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月12日電 題:展現新時代巾幗芳華的司法擔當——浙江省女子監獄先進事跡觀察
新華社記者齊琪、吳帥帥
忠誠鑄警魂,巾幗展擔當。
近日,「使命的力量」——浙江省女子監獄先進事跡報告會在浙江杭州舉行。記者了解到,浙江省女子監獄自1984年8月成立以來,已實作監管安全40年。
一代代女監人接力前行,以忠誠和熱情書寫著助力平安浙江、平安中國建設的芳華答卷。
絕食對抗管教,拒絕溝通交流,甚至一度想要輕生……面對罪犯張某的消極抵抗,監區教導員陳軍不斷翻閱檔案、查詢卷宗,努力尋找分析張某的「病因」。
因詐騙罪被判處長刑期、家庭破碎、兩個兒子失聯……找到問題的源頭後,陳軍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四處奔走,終於找到了張某兩個兒子所在的福利院,並為母子三人安排了影片會見。
當聽到兩年多未見的兒子在影片裏喊著「媽媽」,張某瞬間淚如雨下。
「陳警官說,兒子在等我,我要好好活下去!」在那之後,張某逐漸向陳軍敞開心扉,認罪悔罪接受教育改造。
在浙江女監,這樣以心換心、化解矛盾的故事還有很多。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只有甘於平凡的堅守。讓罪犯向上向善、改造新生,這就是監獄人民警察這份職業的價值所在。」一位女監民警動情地說。
浙江女監建監以來,獲得全國監獄工作先進集體、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多項榮譽,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集體二等功4次、集體三等功6次。
走進浙江女監,一幅名為【春暖花開】的絲繡作品,繡出杭州西溪濕地桃紅柳綠的春色美景。這幅由3名罪犯一針一線耐心繡成的長卷,凝結著她們的自我沈澱,也映照著民警的辛勤付出。
絲綢形成的過程,從「植桑養蠶」到「破繭成蝶」再到「雲錦織就」,與罪犯的教育改造全過程十分相似。記者了解到,浙江女監收押罪犯類別復雜,改造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為更好地進行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浙江女監結合女性罪犯特點,把具有杭州特色的絲綢文化融入罪犯日常改造。還透過開設絲繡、茶藝、剪紙等30余門特色課程,持續與浙江省文化館、浙江省殘疾人藝術團、浙江話劇團等單位共建合作,引入社會力量幫助罪犯習得一技之長,修習做人做事的規矩。
以文化喚醒心靈,讓罪犯在傳統文化中感受靜心與安寧,助推她們實作破繭成蝶,重獲新生。「改造好一名罪犯,不僅能挽救一個家庭,更能讓社會多一份安寧。」浙江女監監獄長章春英表示,在浙江女監,民警總是想盡辦法走進罪犯的內心深處,以法釋理、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引領曾經誤入歧途的靈魂,認罪悔罪、改過自新,並重新走上陽光大道。
同時,浙江女監持續推進執法規範化建設,以數碼賦能公平正義,開發套用「綜合執法辦案套用」平台,助力「平安」與「法治」一體推進。
從過去堆積如山的紙質文件資料,到如今以數碼法治改革「雙輪驅動」為牽引,讓數據多跑路,辦案少跑腿,依托政法一體化平台貫通,浙江女監實作了與公、檢、法、司等單位全流程智能化無紙化協同辦案,為法院、檢察院、監獄三方評判提供堅實證據支撐,平均案件流轉周期縮短50%以上,做到每一起案件都留痕可追溯。
數智賦能讓每一件案件都能經受住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此外,浙江女監透過常態化開展「開放日」「接待日」活動,建立「4321」案件評查機制,落實「一案一查一監督」等,更好地讓司法沐浴在公平正義的陽光之下。
沐光而行,行將致遠。
一代代浙江女監民警以細心、耐心、真心,化解一個個心結,點亮一盞盞「心燈」,以監獄「小平安」護航社會發展「大穩定」,為平安中國建設貢獻女監芳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