總結為 輸入資訊→內化+練習→輸出成果

這在很多講學習的書籍中都有涉及,套用形式上或有詳略側重。

其實大部份人,在輸入資訊和內化上都做得相當不錯,只是在練習和輸出方面十分薄弱。不少認知和學習的書中都有提及相關觀點和方法,例如:

【認知覺醒】中的 觸動法 :只取一個全書最觸動自己的點,然後盡可能去實踐、改變。這樣讀書不僅收獲更大,而且也不會焦慮。

一本書讀沒讀完,記沒記住,做沒做筆記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 有沒有一個點,讓你做出了實際的改變。

【這樣讀書就夠了】中展示了 便簽法 :用三張不同顏色的便簽,分別為I標簽:用自己的語言重述閱讀中獲取的資訊和理解;A1便簽:關聯自己的經驗並進行描述;A2便簽:套用(目標和行動),該書的觀點是 有效的學習是將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

不難看出,這兩本書中都強調了 學以致用 的重要性,並給出了值得借鑒的方法。

在閱讀中多問為什麽,多關聯,閱讀後多練習,多實踐。用作者的觀點或者知識來解決你自己的實際問題,那麽它才能化為你的知識,你的能力。

其實當你看到這裏,也應該抱有懷疑的態度,這個答主說的都是真的嗎?是不是水經驗的呢?如果你有這種想法,也是很好的,至少在鍛煉批判性思維。

三個月以前,我還是個安於溫飽現狀的熬夜小標兵,不到夜裏1-2點,絕不閉眼。每天抱著手機看網文,捧著PAD重新整理劇,能躺著不坐著,貨真價實的擺爛一族。

而現在的我:

l 堅持工作日早起(5點半-6點半之間,周末是7點半左右)、每日午睡30分鐘

l 堅持每日閱讀1.5-2小時(晨讀的頻率最高,周六日是上午讀書)

l 堅持每周室外輕度有氧3-4次(雖然我的運動量和時間在健身的人面前啥也不是,但對我這個超級討厭運動的人來說,真的是質的飛躍!)

l 堅持健康飲食

l 堅持觸動反思(作者鼓勵每日反思,但我可能比較愚鈍或是生活環境單一,日常觸動不是太多,所以做了調整)

l 堅持冥想(冥想是近一個月才開始的)

從手機上扒拉的。雖醜但貴在真實!中間有看紙質書,和其他運動未記錄,不是很全面。即便不全,也比以前好了百八十倍O(∩_∩)O

什麽,你問我為什麽沒有堅持不熬夜?

那是因為我一周或者兩周中間總會熬一次(多數因為數碼多巴胺,在戒斷了,並在研究相關問題),沒有徹底改善,所以不好意思寫「堅持」,但是跟以前比,簡直不要太健康。正常的話我會22點半和23點睡,保證6.5-7小時左右的睡眠。

秉持作者提倡的只記錄,不展示的原則。有些習慣的改善過程我開始是記錄的,後來連記錄都省了。近3個月多數已趨於習慣,毫無勉強,勉強就是不適合,需要做出調整。例如書中提倡晨起運動,但是我晨起運動(哪怕只是散步30分鐘)都很難堅持,試了一周不是沒精打采,就是焦急讀書和上班,非常的難熬。後來改成晚飯後運動,一直保持到現在。

自從三月底看完【認知覺醒】,吸納作者的知識化為己用後,做出了改變,堅持至今,這是我以前躺在床上刷手機時,想都不敢想的。

或許這些變化微不足道,但已很好地證明了要想將作者的觀點(知識)變成自己的,其核心就在於輸出實踐,將知識套用到生活中。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不斷檢驗實踐效果,調整我們的行動、計劃,最佳化知識體系。最後,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