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六大維度剖析本輪強勢股共性 估值溢價高企存隱憂

2024-12-20新聞

證券時報記者 張娟娟

行情的轉變總是先於投資者的預期。9月24日至12月13日,A股行情大逆轉,逾500家公司股價翻倍,70余家公司股價漲幅超2倍,其中不乏大量的小市值、低價的公司。然而,本周以來,高位股大面積退潮,沈寂已久的大盤股、消費股躍躍欲試。2024年即將收官,中小盤股強勢行情能否延續至明年,大盤股是否會後來居上?

中小市值公司表現活躍

9月24日以前,由於市場情緒低迷,紅利股因抗跌內容強而受到投資者青睞。之後,在一攬子增量政策刺激之下,場外資金紛紛湧入市場,A股成交額快速放大,市場活躍度大幅提升。此前低價、滯漲的中小市值公司被「盤活」,市場風格出現180度的大轉變。

證券時報·數據寶將今年行情劃分為兩段,包括2月5日至9月23日(區間1)、9月24日至12月13日(區間2,或稱本輪行情)。區間1中,大盤股表現抗跌,小盤股則表現不佳,其中深證中小盤指數區間內下跌0.43%,萬得大盤股指數上漲0.77%;區間2則出現風格切換,深證中小盤指數區間內漲幅接近33%,而萬得大盤股指數漲幅不足23%。

從個股來看,以行情啟動前9月23日的市值統計,本輪行情中,市值越低的公司,股價表現越活躍;大市值公司股價表現相對遜色。具體來看,市值低於20億元的公司,本輪行情平均漲幅近75%,20億元至30億元、30億元至50億元的公司,本輪行情平均漲幅均超過50%;市值超過500億元的公司,平均漲幅最低,不到24%。

與此同時,小市值公司在本輪行情中換手率更高,20億元以下公司平均日均換手率接近7%,500億元公司的平均日均換手率不足1.5%。

本輪行情強勢股

共性明顯

統計顯示,本輪行情中,機構股、紅利股表現平平。比如,區間1翻倍股的公募基金持股比例(2023年末)中位數超過2%;區間2翻倍股的公募基金持股比例(2024年二季末)中位數0.57%。截至2月2日,區間1翻倍股近12個月股息率中位數1.4%以上;區間2翻倍股低於0.6%。

數據寶統計區間2不同漲跌幅的上市公司,分別從機構持股、杠桿資金、估值、股息率、行情、成長性等六大維度進行綜合對比分析,歸納本輪行情強勢股具備較為明顯的共性。

維度一:機構持股比例低。以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公募基金持股比例來看,本輪行情漲幅較大的公司機構持股比例較低,其中漲幅超過50%的公司,公募基金平均持股比例低於3%;漲幅超過100%的公司,公募基金平均持股比例更低。而下跌10%以內的公司,公募基金平均持股6.72%,遠超上漲公司的持股比例。

維度二:杠桿資金推波助瀾。以12月13日與9月24日的融資余額對比,本輪行情漲幅位於70%至100%的公司,融資資金平均加倉270%以上;漲幅超過100%的公司,融資資金平均加倉超過660%。而跌幅10%至30%的公司,融資資金平均加倉僅有23%左右。

維度三:股息率偏低。以12月13日的股價計算捲動股息率,本輪行情漲幅超100%的公司,平均股息率僅有0.86%;漲幅超300%的公司,平均股息率不足0.5%。而下跌10%以內的公司,平均股息率接近3%。

維度四:估值較高。本輪行情漲幅超過100%的公司,平均市盈率(行情啟動前的9月23日,剔除負數和極值)超過57倍;漲幅30%以內的公司,平均市盈率36倍左右。低估值股票在本輪行情中也並未有很好表現,跌幅10%以內的公司,平均市盈率僅有22倍左右。

維度五:前期漲幅較低。本輪行情強勢股在此前的表現均較為一般,漲幅超過100%的公司,在區間1的平均跌幅位於6%以上;漲幅超過30%的公司,在區間1的平均跌幅超過10%。而此前表現較好的個股,在本輪行情整體表現不佳。比如本輪行情下跌10%以上的公司,在區間1的平均漲幅超過80%;下跌10%以內的,在區間1的平均漲幅超過25%。

