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他出身「書記村」,父親是江西書記,村子出過4位元省委書記!

2024-01-07新聞

2002年,白天同誌榮任廣東省深圳市委副書記。當這一任命公布時,現場掌聲雷動,除對他能力和升遷的贊揚外,也有些同誌感到驚訝,紛紛贊嘆書記村再次誕生了一位書記。

白天同誌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一個儒雅隨和且能幹的人,所以他的晉升並沒有引起太多的爭議。然而,對於書記村走出的書記,或許就有一些人不太了解了。

那麽問題來了,這個書記村到底有何獨特之處?還有白天當書記的他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動人故事呢?這一切的起源,都要追溯到陜北群山中的一個偏遠小村——清澗縣高傑村鎮袁家溝村。

這個村子雖然小到地圖上都難以找到,人口也只有500余人,但卻承載了紅軍抗戰的起點,以及毛主席的沁園春……時間回到1936年2月5日,那時的袁家溝村迎來了100多名東征紅軍的總部人員,他們在這裏短暫居住,為的是指揮紅軍抗日先鋒軍強渡黃河。

有趣的是,毛主席就在其中,但那時的他並未引起人們的註意,也沒有人知道這次行動會對這個小村莊產生何種影響。

在村民的疑惑中,毛澤東主席在這裏發表了【東征宣言】,同時也創作了著名的【沁園春·雪】。這個小村莊見證了歷史,與毛澤東主席一起被載入了史冊。

在這18天裏,村民們和毛澤東主席一起,做出了改變歷史的重要決定。18天後,毛澤東主席帶領東征軍準備渡過黃河,村民們對此充滿了激動和期待。

雖然他們並不認識毛澤東主席,但他們明白支持紅軍是正確的選擇。於是,在這個貧瘠的小村莊中,村民們為紅軍渡河打造了20多只船,並有20多名進步青年跟隨毛澤東主席加入東征的隊伍。

這些青年們在隨後的歷史風雲中迅速成長,成為老革命,其中一些甚至成為了省委書記,他們所在的村莊也因此成為了省委書記村。

據統計,這個小村莊先後走出了4位元省委書記,8位元副省級幹部,28名地師級幹部,以及100多名縣處級幹部。

這個驚人的數碼讓人不禁感嘆,這個村子裏書記的級別之高,真是名副其實的「書記村」,甚至還有「省委書記村」之稱。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四位省委書記中,有三位是當年跟隨毛主席東征的青年,他們分別是白如冰、白治民和白棟材。

首先是白如冰,他是袁家溝走出的第一個省委書記。15歲那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在之後的歲月中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幹部,曾經擔任中共西北委特派員兼延長縣委書記等職務。

到了1974年,他更是成為山東省委第一書記。接下來是白治民,他在193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之後在新中國成立後擔任西北局書記處候補書記兼組織部部長,後來又擔任福建省委書記以及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等職務。

白棟材,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隨軍東征後,憑借優異的表現,升任中央黨校五部主任。建國後,他於1956年被任命為江西省委書記處書記,1979年又被提拔為江西省委書記和省長,1982年成為江西省委第一書記和省軍區第一政委。

他就是白天同誌的父親。袁家溝真是一個出人才的地方,除了他,還有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雖然12歲就去了延安,但他在政治生涯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在這個小小的袁家溝,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文化。曾經,偉大的毛主席和東征紅軍在這裏留下了他們的足跡,當地的百姓深受其感染。

在最危險的時刻,他們積極投身紅軍的隊伍,經歷萬般艱險後,20多位青年最終成年成才,成為了村子的驕傲。他們的精神鼓舞著村裏的孩童繼續前進,最終創造了省委書記村的輝煌。

受先輩的影響,白天同誌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立誌要參軍,要為人民服務。終於在1969年,他如願成為福州軍區守備三團的一名戰士,他任勞任怨,從基層做起,從一名普通的戰士逐漸晉升為班長、排長、副連長,乃至參謀。

1977年,他又抓住機會提升自己,進入解放軍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學習。畢業後,他又在江西省軍區獨立師工作。

他並非倚仗父親的勢力,而是從基層做起,憑借自身的努力和才華,逐漸晉升為江西省外事辦主任,後又升任廣東省深圳市市委副書記。

在任職期間,他致力於深圳的發展,得到了廣泛的好評和贊譽,被譽為優秀的幹部,給人留下隨和的印象。他的奮鬥歷程,證明了一個人的成功並非只靠關系,而是需要真正的才能和付出。

我們從袁家溝的視角出發,這是一個聞名遐邇的省委書記村,然而,它並非像我們想象中那樣富裕繁榮,反而是一個貧窮的村莊,據高傑村鎮黨委書記介紹,它是全鄉42個村中最窮的一個。

但我們卻不禁感慨,這個村子的品質是多麽的卓越,貧窮並沒有掩蓋它的優秀,紅色的血液承載著毛主席的意誌。現在,袁家溝已經成為了紅色革命旅遊基地,村民們透過開發旅遊資源慢慢脫貧致富。

然而,他們不僅僅會向每一位遊客講述省委書記的故事,更是會告訴大家,這些省委書記是在毛主席的熏陶下走出來的,他們的偉大源於當年的東征革命,他們的成就取決於為人民服務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