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2024-07-17新聞
【學思踐悟】
作者:衣小慧(國家檢察官學院副教授)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素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當前,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發展並展示出對高質素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制度保障,因此,需要在推動科技創新機制建設、最佳化數碼營商環境、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遵循綠色發展原則等方面協同發力,形成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法治保障體系。
法治在新質生產力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既是調和矛盾和防範風險的穩定器,也是推動技術創新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法治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穩定的制度保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相應規則的正確執行和套用,法治能夠為這些規則提供有效的指引和保障,確保各項政策和措施在法治的軌域上進行,從而保證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法治能夠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堅強保障。法治是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途徑。透過法治手段確保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法律框架內進行,有助於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從而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與此同時,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穩定、透明、規範、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供充分法治保障,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要素。法治是實作公平與效率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的重要方式,可以透過促進社會公平來實作效率的最大化,讓各個發展主體的權益界定更為清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如何牢牢把握高質素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著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無疑需要發揮法治的保障作用,健全相應法律機制。這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加強法治建設,推動科技體制機制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應對許多全球性挑戰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實作高質素發展的必由之路。實作高效的科技創新需要在制度層面打通創新資源供給和整合的現實障礙,建構與當下數碼科技發展相適應的科技創新資源供給機制。只有全面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制度藩籬,才能有效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抓住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面向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等,出台必要的產業促進型監管機制或政策檔,突破影響資訊科技發展的制度瓶頸。同時,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代表著現階段最具有市場活力、創造力的科技創新活動,需要在制度層面以全域視角調整和建構具有統領性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和更為高效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為此,必須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範、保障作用,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完善科技創新法律體系,完善加強基礎研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的具體行政法規,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實法律體系支撐,提升科創企業法律服務水平,保障人才、資金等各類創新要素向能夠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領域聚集。
第二,加強法治建設,最佳化數碼營商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數碼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可以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同時,企業是最具活力的科技創新主體,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最重要參與者和最有力推動者,因此,最佳化數碼營商環境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一環。在數碼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數據已經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和關鍵性生產要素。數碼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平等競爭的營商環境勝於任何優惠政策。因此,建議進一步完善反壟斷法,細化平台經濟領域反壟斷的適用規則,鼓勵平台實作數據自由流動、協同共享,加強數據開放,打破數據要素壁壘,使數據在流通中產生更大價值。同時,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依法打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透過制定和實施相關法律法規,規範生產要素市場的執行,保障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加強法治建設,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隨著中國經濟步入高質素發展階段,越來越多具有新質生產力發展潛力的產業已經達到或正在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因此,知識產權保護的持續完善對於發展新質生產力顯得尤為關鍵。應加強對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以促進企業和個人在市場中的創新活動,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保障。一是推動數據知識產權等新技術領域的立法工作。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既對傳統法律體系和規則提出了新挑戰,也對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新問題,這意味著需要在立法、修法、釋法等多個層面對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進行適應力調整和創新。立法、修法和釋法不僅應當有效保障知識產權原權利人的權益,還要結合科技發展需求,給予大數據時代下知識產權衍生品足夠的創新發展空間。二是深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機制。司法機關要積極和及時回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為新技術的套用提供清晰的司法邊界。綜合運用刑事、民事、行政訴訟程式,依法全面落實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強化行政執法和司法銜接協同。同時,實作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檢察綜合履職,持續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新興產業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推動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從保護鼓勵創新的角度規劃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知識產權戰略,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創新、保護創新的良好氛圍。
第四,加強法治建設,強化綠色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素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綠色發展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高質素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需要透過創新性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強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提升綠色生產力,同時要充分發揮綠色科技、綠色產業在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中的促進作用。具體而言,一是推進法典、法律等規範性檔的編纂和制定。推進生態環境法典編纂,以現行的生態環境保護法為基礎,結合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經驗,遵循以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的、以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基礎、以環境可持續發展為條件的基本邏輯,形成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體系,服務保障綠色發展。重點提煉生態環境法律責任規範,明確規定涉及生態環境損害的法律責任以及追究法律責任程式,建立完善的生態環境法律責任制度。修訂和完善節約能源法、迴圈經濟促進法等相關法律體系建設,統籌協調相關經濟法規、強化綠色發展的法律法規政策保障,不斷增強法律約束,加強汙染懲處力度,同時制定有利於綠色低碳發展的優惠政策,引導產業向環保方向發展。二是最佳化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實踐。針對環境保護等領域成立巡回審判點和糾紛調解工作室,紮實推進靈活、柔性司法,主動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提供法治支持。積極推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深入貫徹美麗中國建設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總結推廣跨區域、全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辦案模式,助力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護治理。聚焦重點行業、領域、區域環境汙染問題,部署開展專項監督,促進系統治理,助推高質素發展和高水平保護。
【光明日報】(2024年07月17日 06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