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暗藏陷阱坑遊客!旅遊合約應該怎麽看?

2024-12-15新聞
謹防旅遊合約陷阱
日前,哈爾濱市文旅部門曝光5起旅遊違法行為。其中,某旅行社因涉嫌與旅遊者簽訂不規範包價旅遊合約被立案調查。這個案例擊中當下旅遊行業的盲點和痛點,說明規範旅遊合約的重要性。
旅遊合約往往成為遊客容易忽視的環節。咨詢時聊得興起,大筆一揮,刷卡繳費;待到糾紛發生,才懊悔當初沒好好看看合約。
旅行社組織和安排旅遊活動,應當與旅遊者訂立合約。關於旅遊合約,相關法律規定得清清楚楚:包價旅遊合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旅遊行程結束前,旅遊者解除合約的,組團社應當在扣除必要的費用後將余款退還旅遊者;旅行社不得擅自變更旅遊行程安排等。
保障遊客權益,難在合約規範和合約履行上。有的不法商家習慣在旅遊合約上動手腳,規避責任;有的在履行合約過程中「跑冒滴漏」,隨意更改路線、安排購物等;有的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遊活動,甚至未經特許經營旅行社業務;有的合約履行主體多,導致權責厘清難;有的虛列賬目,誇大支出,給退費設定各種障礙;有的旅行社設計以兜售「旅遊權益」為內容的合約,出現糾紛後辯解並非旅遊服務合約等。
同時,虛假宣傳多,監管難度大。現在商家轉戰網絡,利用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推銷旅遊產品。執法部門發現,網絡上存在非法招徠、虛假宣傳、擅自轉團、強迫購物、網絡引流等多種違法問題。
旅遊要輕松,合約先看清。一旦發生糾紛或者意外,旅旅合約是遊客維護權益的最重要憑證。目前基於拼團、轉團、地接等方式,實際履行合約的主體,可能並非當初簽訂合約的旅行社。因此,一方面,旅遊者應增強辨別能力,明確實際帶團主體是否有相應資質、服務標準是否符合原合約約定,否則,將面臨追責物件不清的問題;另一方面,對於大額的預付費式旅遊合約、明顯超出預期的「低價旅遊」合約等,一定要提高警惕,堅決抵制違法的「霸王條款」。
另外,在網上購買旅遊產品時,旅行者要弄清楚商家有沒有旅遊合約、內容是否規範等,特別是對於自媒體博主以自身體驗招募旅遊者的「經驗帖」「組隊帖」等,更應當仔細甄別,確保合法正規。
針對市場亂象,相關部門應持續依法規範旅遊服務標準,強化從業人員培訓管理,加強市場監管,嚴懲旅遊違法行為;特別是在權利救濟方面,需健全舉報投訴處理機制,完善各項制度,探索先行賠付等快速處理機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旅行社條例】規定了旅遊服務質素保證金制度,用於遊客權益損害賠償以及墊付緊急救助費用。據此,人民法院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如果認定旅行社損害旅遊者合法權益,旅行社又拒絕或者無力賠償,人民法院可以從旅行社的服務質素保證金賬戶上劃撥賠償款。
規範旅遊合約,為遊客權益護航。在期待旅遊「出圈」「長紅」的同時,我們更應註重營造健康、公正、透明的旅遊市場環境。相關經營主體應明白,與其搞花架子、耍嘴皮子,真心實意和優質服務才能吸引並留住遊客。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萬祥
流程編輯: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