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歐洲多國外長和歐盟官員日前在柏林發表聯合聲明,表示贊成「繼續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這場由德國牽頭,歐盟和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參加的外長會議,日前在柏林舉行。有關「支持烏克蘭入約」的言論,就是此次會議結束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的一項重要條款。對此,有專家認為,德國此舉就是在「沖撞俄羅斯的紅線」。
眾所周知,俄烏沖突之所以會打起來,起因就是烏克蘭不聽勸告死活要加入北約,踩踏到俄羅斯的底線,進而引發這場曠日持久的沖突。時至今日,有關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仍然還是俄羅斯一條無法退讓的紅線,德國等北約國家若是踩踏這條紅線,極有可能會引發歐洲全面戰爭。所以說,德國這樣做,純粹就是在玩火。因為一旦北約因此與俄羅斯發生直接沖突,這種後果是包括德國在內的任何歐洲國家都難以承受的。
俄烏沖突的長期化,讓歐洲爆發全面戰爭甚至核戰爭的概率不斷飆升。近期,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支持烏克蘭使用西方武器襲擊本土,本身就已經踩到了俄羅斯的一條紅線。作為回應,俄軍隨後史無前例地動用高超音速中程導彈,打擊烏克蘭境內的軍工設施。盡管俄軍導彈沒有掛載核彈頭,但其恐怖的襲擊效果,就是俄方對北約發出的明確訊號:一旦北約國家繼續踩踏俄羅斯紅線,這種現代化防空系統難以攔截的導彈,在某一天可能會打到倫敦、巴黎或者柏林的頭上。
在如何結束沖突問題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日前給了北約兩個選擇:要麽在烏克蘭部署軍隊,基輔可以在不尋求現階段加入北約的情況下,與俄羅斯舉行和談。要麽就把基輔剩余的領土納入北約安全保障承諾的範圍,烏方可以在放棄奪回被占領土的前提下進行和談。顯然,德國等歐洲國家選擇了前者,原因很簡單,他們不願意在沖突未停止的前提下,把軍隊部署到烏克蘭境內充當俄軍導彈的合法打擊目標。
當然,德國等國承諾支持烏克蘭入約,就是為避免冒著與俄軍發生沖突的風險烏克蘭部署軍隊,這並不代表烏克蘭走進北約大門就毫無懸念。相反,這更像是歐洲人忽悠烏克蘭人的一種手段。原因很簡單,烏克蘭現在是戰時國家,其加入北約就等於在把其他成員國拖進戰爭旋渦,誰願意幹呢?更何況。北約想要吸納新成員,就需要獲得所有31個成員國的支持才能成事。但問題在於,當下的北約內部到底有多少個國家願意接納烏克蘭?估計澤連斯基心裏一點底都沒有。
另外,烏克蘭加入北約,還面臨一個巨大的障礙,那就是美國的態度。現在的美國仍在支持烏克蘭,但到了明年1月20日過後,美國還願不願意繼續支持烏克蘭,那就難說了。畢竟,美國候任總統杜林普在支持烏克蘭問題上態度非常消極。尤其是在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上,杜林普之前已經做出明確表態:反對烏克蘭現階段加入北約。顯然,在杜林普上台後,美國還會不會繼續為烏克蘭提供軍援,那是個未知數,
為什麽這樣說呢?盡管杜林普還沒有正式掌管美國,但他已經與俄總統普京「成功牽手」。據中新網報道,杜林普日前公開反對烏方使用美制導彈襲擊俄腹地,莫斯科隨後做出回應:與俄方立場「完全一致」。顯然,這應該是自俄烏沖突爆發後,美俄首次在涉及烏克蘭沖突的一些問題的看法上形成一致共識。這意味著在杜林普上台後,烏克蘭的這種權利將有可能重新被剝奪。而在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上,未來的杜林普政府更不可能同意了。
顯然,德國等歐洲國家外長開會,嚷嚷著要為烏克蘭開啟北約大門,那是騙人的鬼話,他們的主要目的,只不過是忽悠基輔繼續與俄羅斯「戰鬥到底」。因為誰都清楚,在北約大多數成員國是不允許一個處於戰亂狀態的棋子國家,會成為自己盟友的。更何況,杜林普和普京已開始眉來眼去,這就說明一個多月後的美國,可能只想讓沖突停止,不大可能會允許烏克蘭走進北約大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