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丨重協同形成合力——全面深化改革的河北探索

2024-07-17新聞

重協同形成合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河北探索

「軌域上的京津冀」加速奔跑,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初具規模。

203個事項「同事同標」,京津冀政務服務互通互辦加速。

瞄準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等重點產業鏈,京津冀協同布局新質生產力。

河北找準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中的定位座標,采用協同的方法進行改革創新,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在河北展現美好圖景。

圖為3月28日拍攝的位於雄安新區的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總部大樓建設現場。(新華社資料片) 新華社記者牟宇 攝

頂層設計,破除體制藩籬

改革越深入,越要註重協同。

各區域、各領域的改革舉措相互協調、互相促進、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實作改革目標。

6月28日10時18分,廠通路潮白河大橋跨河主橋拱肋最後一個節段精準落在預定位置,標誌著廠通橋跨河主橋拱肋成功合龍。自此,全橋主體結構全部完成,進入橋面附屬結構施工階段。

波光粼粼的潮白河河面上,廠通橋跨河主橋的三組拱肋構成三組六個巨大的「舵輪」,寓意「啟航」,也寓意京津冀三地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

大橋建成後,全長約7.9公裏的廠通路將全線通車,成為京津冀「一小時通勤圈」的一條快捷新通道。

用協同的辦法建一座協同的大橋。2022年12月9日開工後,在建設過程中,京冀雙方聯手解決了工程中遇到的手續審批、方案制定等各種問題,保證了工程的順利推進。

註重協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確保改革順利推進的重要方法。

對制約改革發展的全域性、關鍵性問題,用協同的方式,有利於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實作一盤棋布局,進行體制機制上的頂層設計。

今年5月,2015年設立的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有了新名字——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

這家產業園,是協同機制創新的「探索先鋒」。

它在全國首開異地監管模式:企業在河北,監管屬北京,滄州生產「北京藥」。

這一創新模式,讓昔日的鹽堿荒灘,成為60家知名藥企的集聚地。

註重協同,才能站位全域、放眼長遠,提出前瞻性、系統性、整體性、貫通性的改革思路,更有效整合資源,激發發展活力。

隨著一系列創新性政策的出台,河北與京津在交通、生態、產業、公共服務等領域開始全面融合。

生態聯防聯控聯治,三地簽署【京津冀區域環境保護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協定】等檔,建立了10余項生態環保協同機制。

設立基礎研究合作專項,實行「揭榜掛帥」機制,科技創新券互通互用,京津冀協同創新步入快車道。

推動社保卡跨省通用,深化職稱互認,強化就業協同共享,京津冀持續打造區域人才一體化發展共同體。

…………

今年5月11日至12日,2024年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天津舉行,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論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共謀深入推進協同發展良策。

2023年三地黨政主要領導協商機制建立以來,「要事有統籌、任務有督辦、落實有專班」的工作體系不斷完善,各項工作跑出加速度。三地不斷深化協同,創新機制,形成了從決策到落實的完整體系。

站在協同角度統籌推進各項舉措,京津冀協同優勢正在轉化為發展的強大動力。

京津冀聯合繪制出協同發展的6條產業鏈圖譜,其中,河北牽頭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2條產業鏈。圖為4月2日,河北長安汽車有限公司新能源新品生產線上,工人在偵錯器材。(資料片)河北日報記者趙傑 攝

最佳化布局,釋放協同動能

註重協同,才能確保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在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今天,任何一項舉措都可能會對其他的改革產生影響,增強改革的協同性愈發重要。

位於保定高碑店的首衡河北新發地智慧冷鏈物流園,被稱為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大冰箱」。

作為北京農批產業疏解的首個專案,首衡高碑店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已成長為京津冀體量大、品類多、功能全的綜合性市場。

站在協同的角度最佳化布局,有助於促進區域合理分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形成聯動發展、互利共贏的新格局。

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關鍵是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

疏解的目的,是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2021年4月,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為首家註冊落戶雄安新區的央企。

