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樣的遊戲操縱桿
「標準的」 遊戲控制器?
許多研究遊戲控制器的研究者批評普通樣式的遊戲控制器不僅以特定的身體形態為標準,而且還使特定方式的玩法成為定式 (Pozo, 2015; Boluk, LeMieux, 2017; Marcotte, 2018)。那麽,擺脫標準形狀的遊戲控制器有哪些呢?本文將重點關註20世紀90年代初刊登在遊戲雜誌上的遊戲控制器器材。
20世紀90年代初之前,電子遊戲雜誌中刊登了許多關於遊戲控制器的廣告和評論,這些遊戲控制器有不同的形狀、材質和功能。由此可以看出,帶有操縱桿、五顏六色按鈕和橡膠包裝等物質內容的遊戲控制器在當時深受人們喜愛,並且這些人機互動裝置在遊戲體驗中占據了很大一部份。但在那時,遊戲軟件和遊戲控制器之間的主次劃分沒有現在明確。因此,當時大多是先開發實驗形式的遊戲控制器,然後開發與控制器功能相容的遊戲軟件。
另外,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遊戲控制器的樣式大體上固定下來。一款與今天遊戲控制器樣式類似的遊戲控制器成為了主流,它的左側是十字形狀的方向鍵,右側是四個圓形按鈕,手柄頂部是可用食指按的L按鈕(Left;左側)和R按鈕(Right;右側)。隨著遊戲控制器樣式的標準化,各種控制器的形狀也變得相似。受此影響,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遊戲雜誌中描述遊戲控制器的圖片顯著減少。從這種變化可以看出,隨著人們不再將遊戲看作一種最新的神奇技術,人們更加關註遊戲截圖或遊戲攻略,不再沈迷於遊戲器材的物質內容。
U-Force和能量手套的廣告
U-Force和能量手套(Power Glove)的競爭格局
Broderbund公司和美泰公司(Mattel)分別在1989年推出了U-Force和能量手套(Power Glove)。U-Force形狀和筆記電腦類似,可以展開和折疊,透過垂直銜接的紅外線場來辨識手的動作。能量手套可以像手套一樣戴在手上,透過移動手或彎曲手指的方式來操作遊戲。由於兩款器材的樣式與傳統遊戲手柄非常不同,這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和興趣,讓它們在最新款神奇玩具的位置上相互競爭。包括【GamePro】和【電子遊戲月刊】(Electronig Gaming Monthly)在內的許多遊戲雜誌都對二者進行了比較,還刊登了對兩款產品的開發負責人Dave Capper和Scott Goodman的采訪。【1】
討論能量手套和U-Force的專題報道
U-Force和能量手套都強調,遊戲可以透過「增強型互動」來玩,這種互動方式更類似於現實中的互動方式。U-Force特別強調,玩家的行為可以在不接觸任何物體的情況下完成,以此給這種非接觸式玩法營造一種技術更加先進的形象。讓我們看看當時的廣告詞。「你不需要拿著、騎著或戴著任何東西。U-Force創造了一個能對你的指令做出反應的‘能量場’,它使你成為一個遊戲控制器。」【2】
換句話說,U-Force廣告強調使用者不需要接觸器材,強調使用者的行為不需要透過遊戲操控桿或按鈕進行轉變或傳播。當時【電子遊戲月刊】(Electronig Gaming Monthly)中刊登的對Dave Capper的采訪也支撐了這一想法。他表示:「我想創新玩遊戲的方式,透過把玩家放置在特定程式中來消除身體接觸對遊戲自然節奏的阻礙。」
能量手套曾因其超前的設計而備受人們關註,其優點是可以為玩家的遊戲行為增添三維空間。比如【GamePro】雜誌中這樣描述過能量手套:「玩家的手部動作成為了一種操縱桿,透過能量手套上的傳感器,感知手和手指在三維空間中的位置,從而操控畫面中物體和角色的動作。」【3】
能量手套(和U-Force一樣)也使用了「玩家身體轉變成遊戲控制器」的修辭,強調玩家的動作不是經過控制器輸入的。Scott Goodman在采訪中表示,「使用能量手套控制器時的運動比操控遊戲操縱桿或按鈕的運動更接近現實中的互動。玩法中添加的三維特性讓(可以用能量手套玩的遊戲)變得更加有趣。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你不是按按鈕或移動遊戲桿來接球,而是用你的手指來接球。」【4】
然而,從當時遊戲雜誌上刊登的許多評論我們可以知道,Capper和Scott Goodman提出的「增強型互動」並不是很成功。玩家必須重新掌握如何使用新的控制器,這反而使遊戲的玩法更加困難和別扭。【電子遊戲月刊】的評論文章也評價了U-Force和能量手套:「這兩種器材非常艱難地實作了他們試圖嘗試的‘增強型互動’。但都只是增加了對遊戲控制器的幹預,並沒有提高遊戲的沈浸感。」【5】
這是 1989年 12月, 德薩斯當地報紙【New Braunfels Herald-Zeitung】「致聖誕老人的信」的部份。可以看出,很多小朋友都來信表示希望收到一款能量手套作為聖誕禮物。
被介紹為VR器材的能量手套
非標準遊戲控制器的可能性
U-Force和能量手套希望擺脫遊戲的物理限制,創造與現實運動更加相似的玩法體驗,這種想象與今天的VR技術也有共通之處。實際上在2000年以後,包括上述兩個遊戲控制器器材在內的非標準形式的控制器也被遊戲雜誌視為雛形VR器材。20世紀90年代初以前嘗試和設想的許多虛擬現實技術,其核心思想往往與現代HMD器材和動作捕捉技術沒有太大區別。盡管一部份早期VR器材在商業意義上並不太成功,但它們為當今VR器材的設計或工作原理創造了條件。
在【影片遊戲和電腦娛樂】(Video Game & Computer Entertainment)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們評價道,實驗性的人機互動裝置可能會為因有殘疾而無法使用現有遊戲控制器的玩家提供新的可能。【6】Dave Capper在U-Force推出前接受一位記者采訪時還提到,該控制器所使用的技術可以在電腦和醫療套用專案中用於服務殘障人士。【7】當然,這可能只是宣傳產品的官方話,並不能就此斷定控制器是為了這個目的而設計的。然而,非標準的控制器和替代性的人機互動裝置不僅可以設想技術的未來,還可以給予人們以更多不同的方式參與遊戲的靈感。或許,技術叠代和擴大使用者基礎的替代性想象力從一開始就無法分開。1989年距今已過去了整整34年,我們還能想象出其他類別的遊戲控制器嗎?
