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推薦一些歷史短篇人物傳記書籍,悲劇人物的?

2024-01-17新聞

我看過一篇魯迅的短文小說【風箏】,魯迅的弟弟我覺得就是被近代思想下折磨麻木的一個人。這篇文講述了魯迅小時候不讓弟弟放風箏,踩爛弟弟的風箏後一直心中有愧,多年後回憶此事期盼弟弟原諒, 可弟弟的一番話卻讓他倍感吃驚。他未曾想到弟弟竟如此的麻木。


踩壞弟弟的風箏
文章寫道,魯迅小時候非常討厭放風箏,可體弱多病的弟弟卻恰恰相反,他非常的愛風箏,以至於: 「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於小半日。」
這段描寫足見魯迅的弟弟有多麽愛風箏。
可在那個封建封建宗族制度下的中國,講究父母最大,長兄如父。所以,魯迅的弟弟只能乖乖的聽哥哥的話,以至於壓抑自己的樂趣,成天悶悶不樂。
不過,魯迅那時也畢竟是個孩子,他可不知道這麽多。後來他發現弟弟居然偷偷背著自己制作了一個他最討厭的風箏,魯迅勃然大怒。
他直接當著弟弟的面把弟弟心愛的風箏給踩爛。文中是這樣描寫的:
「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蝴蝶風箏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都是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於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裏。」


可見,當時的弟弟是非常的難過,而魯迅卻沾沾自喜,享受著勝利者的喜悅。
長大後心懷愧疚求原諒
不過,當魯迅逐漸長大後,他看到了西方關於兒童的書籍,才明白玩遊戲是兒童的正當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於是,魯迅又想起了這件童年的事情來,頓時心生愧疚,覺得自己壓制了弟弟的天性,用文中的話來說就是一種 「精神的虐殺」。
兄弟倆都已經長大,為了當初的這件事,魯迅久久不能釋懷,他能想到唯一的補過方法便是去和弟弟說清楚這件事,求得弟弟的原諒。
魯迅多麽想聽到弟弟寬恕他,說一句:「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長大後,魯迅兄弟倆的感情似乎並沒有因為風箏的事情而發生裂痕,他們之間的關系還不錯。
魯迅找了一個機會,約上弟弟見面交談,說著說著,便回憶起了童年,講起了那個風箏的事情。
可是令魯迅沒想到的是,弟弟居然這樣回答。文中的描述如下:
「有過這樣的事麽?」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麽也不記得了。
全然忘卻,毫無怨悔,又有什麽寬恕之可言呢?我還能希求什麽?我的心只得沈重著。
魯迅沒想到,弟弟居然根本沒把那件事當回事,甚至覺得那是理所應當的。弟弟根本就沒有覺得魯迅做得不對,何來寬恕可言呢?所以,文末魯迅寫道:
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並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去罷——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氣和冷氣。


魯迅當然覺得冷,因為他沒想到,弟弟居然如此的麻木。在封建宗族制度下成長的弟弟,早已習慣了父母的管控和長兄的命令。
在弟弟的眼中,哥哥把我心愛的風箏踩爛是自己的問題,因為哥哥早就說過不能放風箏,可自己不聽,被哥哥踩爛是應該的,因而也根本不記恨,還覺得理所應當。
為麻木感到悲哀
這難道不悲哀嗎?曾經中國的這種大家長,大宗族制度下,對孩子的壓抑和摧殘令人發指。父母包辦婚姻,兄弟間的等級和爭鬥,在這種制度下,孩子的天性根本無法釋放。
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必定是麻木的,毫無反抗精神的,容易成任人欺負的軟柿子。可反過來,這種制度又造就那些少爺們以及那些強硬的大家長們。
唯唯諾諾成了好孩子的標誌,絕對的服從和聽話成了「孝順」,難怪魯迅會感到如此的寒冷。他寒的是心。


如今,所謂的封建宗族制度似乎已經不存在了,可實際上,諸如包辦婚姻,強迫子女,長幼秩序,絕對服從等理念還影響著中國許多的家庭,尤其是農村。
魯迅的這篇【風箏】短小但寓意深刻,不管是那個年齡段都可以看,我給大家找出了【風箏】優質圖書連結,大家點選下面的卡片便可購買,價格並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