維度六:炒作未來業績。從歷史數據來看,截至2023年,本輪行情強勢股過去3年凈利潤復合增速相對一般。但從未來業績來看,本輪行情強勢股獲機構看好。比如,本輪行情漲幅超100%的公司,機構一致預測2024年凈利潤增幅平均值有望超66%;漲幅位於30%以內的公司,機構一致預測2024年凈利潤增幅平均值在40%左右;下跌30%至50%的公司,機構一致預測2024年凈利潤增幅平均值低於10%。

遊資主導小盤股行情

歷史經驗顯示,投資者結構對市場風格有影響,一般當公募基金、保險及養老金、外資等偏價值、偏好中長期穩健投資的機構在A股市場具備更高的邊際定價權時期,大盤股往往有較好的超額收益;當個人投資者以及換手率相對較高的投資機構成為A股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時期,小盤風格較大概率會更具優勢。

例如,2016年深港通全面開通,外資大舉進入A股,帶動大金融、大消費股活躍,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於2017年迎來大漲,兩大指數漲幅均超過20%,遠超同期上證指數6.56%的漲幅;2019年至2021年,機構資金主導行情,以「茅指數」「寧組合」為代表的兩大基金重倉股組合表現強勢,「寧組合」更是連漲3年。

自2022年以來,遊資又重新占據上風,據民生證券研究院統計,2023年以來,遊資在龍虎榜的成交額占全部A股龍虎榜的比重,已處於歷史極高點位置,且仍在不斷創新高。

有業內人士表示,遊資「審美」與機構完全不同,其偏好「小、新、低」(小盤、新概念、低價),機構更看重公司的基本面。

中泰證券指出,2018年以來的絕大多數時間段裏機構定價權強於遊資,但仍存在一些時間段裏,遊資定價權強於機構的情況。例如:2021年3月到4月,2022年7月到11月,2023年1月到4月、7月到10月。2024年8月底至今,非機構資金的邊際主導力量開始增強。從低價股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凈值表現以及成交情況可以看出,低價股指數活躍度快速拉升,尤其是在9月底之後低價股指數相對滬深300指數的凈值及成交情況已超過或接近2015年高位。

高溢價下警惕風格切換

在市場風格轉換的背景下,中小盤行情能持續多久?

在近3個月的時間裏,部份中小市值公司股價一飛沖天。然而,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這些公司的估值已嚴重偏離行業平均水平。

據數據寶統計,本輪行情股價翻倍的公司中,有189家公司市盈率為負數,其余300家公司中,市盈率超過所屬行業市盈率的公司數量占比高達85%,其中超行業市盈率100%的公司數量占比超過55%。

從溢價振幅來看,股價翻倍公司市盈率較行業市盈率溢價率中位數近1.2倍,漲幅30%至50%的公司市盈率溢價率中位數22.88%;漲幅低於30%的公司市盈率相對行業呈現折價。

東吳證券認為,短期內小盤股的溢價已經充分演繹,2025年將從估值驅動轉向業績驅動,大盤風格或有相對優勢。巨豐投顧認為,在宏觀預期持續向好的強勁推動下,資金流向正逐步發生轉變,增持核心資產有望成為市場主流資金配置的主基調,這一趨勢性轉變也或將促成短期內市場風格的重大轉向。

中金公司認為,短期來看,產業趨勢、宏觀及流動性環境、資本市場建設方向、估值及擁擠度對比等因素仍有利於小盤風格演繹,但近期伴隨交易擁擠度上行等邊際變化,對小盤風格帶來影響。中期維度下,若基本面逐步築底回升,比價效應趨近極值,可能會發生大小風格切換。在政策發力情形下,2025年景氣回升產業有望逐漸增多,部份龍頭個股可能率先受益,大盤風格或先有階段性表現。

值得註意的是,12月16日以來,市場又有新的訊號,大消費以及大市值股大幅跑贏大盤,低價股及小盤股則出現回撤,部份高位股甚至大幅下跌,日出東方、大千生態、粵桂股份等11月連續漲停的個股,近期股價均出現了大幅回呼。

華金證券表示,年底出現大小盤風格切換並不常見,2010年以來,於11月或12月發生風格切換的僅有3次。年底若出現大小盤風格切換,核心驅動因素是政策和流動性。不過,年底出現成長、價值切換較常見。2005年以來共有5次成長切換價值、5次價值切換成長,於11月或12月發生風格切換的出現5次。影響成長價值風格切換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和外部事件、產業催化、流動性。

(本版專題數據由證券時報中心數據庫提供 翟超/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