註釋:
【1】 Marshall Rosenthall. (1989). Dare to compare: U-Force vs. Power Glove.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2, 46-48.
【2】 你不用去抓著、騎著或穿著任何東西,U-Force會建立一個能量場來響應你的每一個命令——使你本身成為控制器。來源: Nintendo Power Flash Canada. (1989, Summer-Fall). U-Force advertisement. Issue 05.
【3】 玩家的手部動作成為了一種遊戲桿,透過能量手套上的傳感器,感知手和手指在三維空間中的位置,從而操控畫面中物體和角色的動作。來源: Marshall Rosenthall. (1989). Dare to compare: U-Force vs. Power Glove.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2, 46-48.
【4】玩法中添加的三維特性讓(可以用能量手套玩的遊戲)變得更加有趣。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你不是按按鈕或移動遊戲桿來接球,而是用你的手指來接球。來源: Marshall Rosenthall. (1989). Dare to compare: U-Force vs. Power Glove.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2, 46-48.
【5】這兩種器材非常艱難地實作了他們試圖嘗試的「增強型互動」。但都只是增加了對遊戲控制器的幹預,並沒有提高遊戲的沈浸感。來源: Bill Kunkel & Joyce Worley. (1989, August). A question of control: A survey of joysticks & other devices for game players. Video Games & Computer Entertainment, 7, 42-45.
【6】 Bill Kunkel & Joyce Worley. (1989, August). A question of control: A survey of joysticks & other devices for game players. Video Games & Computer Entertainment, 7, 42-45.
【7】 Freiberger, P. (1989, January 12). Don't touch that joystick. The Kokomo Tribune, p. 22.
參考文獻-論文:
Boluk, S., & LeMieux, P. (2017). About, Within, Around, Without: A Survey of Six Metagames. In P. Zagal & S. Deterding (Eds.), The Gameful World: Approaches, Issues, Applications (pp. 23-74). MIT Press.
Marcotte, J. (2018). Queering control (lers) through reflective game design practices. Game Studies, 18(3), 1-16.
Pozo, D. (2015). Countergaming’s porn parodies, hard-core and soft. In T. Apperley & D. J. O’Donoghue (Eds.), Rated M for Mature: Sex and Sexuality in Video Games (pp. 133-146). Bloomsbury Publishing.
參考文獻-新聞報道和雜誌:
Bill Kunkel & Joyce Worley. (1989, August). A question of control: A survey of joysticks & other devices for game players. Video Games & Computer Entertainment, 7, 42-45.
Freiberger, P. (1989, January 12). Don't touch that joystick. The Kokomo Tribune, p. 22.
Marshall Rosenthall. (1989). Dare to compare: U-Force vs. Power Glove.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2, 46-48.
PC Leisure. (1990, Winter). Virtual unreality. (Issue 4). 44-47.
The Cutting Edge: Slip Your Hand Into Action / Nothing Comes Between You and the Game. (1989, May). GamePro, 1, 6-7.
Nintendo Power Flash Canada. (1989, Summer-Fall). U-Force advertisement. Issue 05.
GamePro. (1989, May). Power Glove advertisement. Issue 1.
New Braunfels Herald-Zeitung, December 17, 1989, "Local second graders pen letters to Santa Claus.")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