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環時深度】美軍工復合體如何在菲操弄對華認知?

2024-10-12新聞

【環球時報記者 胡雨薇 劉煊尊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靜】近一兩年來,菲律賓在南海的挑釁行動不斷升級。【環球時報】記者透過梳理發現,在這背後有著美國軍工復合體的身影。從炒作南海議題操縱輿論到在菲律賓開展宣揚「中國疫苗有害」的抹黑行動,美國軍工復合體不斷推動菲律賓反華,加劇菲民眾對中國的誤解,同時把菲律賓推向爆發更大沖突的邊緣。

妄圖強闖仁愛礁的菲「民間組織」,受美菲操縱

2023年冬季,菲律賓自稱「民間團體」的組織「這是我們的」計劃在這一年聖誕節前前往仁愛礁,為非法「坐灘」的菲律賓「馬德雷山」號登陸艦上的水手贈送禮物、補給物資。菲律賓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馬拉亞在2023年11月21日釋出的聲明中表示,希望「這是我們的」組織取消該計劃,以免加劇南海緊張局勢。不過,該「民間團體」仍然在這一年的12月8日按照原計劃出發。該行動最終在中方的阻止下失敗。

「這是我們的」組織不顧菲國家安全委員會建議的做法引發一些菲律賓人士的質疑。政治評論員朱格伯特(音)在菲律賓「亞洲世紀」戰略研究所網站上發文,提出幾個問題:誰在資助「這是我們的」組織及其行動?該機構的上述計劃涉及大量後勤規劃和支持;誰是「這是我們的」組織的幕後操縱者?該團體聲稱自己是旨在促進菲「重要安全利益的民間組織」,但卻無視菲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建議。

朱格伯特(音)發表的文章認為,馬拉亞釋出的聲明只是煙幕彈,目的是掩蓋菲國家安全委員會與美國秘密資助「這是我們的」組織在南海行動的事實。朱格伯特(音)表示,他得出這一結論的證據藏在美國空軍上尉戈伊裏戈爾紮裏在美國海軍研究所網站上發表的文章裏。這篇題為【點亮「灰色地帶」】的文章對「妙手專案」進行了介紹,稱該專案是菲律賓「獨立的、民間團體主導的倡議」,旨在支持美國「揭露和遏制中國的‘灰色地帶活動’」。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等媒體渲染稱,中國在南海地區「采取了灰色地帶行動」,這是一種低於傳統戰爭門檻、有意模糊性質界線的漸進性競爭,其核心特點是使用超過正常國際互動的手段,但又沒有公開訴諸軍事手段。

5月16日,一艘中國海警船駛過一艘菲律賓漁船,該漁船由「這是我們的」組織成員駕駛。(新華視覺)

「妙手專案」於2022年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戈爾迪之結國家安全創新中心」成立。2023年1月在馬尼拉商業咨詢公司Stratbase主辦的一場會議上,這一概念被公開提出。該專案透過其建立的網站「海光」釋出各類資訊,為各種利益相關者提供關於所謂中國「灰色地帶行動」的報告,將相關數據提供給一些媒體進行放大。

「這是我們的」組織的行動與「妙手專案」的描述非常類似。2024年5月15日,該組織成員乘船前往黃巖島,向菲律賓漁民分發物資。它還邀請「國際觀察員」參加這次航行,以「親眼目睹菲律賓人在該水域面臨的挑戰」。雖然這次活動最終以失敗告終,卻被多家西方媒體廣泛報道。此外,公開資訊顯示,「這是我們的」組織其實是美國的「僱用槍手」,長期受美國機構的資助。

「妙手專案」「海上反暴力專案」背後的美國影子

根據媒體的報道,「妙手專案」負責人、美國退役空軍上校鮑威爾在美國空軍服役35年,曾在菲律賓、日本等地任職。「海光」網站的介紹顯示,鮑威爾在2023年7月曾拜訪菲武裝部隊西部軍區司令部時任司令卡洛斯,談論了「如何利用新興技術幫助提高海洋領域意識」。

