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很多國家都曾改革開放,但為何只有中國成功了?看看中國都做了啥

2024-02-16新聞

全國上下皆知,改革開放對中國經濟的推動舉足輕重,歷經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從封閉半封閉的狀態成功轉變為全方位開放,建立起開放型經濟體制,實作了走向經濟現代化的裏程碑式跨越。

改革開放對於中國經濟的推動作用到底有多大呢?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1978年美國的GDP約為中國的15.7倍,人均GDP更是達到了中國的68倍。

但是到了2020年,美國的GDP僅為中國的1.4倍,人均GDP也只超出了中國6倍。可以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創造了一個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但值得註意的是,上個世紀,實施過改革開放的國家並不只有中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印度也嘗試過,但結果卻是失敗的多,成功者寥寥。

那麽,為什麽中國能取得跨越式的進展,而其他國家卻只能放棄,甚至經濟因此而下滑呢?

冷戰期間,美國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該體系按照地位劃分全球經濟,美國掌控全球貿易,其傳統盟友或殖民地主要負責高端技術產業,而第三世界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則處在體系底層,主要負責生產廉價商品,用低廉勞動力支持美國及其盟友。

這套不合理的經濟體系導致全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為了縮小與國際社會的總體差距,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印度以及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開始經濟改革,巴西更是率先實行改革開放的重要步驟。

上世紀六十年代,巴西政府提出了「進口替代」策略,該策略主要包括兩個步驟:首先,限制部份初級產品的進口,然後利用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在巴西建立工廠,實作初級產品從進口到國產的轉變。

接下來,巴西政府將外資在巴西建廠所繳納的稅收和部份財政收入用於改善民生、投資本土企業,等本土企業達到中高端產業輸出的水平後,巴西會引導本土企業將初級產業擴充套件至中高端產業,從而全面實作「進口替代」戰略。

巴西的經濟改革潛力不容小覷。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廣闊的土地、稀有的礦藏和充沛的淡水資源,為巴西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周邊安全的環境和未開發的耕地也使得巴西在改革開放上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歷史上,巴西幾乎沒有遭受過嚴重的破壞,這也使得人們相信,只要稍加努力,巴西就有可能實作經濟的迅速騰飛。

根據數據顯示,巴西的經濟改革成果顯著,在最初的五年裏,巴西每年實作了高達11%的GDP增長,這種經濟高增速使得巴西像一塊磁鐵,持續吸引著鋼鐵廠、汽車公司、航空配件、冶金行業等資本投入。

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巴西民眾大量湧入城市,眾多農民也開始進城務工。當時,所有人都對巴西的未來充滿信心,如果你告訴一個巴西人他們的繁榮只是短暫的,那所有人都會認為你瘋了,這是不可能的。

然而,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在七十年代,巴西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石油危機的爆發導致工業成本的大幅上升,巴西的制造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在外資離開的情況下,巴西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下降,被迫暫停了補貼政策。然而,沒有政府補貼和高福利政策,巴西的大量工廠開始倒閉。

無奈之下,巴西政府只能開啟印鈔機來應對財政赤字,結果巴西的通脹率飛升到了15%,經濟陷入了停滯。這一時期,東亞四小龍正處於崛起的黃金年代,面對東亞工廠的高效生產,巴西的經濟發展直接停滯不前。

雖然巴西在過去幾年中實作了經濟的快速增長,然而其產業升級和提升的空間始終被美歐等西方國家掌控。巴西的技術大多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中,大多數巴西人民只能在低技術的勞動力崗位上工作。

早在70年代,巴西政府就曾提出建設超級水庫來解決電力需求,解決電力問題還能進一步推動巴西的經濟發展。為了實作這一計劃,巴西政府制定了亞馬遜流域水利大壩工程開發計劃,並積極尋求西方財團的投資。

然而,在巴西尚未完成水利開發計劃之前,美國便聯合了德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對其進行了譴責。他們指責巴西的水利開發已經對大自然造成了威脅,可能會引發地震、破壞地球磁場等各種負面情況。

盡管美國在道義上占據著優勢,但事實上,美國自己的水利開發程度已經超過了86%。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還指責巴西破壞地球環境,這種行為無疑是極其諷刺的。

盡管如此,美國還是成功了。在他們的阻攔下,巴西的水壩開發計劃被迫暫停,由於產能無法擴大,上升通道被限制,巴西的工業化行程最終只能宣布無限期停止。

沒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巴西,只能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掙紮,他們的百姓也只能在社會底層度過一生。

許多發展中國家,包括巴西,都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大潮。南非,這個全球聞名的富裕國家,也曾加入改革的行列。

南非和巴西一樣,有著天然的改革優勢。南非擁有好望角天然良港的位置,煤炭儲量占整個非洲的87%,此外還有黃金、鉆石、鈾和錳等硬通貨。

改革理應帶來成功。改革初期,南非經濟經歷了短時間的繁榮。從1961年到1980年,南非的人均GDP從454美元漲至2905美元。

南非政府利用資金流入反哺國內制造業,生產各種家電、汽車,甚至生產飛機、坦克和導彈,甚至還研發了原子彈。

盡管歐美不會坐視南非迅速發展,曼德拉執政後,歐美對南非提出了很多建議,例如降低金融門檻、取消貿易保護性措施,甚至要求南非放棄核武器研發專案,以避免國際社會的譴責。

這些提議聽上去似乎沒有問題,因此曼德拉欣然接受了,並按照歐美要求關閉了南非幾代人努力建立的核武器研究所,降低了關稅並賤賣了國有資產,取消了貿易壁壘,使非法難民和移民可以毫無顧忌地進入南非。

曼德拉的努力為他在國際社會贏得了贊譽,但南非的經濟卻因此遭受重創,現在已淪為貧窮國家,曾經的繁榮只是短暫的。

然而,在許多國家都失敗的時候,中國卻像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改革開放的成果日益顯現,無數國人透過改革開放賺到了第一桶金,本土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那麽,中國成功的秘訣是什麽呢?

當初,許多投身於改革開放浪潮的國家中,中國被認為是不太可能成功的一員。彼時,中國的經濟發展落後,自然資源的優勢並不明顯,因此當中國宣布進行改革開放時,許多國際"專家"持悲觀態度。

然而,結果卻讓他們大感意外。中國之所以能夠成功,其原因其實並不復雜。為了迎接改革開放的到來,中國在前30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這段時期內,我們一方面進行了土地改革,讓廣大農民朋友翻身,另一方面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掃盲運動,讓國民學會了識文斷字,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傳達後續的改革政策。

同時,中國也致力於基礎工業和農田水利的建設。只有打好基礎,擁有公路鐵路和現代化水利工程,我們的改革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然而,這個過程充滿了艱辛。在六七十年代,中國還沒有大型電腦械和開山工具,建設水庫和穿山公路只能依靠鋼釬和榔頭,用肩膀和扁擔挑土。

那時候,中國經濟貧困,薪金少的可憐,工作又累又危險,但父輩們沒有抱怨,他們默默地努力建設祖國,最終中國出現了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改革開放的雛形初現。

我們始終堅持獨立自主,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原子彈試爆成功和兩彈一星工程的巨大突破,使得我們有能力頂住歐美武力幹涉的壓力。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毫無畏懼地推進改革開放。

毫不誇張地說,正是由於前三十年的辛勤努力,中國人民的潛能得以在接下來的四十余年內充分釋放。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四十而不惑,國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