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張藝 尹希寧
北京市市長殷勇1月21日在北京兩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含「青」量十足:幹事、就業、住房、育兒等與青年發展密切相關的話題在1萬字的報告中都有體現,也引發不少北京兩會代表委員的關註、建言。
教育、科技、人才是北京的優勢,更是北京率先實作中國式現代化的有力支撐。這些優勢持續高質素的提升一定離不開青年的助力,布局未來重點工作的報告拿出不少筆墨給年輕人,可以看到北京對年輕人誠意滿滿。
為各類人才提供各顯其能的創新舞台
報告提到,北京將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在引才、育才、留才上做大文章。實施戰略科學家特殊引才計劃,引進培養更多科技領軍人才、卓越青年科學家和傑出青年人才;支持共建產學聯動平台,深化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大力培養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和復合型人才。
事實上,「加強科技領軍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培養引進」已是北京2023年著力推進的一項工作。「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此次更被列入2024年北京重點任務清單,該領域明確了7條具體任務,是北京「聚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進一步壯大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重要部份。
報告還提到,北京還將完善人才落戶、住房等支持政策,更大力度保障各類科技企業引進優秀高校畢業生;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給予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為各類人才提供各顯其能的創新舞台。
北京一直高度關註青年科技人才的發展。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已經實作超過50%的專案由40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承擔,還在全國率先設立本科生「啟研」計劃。此前,首批資助的193位本科生,專案選題均聚焦基礎學科與前沿領域。這些年輕人中,97.4%經歷過實驗室培訓,73.6%發表過研究論文,科研潛力較大。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北京將擴大本科生「啟研」計劃專案試點範圍,將資助埠前移。打造「北京英才計劃」品牌,推動高校、中學聯合開設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前置培養課程。
一些代表、委員還從自己的行業領域關註青年成才。從一名打工妹成長為燒麥技藝傳承人,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前門都一處餐飲有限公司副經理吳華俠最懂得人才的重要性。
吳華俠十幾歲就來到北京打工,當時不善言辭的她熱愛手工,專註學習技藝,苦練本領,年紀輕輕就成為老字號的非遺傳承人,如今她在都一處已工作20多年,師傅退休後成了接班人。
「我最關註老字號發展和非遺技藝傳承,核心關鍵點都是人。」吳華俠說,人才短缺是當前非遺專案的共同難點,雖然目前職業教育越來越被重視,未來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人才來源。但現有的人才引進政策、職業發展前景、社會認可程度等因素仍無法吸引年輕人紮根一線、苦練技藝。
吳華俠建議,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未來可以鼓勵高校、中職和技校,與老字號企業共同培養各類適用的人才,為老字號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她還提出,鼓勵老字號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申報相應系列的專業職稱,探索開發老字號特有的職業工種的職稱評定、職業技能認定,將老字號傳承等特殊崗位骨幹納入各類高級別人才認定評定中,為這些核心技藝人員做好保障,讓他們更安心地去鉆研技藝,實作招人、用人、育人、留人的發展目標。
促進高質素充分就業
青年關心的就業、住房和生育也是北京今年要辦好的民生實事。
報告明確,促進高質素充分就業,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今年將促進12萬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實作就業、4萬農村勞動力就業參保,加強殘疾人就業保障,讓更多勞動者技有所施、才有所用、勞有所得。
審議、討論報告時,不少代表、委員對年輕人的就業話題都十分關註,尤其來自基層的代表、委員都發表了真知灼見,很多建議都來自一線調研。
不久前,北京市政協青聯團體曾對北京市29所院校的2024屆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抽樣調研,結果顯示其中22%的被調研畢業生有「慢就業」「緩就業」「不就業」傾向,這一群體中近九成「沒有職業規劃」或是「職業規劃不清晰」。
51%的被調研畢業生希望能夠得到有效的就業指導服務來解決求職擇業過程中的困難,82%的被調研畢業生會選擇透過資訊咨詢平台獲取就業咨詢。
針對調研結果,北京市政協青聯團體在此次北京兩會上送出了關於透過「就業畫像」提升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質素的提案,建議開發畢業生的「就業畫像」數據分析平台,能夠針對畢業生自身的成長經歷、專業水平、興趣性格、社會化能力、綜合就業能力等,依托數據分析,繪制個人化的「就業畫像」,為畢業生就業及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提供科學支撐,助力就業崗位精準匹配。
同時,北京市政協青聯團體還關註到了青年創業群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送出的關於對北京市青年創業發展工作的提案中,北京市政協青聯團體建議,搭建平台,加大對初創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
提案建議,擴大政策覆蓋面,降低申請門檻,加大對重點行業傾斜力度,聯合相關金融機構優先處理其短期貸款需求,精簡審批手續,允許合理展期。
北京市政協共青團和青聯界別還送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青年人高質素就業的提案。提案建議,相關職能在規劃編制、政策制定過程中,要著重考慮對青年參與實體經濟創新的支持。針對新就業群體日漸龐大,提案建議,擴大和完善個人能力的官方認證範圍,及時更新對新職業的官方認可和權威背書,讓青年人獲得更具時效和更為完善的職業評價和崗位認定,提升青年的職業獲得感和個人價值,尤其是對於新職業認定、新崗位確定和新能力驗證。
在關於促進首都高校青年群體就業的提案中,北京市政協共青團團體還建議,要高度重視關鍵領域、支柱產業人才「缺口」問題,堅持「引育並舉」,加強緊缺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建設,采取「訂單式」「客製式」人才培養新模式;將數碼經濟納入高等教育產業融合機制評價,構建和完善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體系。
心系青年人的安居樂業
一些民生工作也與年輕人直接相關,報告提到要完善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著重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今年將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7萬套,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8萬套。
2024年,北京將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加快普惠托育體系建設,新增普惠托位1萬個。2023年,北京新增普惠托位超過6000個。1月20日,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衛健委主任劉俊彩在 「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上表示,新增托位以公辦幼稚園下沈辦托為主,同時發揮各方力量,鼓勵街道、社區、單位等提供優質托位,並在降低收費、保質素上發力。
今年,北京還計劃新增中小學學位2萬個,持續深化「雙減」工作。2023年,北京新增中小學學位3.8萬個,實作義務教育學校「手拉手」結對全覆蓋。今年還將擴大通學公交試點範圍。在兒童就醫方面,北京將強化兒科服務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所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兒科門診。
報告中還有一些重點工作不直接帶「青」字,但卻與青年的安居樂業密切相關。例如,報告提出,北京要做優做大數碼經濟,更好賦能首都高質素發展。北京市政協共青團團體對青年消費場景布局及消費活力空間特征展開調研,發現北京青年消費活力存在明顯的空間異質性,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同類別服務設施的空間集聚區域有差異,與青年居住分布存在一定錯位,消費空間布局有待進一步最佳化。
在關於最佳化青年消費空間布局的提案中,北京市政協共青團團體建議,商務部門加快構建「國際消費體驗區、城市消費中心、地區活力消費圈和社區便民生活圈」四級商業消費空間結構。此外,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在青年聚居區域開拓新的消費商圈;創造青年消費新特色,著力提升旅遊景區以及環球影城、歡樂谷、798等文創園區影響力,提供高品質、沈浸式購物體驗,帶動青年消費業態升級,打造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特色消費地標、融合消費打卡地、品質消費生活圈等。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