值得註意的是,上述Stratbase公司與「專註於亞太地區的」戰略咨詢公司Bowers Group Asia(BGA)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後者同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關系匪淺。CSIS同樣長年炒作南海問題,其主要資金來自美國各大軍火商,如洛克希德·馬丁、通用動力和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等。

除了「妙手專案」之外,還有一些美國機構和專案透過一系列挑釁活動,推動南海地區局勢朝著有利於美國利益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加劇緊張局勢並制造分歧。美國海軍研究所【行程】雜誌的一篇文章顯示,在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支持下,該研究所於2022年7月啟動了「海上反暴力專案」。該專案主要針對中國在南海的活動。

美國海軍研究所稱,「海上反暴力專案」的初步設想早在2019年就在美國及其夥伴之間引發激烈討論。隨著該設想不斷發展壯大,重要利益相關者、研討會以及政府內外的相關人員開始討論如何將該專案納入戰略檔、聲明、安全合作中。在2022年7月到2024年4月期間,「海上反暴力專案」網站共發表了19篇文章,其中多個作者都有美國軍方背景。朱格伯特(音)發表的前述文章顯示,「妙手專案」是「海上反暴力專案」的衍生品。

「南海認知戰」與「抹黑中國疫苗」行動負責人關系復雜

除了南海問題,美國軍工復合體還在菲律賓其他領域進行反華宣傳。今年6月路透社發表的獨家調查報道顯示,美國國防部在新冠疫情暴發後的第一年發起秘密行動,不斷用虛假賬號在社交媒體上散播關於中國科興疫苗的虛假資訊,以煽動菲律賓民眾對中國疫苗的質疑,並打壓中國在菲律賓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報道稱,五角大廈的審計結果顯示,負責該行動的主要承包商——通用動力公司采用了粗糙的手法,因此未能妥善隱藏虛假賬戶的來源。

【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在南海問題上的認知戰與「抹黑中國疫苗」行動背後的關鍵人物之間有著錯綜復雜的聯系。2020年2月,疫苗抹黑行動的發起者之一布拉加少將存取了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與部份研究員舉行了一場圓桌討論,聚焦「美國太平洋陸軍特種作戰部在該地區面臨的威脅」。他會見的研究員之一便是費爾特。費爾特曾在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服役,而布拉加在針對中國的疫苗行動啟動後不久,便被迅速重新指派為美國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

作為美國國防部此前負責南亞和東南亞事務的助理副部長,費爾特對東南亞包括菲律賓的情況非常熟悉。他還曾擔任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的主要顧問,負責與該地區防禦戰略和計劃的開發與實施相關的所有政策事務。費爾特的簡歷顯示,他還曾在菲律賓擔任武官。此外,公開資訊顯示,他還共同創辦了與五角大廈及洛克希德·馬丁、諾斯羅普·格魯曼等美國軍事巨頭有密切聯系的公司BMNT。費爾特作為美國軍方與菲律賓之間橋梁的角色也變得愈加明顯。

更加值得註意的是,費爾特是史丹福大學戈爾迪安結國家安全創新中心的主任。這表明,「妙手專案」的主要推手鮑威爾在進行相關活動時,需要向作為中心負責人的費爾特匯報。

鮑威爾、布拉加和費爾特之間錯綜復雜的聯系,以及他們深厚的軍事背景,使得在菲律賓針對中國的兩場典型認知戰背後參與者的情況變得更加清晰。這些典型案例讓我們逐漸意識到美國在對華認知戰策略上的一些轉變,例如美國軍工復合體已開始在對華認知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南海研究院世界海軍研究中心主任陳相秒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軍工復合體的利益顯然推動了美國對華認知戰的發展,「美軍工復合體經常參與到許多全球沖突中,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他們希望從地區緊張局勢升級中獲益」。

有專家認為,美國政府在認知戰中已經從前台轉向幕後,這有助於其避免直接卷入可能引發公眾反感或懷疑的爭議當中,同時也能防止其與中國發生事實層面的正面沖突。陳相秒表示,透過將智庫包裝為中立和客觀的「學術權威」,美國可以更好地施加全球輿論壓力,「這一戰略可能會促使菲律賓在該地區推動局勢進一步緊張,最終危害其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