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宋代趙汝勵的【北苑別錄】的記載:
龍團鳳茶的制造工藝有:蒸茶,榨茶,研茶,造茶,過黃,烘茶等工序。
就是想要將采摘的茶樹鮮葉先用水侵泡,挑選勻整的芽葉進行蒸青,蒸完後再用冷水沖洗,然後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將茶汁祛除之後再置於瓦盆內兌水研磨成末茶,最後入龍鳳模中壓餅再烘幹。
龍團鳳餅從唐朝開始就一直是貢茶,宋,元延續,明朝時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1391年9月16日下詔改團為散,至此大部份大蒸青團茶改為了蒸青散茶。
點茶從隋唐開始一直到明朝都是一直存在的,宋朝最為興盛。
這裏有比較關鍵的點就是點茶一般都是采用的龍鳳團茶或者說蒸青團茶來制作的,團茶在制作過程中經過水浸,榨汁工藝相對來說茶葉本身的滋味就偏淡,所以不會苦澀,如果是用蒸青散茶沒有經過榨汁的工藝來制作點茶,如果茶葉品質不過關就會容易苦澀。
所以點茶宋以後慢慢少見,主要還是跟改團為散有一定的關系,原料少了,自然就少見,但是少見不是沒有,朱元璋改團為散只是為了減低貢茶的難度,並非禁止制作團茶,明朝點茶依然存在,就如問題所述,只是很少見到了。
點茶慢慢不在流行還有一個實際存在的問題就是點茶比較繁瑣,對於飲茶的器具,場所,以及茶藝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懶是人類的天性,既然散茶進行簡單的水泡也能夠有較好的口感,久而久之喜歡點茶的人自然就少了。
之前還聽到了另外一個觀點就是點茶大多數時候都是達官貴人的專屬,宋朝的時候對於官吏的管理相對比較寬松,所以點茶盛行,而明朝朱元璋早期大力整治貪官汙吏,加上改團為散,明朝的達官貴人們犯不上為了喝口茶被老朱盯上,明朝官吏本身俸銀不高,點茶又是一個費錢費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