如今,央企在雄安設立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200多家。

這些央企總部和二、三級子公司落戶雄安,加速推動創新資源向河北集聚。

註重協同,實作區域資源要素在更大範圍最佳化配置,有助於實作區域優勢互補,打造協同發展新的動力源。

保定中關村,是北京中關村京外第一家創新園區。自2015年成立營運以來,已吸引362家企業和機構註冊辦公,累計培育國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60余家。

從「北京研發、河北轉化」,到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過去主要在北京搞研發的專家們,如今有很多人一年中大半時間「泡」在保定的實驗室裏。

一個中關村,花開京津冀。

截至去年底,中關村企業在河北設立子公司、分公司累計5589家,投資額1015.01億元。

借助京津科技資源和產業優勢,河北加快培育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

目前,河北已建立「1+5+4+33」重點承接平台體系。2023年,河北吸納京津技術合約成交額同比增長101%,是2014年的12倍;京津專利技術在河北轉化1339次,同比增長74.74%。

最佳化三地分工布局,協同動能加速釋放。

北京的原始創新能力、天津的研發轉化能力與河北的科技成果套用能力有機融合,京津冀正在成為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引擎。

圖為6月13日,雄安新區劇村變電站內,移動抓槍式充電機器人利用AI演算法自動規劃最佳的充電路徑,為車輛自動充電。(資料片)河北日報記者耿輝 攝

要素整合,凝聚發展合力

註重協同,是一種工作方法,也是一種戰略思維。

1+1+1=3,這是算術試題的正確解法。用協同的思維謀篇布局,整合要素,凝聚合力,尋求的是「1+1+1>3」的效果。

6月16日,2024京津冀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招商對接會在廊坊舉辦,京津冀區域內外200多家汽車產業園區與整車、重點零部件及配套企業亮相。

2023年11月,京津冀首次聯合繪制出協同發展的6條產業鏈圖譜,其中,河北牽頭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2條產業鏈。

以鏈為媒,聚鏈成勢,意味著京津冀產業協同向全方位、深層次拓展。

圍繞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河北與京津在政策準入、場景套用等方面互聯互通,攜手「共享一條路」「共造一輛車」,進一步構建協作緊密的區域產業生態。

推進改革發展不能只顧眼前,也不能只顧自身,需要考慮整體利益、長遠利益,需要協同推進,增強舉措協調性,防止局部利益相互掣肘。

圍繞6條重點產業鏈,京津冀加強合作,形成200多項技術攻關清單,200多家招商引資目標企業清單,1000多家「鏈主+頭雁+配套」三級梯隊企業清單,為推動產業鏈協同提供了「底數圖」和「導航圖」。

在產業鏈圖譜引導下,汽車和機器人產業正加速聚合發展。

7月10日,在張家口南山汽車產業基地汽車零部件產業園(二期),天津千鑫有色金屬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落戶當地的首條生產線安裝完成,全部生產線預計10月底前建成。

該基地不僅吸引更多京津汽車零部件企業入駐,還積極融入京津整車制造供應鏈,共同做強京津冀汽車產業集群,實作合作共贏。

圖譜為綱,三地機器人產業也抱成一團。

5月10日,京津冀有關部門簽訂共建京津冀·「機器人+」產業園合作框架協定,這標誌著三地推動區域整合資源、互補短板、融合提升又有了一個突破口。

強化要素協同作用,改變單打獨鬥的方式,建立互聯互通的平台,讓「物理共存鏈」升級為「化學反應鏈」,才能發揮更大的創新效能。

與京津攜手建設40個醫聯體,實作河北設區市全覆蓋;

優質教育資源「跨省過河」,一批北京名校「牽手」河北;

打造養老服務示範區,推動醫康養協同,京津養老資源加快向河北延伸布局;

…………

站在新的起點上,深入推進協同發展,河北高質素發展的動能更加澎湃。

(河北日報記者 李冬雲 賈東亮 姜艷)

河青新聞網編輯張嘉怡 | 頻道主編耿碩 | 頻道監制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