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首爾1月13日電(記者邵美琦 陸睿 孫一然)被停職的南韓總統尹錫悅方面12日表示,出於人身安全考慮,總統本人將不出席南韓憲法法院定於14日舉行的尹錫悅彈劾案首次正式辯論。
分析人士認為,尹錫悅不出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擔心一旦走出總統官邸就有可能被南韓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公調處)和警方逮捕。此前首次逮捕尹錫悅的行動因總統警衛處強烈抵抗等因素失敗。鑒於此,調查機關吸取教訓並做了更加充分的準備,有可能「出其不意」發起第二次逮捕行動,但能否成功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失敗原因
尹錫悅方面12日表示,總統出席憲法法院庭審需先解決安全和警衛問題。分析人士認為,這實際上就是要保證尹錫悅離開總統官邸出庭期間不會被公調處和警方趁機逮捕。
尹錫悅在總統官邸內能「確保安全」,靠的主要是總統警衛處。據南韓媒體披露,公調處3日首次嘗試進入總統官邸逮捕尹錫悅時,總統警衛處動用軍隊在官邸周邊構築了三道防線阻止調查人員進入。盡管調查人員設法突破了前兩道防線,但最終止步於第三道防線前。
1月3日,警察在南韓首爾龍山區漢南洞的總統官邸附近執勤。新華社記者 姚琪琳 攝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國際政治專業教授王生表示,總統警衛處聲稱首爾西部地方法院無權簽發對總統的逮捕令,公調處沒有逮捕總統的許可權,並以此為由堅決拒絕公調處進入總統官邸。與此同時,尹錫悅的支持者聚集在官邸外形成人墻,也令公調處有所顧忌。
除了總統警衛處的堅決抵抗和尹錫悅支持者的幹擾,推動逮捕尹錫悅的政治力量和國家機構未能形成合力也是首次逮捕行動失敗的重要原因。吉林大學國家發展與安全研究院副院長郭銳認為,在第一次逮捕行動中,在野黨、公調處及相關司法機構並沒有下最後的決心,而司法部門、憲法法院等也沒有進行有效配合,因此總統警衛處可以依據【刑事訴訟法】和【總統警衛法】實施「技術性阻攔」。
吸取教訓
鑒於上述失敗原因,南韓公調處和警方下定決心並做了相應準備,以期第二次逮捕行動取得成功。公調處處長吳東運7日表示,將第二次執行逮捕令視為最後一次嘗試,會以堅定決心執行。
針對首次逮捕行動中暴露出的執法許可權問題,公調處與南韓警察廳國家調查本部6日達成一致,將在南韓警察廳、公調處和國防部聯合設立的「共同調查本部」框架下,由公調處與警方共同執行逮捕令。
為充實逮捕行動的人手,南韓警察廳國家調查本部8日向首爾、京畿南部、京畿北部、仁川等首都圈所屬的4個警察廳發送公文,要求其配合動員安保和刑事機動隊等相關調查人員。此舉意在將有調查暴力犯罪經驗的刑警投入到第二次逮捕行動中。南韓媒體估計,能夠參加第二次逮捕行動的總人數將遠超1000人。
與此同時,警方也在對總統警衛處施壓。總統警衛處長樸鐘俊10日因涉嫌妨礙執行特殊公務到案接受警方調查並辭去警衛處長職務。他辭職後代行處長職權的警衛次長金成勛也已三次遭警方傳喚,雖均以負責總統安全工作無法離開崗位為由拒絕,但南韓輿論普遍認為,警方可能會對他采取申請逮捕令等強制調查措施。
1月10日,在南韓首都首爾,南韓總統警衛處長樸鐘俊(中)接受警方調查前回答現場記者提問。新華社/紐西斯通訊社 此外,首次行動時逮捕令的有效期限是公開的,即到6日截止,這使總統警衛處和尹錫悅支持者能更好地為抵抗抓捕做準備。而這一次首爾西部地方法院延長逮捕令後,公調處表示,為保障逮捕成功,逮捕令有效期將暫時不對外公開。分析人士認為,此舉令「保尹勢力」抵抗的難度增加,第二次逮捕行動可能在「出其不意」中突然展開。
勝算未知
盡管相關方面就第二次逮捕行動做了諸多準備,但實施逮捕仍有挑戰。
首先,總統警衛處做了更充分的抵抗準備,總統官邸周圍已被「要塞化」。官邸大門前交錯停放著數輛大巴形成「車墻」,大門和外墻上均布置了帶刺鐵絲網,院內疑似部署了可幹擾無人機的軍用車輛。
其次,南韓代總統崔相穆8日就尹錫悅逮捕令做出指示稱,政府機關之間不能發生肢體沖突或進一步升級的沖突。王生認為,崔相穆不是下令總統警衛處配合抓捕,而是不準政府機關之間發生肢體沖突,其實是在變相保護尹錫悅。
1月3日上午,南韓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工作人員和警方在首爾龍山區漢南洞的總統官邸大門外等待進入。新華社/紐西斯通訊社 此外王生認為,隨著時間拉長,在總統官邸聚集的民眾和執政黨議員越來越多。一旦與執行第二次逮捕行動的執法人員發生沖突,恐將爆發流血事件,這也會讓執法人員產生更大顧忌。
當前政治亂局已對南韓社會經濟產生較大影響,南韓民眾普遍希望混亂早日結束。在這一背景下,民意朝著有利於執政黨和尹錫悅的方向發展,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對執政黨國民力量黨的支持率領先優勢減小,贊成彈劾尹錫悅的民眾比例明顯下滑。這不可避免地會對博弈各方產生影響。
王生認為,如果第二次逮捕行動仍不成功,在野黨和調查機關可能會采取其他措施,包括彈劾崔相穆、起訴總統警衛處等。如果逮捕令再次失效,調查機關可能會向法院申請比逮捕令更為嚴厲的拘捕令,以便更有效地實施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