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理論學術動態導讀」充分發揮數碼經濟的關鍵作用

2024-09-30新聞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註新中國成立75周年、「美好生活」、城鎮化、數碼經濟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曲青山:新中國75年的歷史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指出,新中國75年的歷史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為我們在新征程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了深刻歷史啟迪。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新中國75年的歷史啟迪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偉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人民群眾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新中國75年的歷史啟迪我們,黨和國家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新中國75年的歷史啟迪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麽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麽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新中國75年的歷史啟迪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新中國75年的歷史啟迪我們,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實作前所未有的提升。
摘編自【人民日報】
【李林:充分發揮數碼經濟的關鍵作用】
重慶郵電大學黨委書記、教授李林認為,以5G、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前沿技術廣泛套用,催生了眾多新模式、新業態,為經濟高質素發展註入強勁動力。要從多個層面謀篇成章、蓄勢發力。在產業層面,加強跨部門協同聯動,完善數碼經濟治理體系。加快數碼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和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加速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釋放數據價值潛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針對企業發展的需求,可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如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鼓勵企業加大數碼化轉型投入。完善數碼經濟相關標準體系,包括數據安全、私密保護、技術規範等,為企業數碼化轉型提供統一標準和指導。提升公眾數碼素養和技能水平,激發數碼消費需求。明確消費者個人數據的各環節權益,確保消費者能夠自主控制個人數據。加強對數碼經濟的市場監管執法,嚴厲打擊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如虛假宣傳、欺詐銷售、非法收集和使用個人資訊等。增強對演算法套用的監管,防止演算法在消費決策中的不合理使用和歧視性影響,保障消費者公平交易權。建立數碼經濟消費糾紛快速響應和處理機制,提高消費者維權效率和便利性。
摘編自【經濟日報】
【馬純紅:理解「美好生活」的敘事邏輯】
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省社會科學院(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分中心研究員馬純紅認為,美好生活話語敘事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奮鬥目標、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從歷時性與共時性相統一的時空維度看,美好生活呈現的是人們對更好生活狀態的追求從生存到發展、從溫飽到富裕、從物質層面到精神層面的動態發展過程,這一動態內容使美好生活成為一個兼具歷時性與共時性的概念,美好生活話語敘事的主題隨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不同歷史階段所關註的時空命題而不斷深化,敘事深度不斷拓展,呈現出敘事主題不斷演進的特征。美好生活話語敘事不是從天而降,也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有著深刻的理論基礎和基點,是理論和實踐表達相結合的敘事,是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為指導帶領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結果。在這一行程中,美好生活話語敘事的理論基礎不斷夯實,敘事厚度不斷豐富。美好生活敘事始終圍繞「人」這一主體而展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是貫穿美好生活社會歷史實踐的價值主線。在這一價值立場的指引下,美好生活話語敘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敘事主旨,從「個體美好」到「全體美好」,從「本國美好」到「世界美好」,敘事高度不斷提升,深刻彰顯出中國共產黨人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情懷。
摘編自【光明日報】
【潘毅剛:提升城鎮化率要堅持以人為本】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潘毅剛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是人基於效率選擇的結果,包括三個底層動力機制:一是更多就業機會驅動大量富余青壯年農業勞動人口從鄉村轉向城鎮。二是城鎮高於鄉村的收入級差,驅動人口從農業領域轉移到工業、建築業、服務業等非農業領域。三是城鄉公共服務水平糊品質、土地級差以及以住宅為代表的資產價值之間的財富差別,是城鎮化後期驅動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重要原因。我們要充分把握好適應城鎮化演變規律的制度改革方向。一是在尊重城鎮發展自發演化和人口自由遷徙的基礎上進行制度建構,把改革重心放在推動更大範圍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要素跨區域跨城鄉自由流動上。二是因地制宜,把提高經濟密度放在提高城鎮化效率的重要位置。三是加快突破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壁壘。城鎮化難點在農村,城鎮化發展紅利也應該分享到農村。要加大城鄉體制改革尤其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力度,為其他適宜在農村集聚的產業創造要素集聚條件,為先進要素流入農村、實作農村人口現代化開啟制度通道。
摘編自【浙江日報】
(光明網記者 李彬整理)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