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研究院
去年下半年連續5個月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後,央行於1月10日宣布暫停買入,後續將視國債市場供求狀況擇機恢復。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央行對債市的調控力度加碼,旨在遏制近期債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搶跑」勢頭,穩定市場預期。受央行暫停買入國債影響,短期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可能會出現較大振幅的回升,一季度降準概率或將上升。
連續凈買入5個月後宣布暫停
央行:將視國債市場供求狀況擇機恢復
據央行1月10日公告,鑒於近期政府債券市場持續供不應求,中國人民銀行決定,2025年1月起暫停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入操作,後續將視國債市場供求狀況擇機恢復。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著力做好當前金融領域重點工作,加大政策實施和工作推進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融資成本持續下降,活躍資本市場,更好支持擴大內需,促進穩外貿穩外資,加強對新科技、新賽道、新市場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動能新優勢。
2024年7月1日,央行釋出公開市場業務公告指出,為維護債券市場穩健執行,在對當前市場形勢審慎觀察、評估基礎上,人民銀行決定於近期面向部份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
為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相關要求,2024年8月至12月,央行連續5個月開展了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向部份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買入短期限國債並賣出長期限國債,每個月分別凈買入債券面值1000億元、2000億元、2000億元、2000億元、3000億元,共計凈買入債券1萬億元,為市場註入了中長期流動性。
央行宣布暫停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入操作10分鐘內,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升幅擴大,10年期國開債「24國開15」收益率上行3.5BP報1.70%,10年期國債「24附息國債11」收益率上行3.5BP報1.66%,30年期國債「24特別國債06」收益率上行3.5BP報1.93%。截止1月10日收盤,30年國債期貨主連尾盤拉升翻紅,最高至119.84。
![](https://img.jasve.com/2025-1/5d407579915adb713b93d4f9ef075fe4.webp)
央行暫停國債買入有何原因?
業內:遏制近期債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搶跑」勢頭
央行宣布決定暫停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入操作,引發市場廣泛關註。如何理解央行上述決定?
對此,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渺解讀稱,受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近年來有效融資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出現「資產荒」,部份中小金融機構信貸難以有效投放。另一方面,市場信用風險有所上升,金融機構資產質素下降壓力較大。包括農商銀行在內的部份商業銀行擴大債券投資,「大行放貸,小行買債」,債券投資收益成為銀行收入的重要來源。而政府債券由國家信用背書,具有較強的安全性,成為金融機構資產配置的重要選擇,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現象。與此同時,2024年以來中國中長期債券收益率下行較為明顯,近期更是屢創新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央行宣布暫停國債買入,有助於平衡國債市場供求關系。
董希渺進一步表示:「國債買入是人民銀行投放流動性的重要方式,但暫停國債買入不意味著市場流動性收緊。預計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透過公開巿場操作、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向市場註入短期和長期資金,繼續維持市場流動性充裕。」
東方金誠研發部執行總監馮琳分析指出,央行暫停買入國債將減少對國債的需求,同時不排除央行在暫停買入階段仍賣出長債的可能性,以此來調節債市供求關系。這意味著在前期多次提示風險並采取相應監管措施後,央行對債市的調控力度加碼,旨在遏制近期債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搶跑」勢頭,穩定市場預期,同時也有助於穩定人民幣匯率。後續若政府債券供給放量,長債收益率回升至合理水平,市場供求關系能夠自發的趨於平衡,央行就有可能恢復買入國債,繼續發揮透過國債凈買入操作向市場投放中長期流動性的作用。
與此同時,馮琳還預計道:「受央行暫停買入國債影響,短期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可能會出現較大振幅的回升,但在今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基調下,債牛的大方向難現根本性逆轉。暫停買入國債,或意味著一季度降準概率上升。」
近期,債券市場監管力度更趨嚴格。2024年12月30日,央行公布了首批債市違法違規處罰名單,3家機構因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管理規定、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辨識義務被罰,合計罰沒金額超6800萬元。
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時隔十四年重提「適度寬松」之後,市場對於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有更多的憧憬,同時也要從宏觀審慎的角度關註中長期債券的久期錯配和利率風險。
1月9日,據央行主管媒體文章,近期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提醒,要避免對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過度解讀。「綜合來看,2025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特別是要擴大政府債券的發行,必然需要貨幣政策予以配合,維持低利率、寬流動性的環境。」管濤表示,但當前市場對於貨幣寬松有搶跑之嫌,透支了貨幣適度寬松的利好。
對於當前形勢,管濤分析稱:「從短期來看,作為交易盤,要註意貨幣寬松不及預期、政策力度超預期、經濟恢復超預期等,可能造成債市動蕩加劇。從長期來看,即便我們要為國債的發行、政府債券的發行創造一個寬松的金融環境,但是究竟怎樣的政策性利率是合適的,這可能是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