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特別是今年7月份以來,證券監管部門在全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執行的基礎上,積極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走深走實,加大力度推進投資端改革,促進投融資動態平衡,資本市場樞紐功能進一步強化,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建設邁入新征程。
促進投融資動態平衡
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再次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融資端和投資端是資本市場功能的一體兩面,二者相輔相成。實作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需要充分考慮投融資兩端的動態積極平衡。2023年下半年以來,證監會在全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執行的基礎上,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最佳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市場的投融資動態平衡得到了最佳化。
8月,證監會宣布,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對於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註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同時,突出扶優限劣,對於存在破發、破凈、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
與此同時,證監會還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為,完善股份減持制度,加強對違規減持、「繞道式」減持的監管,同時嚴懲違規減持行為。12月,證監會釋出【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並修訂釋出【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簡化中期分紅程式,進一步明確鼓勵現金分紅導向,推動提高分紅水平,提高股份回購便利度,取消禁止回購視窗期的規定。
在上述一系列舉措的作用下,今年9月份以來,A股市場投融資動態平衡得到顯著最佳化,產業資本紛紛用真金白銀傳遞積極的市場訊號。Wind統計數據顯示,按照網上發行日期計算,第四季度正選家數為46家,正選募集資金為298.80億元,IPO家數和募資規模均得到顯著最佳化。從股份回購規模來看,12月份以來上市公司回購達124.11億元,創出最近4年12月份回購金額新高。今年9月份以來則累計有817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股份回購,期間回購總金額達到了426.59億元。同時,上市公司股東的增持也馬不停蹄,今年9月份以來,共計有341家上市公司的關鍵股東(董監高及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東)實作了凈增持,凈增持總規模達到了332.73億元。
破除長期資金入市障礙
全面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落地後,資本市場融資端改革成效持續顯現。2023年尤其是下半年以來,證監會聯合有關部門大力破除長期資金入市的障礙,同時推進公募基金費率改革。
證監會表示,在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方面,重點是營造有利於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環境,證監會將加強跨部委溝通協同,加大各類中長期資金引入力度,提高權益投資比例。證監會還表示,要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從推動公募基金行業高質素發展、持續最佳化市場投資生態、加大中長期資金引入力度等方面作出系統安排。
今年10月30日,財政部釋出通知,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將【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中經營效益指標的「凈資產收益率」由「當年度指標」調整為「3年周期指標+當年度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近日財政部聯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起草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境內投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增加和調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範圍,適度下調管理費率、托管費率上限,進一步提高全國社保基金投資靈活度。
與此同時,證監會還積極推進公募基金費率改革,降低投資者投資成本,讓投資者有更好的投資體驗。今年7月,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正式啟動,擬按照「管理費用—交易費用—銷售費用」的實施路徑,分階段采取十五項舉措推進費率改革,全面最佳化公募基金費率模式。12月8日,證監會釋出【關於加強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管理的規定(征求意見稿)】,合理調降公募基金的證券交易傭金費率,降低證券交易傭金分配比例上限。國泰君安投研團隊研究顯示,以2022年數據測算,今後新規定實施,公募基金股票交易傭金總額將由188.68億元下降至126.36億元,降幅為33.03%。
投資端改革或成重要議題
中信證券認為,此前資本市場改革更多側重於融資端,全面註冊制改革落地生花。往後再看,如何透過改善投資端制度、提升投資者獲得感或是接下來資本市場的重要議題。中國經濟步入提速換擋的新時期,權益類資產作為財富增值的有效投資工具,或將成為資產配置的重要投資方向。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投資端改革為中國資本市場引入更多長線資金,由此一來,中國市場將更偏向於長期價值投資,整體市場風格更加成熟,同時也利於增強市場流動性與穩定性。對於投資者來說,投資方式也得到了最佳化與創新,不同投資者可以選擇符合自身投資要求的產品進行投資,市場多樣化進一步增強。
陳靂認為,投資端改革重點應聚焦於提高市場流動性以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如何透過投資策略方面的最佳化,來提升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將是投資端改革的重要目標。具體來看,以市場中主要投資者機構這一角度出發,首先需要改善投資風險因子,應該根據市場風格不斷的切換更新,同時還可將投資收益進行長周期考量,確保長線投資策略的有效性。此外,還需要對投資端不斷與時俱進地進行最佳化,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震懾力。
「投資端改革是資本市場長足健康發展的基石之一。投資端改革可以促進市場更加規範、透明、穩定,提高市場效率和公平性,減少市場波動和風險。而且,投資端改革可以引導更多的中長期資金入市,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和深度,為A股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廣西大學副校長、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在田利輝看來,大力推進投資端改革關鍵在於專業化,同時要在機構、創新、合作和監管等環節實作不斷最佳化和發展,推動投資者的機構化發展,提升專業化,提高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推動價值投資,提高市場的穩定性。資本市場需要透過創新提升多樣性和靈活性,推出更多的投資產品和交易工具。(記者 吳黎華 羅逸姝)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