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目前已知的精神疾病有400多種,最常見的有精神分裂癥、躁狂、抑郁、焦慮等。其中抑郁癥是公眾比較熟悉的,發病率和復發率都較高。
愛笑的人也會得抑郁癥嗎?抑郁癥是不是想開點就好了?一文讀懂。
抑郁癥的癥狀多種多樣,個體差異很大,大致可以歸為五類表現。
心境低落是最核心癥狀,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和心態悲觀,程度輕重不等。
思維障礙是第二個典型癥狀,患者常感覺思維變慢、腦子變空,反應慢、記不住事情。思維內容多悲觀消極。
第三個典型癥狀是意誌活動減退,表現為沒有意願和動力做事。比如生活懶散,不願社交,長時間獨處。
第四個典型癥狀是認知功能損害,主要表現為記憶力下降,總是想悲觀的事。
第五個是軀體癥狀,包括睡眠障礙、乏力、食欲減退、疼痛等。
「陽光、微笑的人就不會得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誤解。有些帶有抑郁情緒的人把自己抑郁的一面掩飾起來,戴著微笑的面具,讓人以為自己生活愉快,使抑郁癥狀更難被發現。
很多人認為,抑郁就是「心情不好」,可以到外面散散心、想開一點。專家提醒,抑郁癥不是想開點就能解決的。作為抑郁癥患者的家屬,需要多理解多傾聽患者,不要指責,也不要盲目建議和鼓勵。盡力帶著愛去看護抑郁癥患者就是最好的應對辦法。另外,要相信專業醫生的治療方案,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心境過山車
你不了解的「雙相情感障礙」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人覺得自己情緒低落、煩躁失眠、食欲減退就是抑郁癥,當做抑郁癥治療後病情並沒有好轉。實際上,還有一種疾病,和抑郁癥癥狀相似,但是治療方式上卻不同,這就是雙相情感障礙。
在同濟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記者遇到了23歲的女孩北茉,作為一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她說發病之初,自己和家人都沒有意識到有什麽問題。
患者北茉:當時高中睡覺的時候還會想象自己在參加自主招生,很興奮,覺得自己講得很好,去面試上紐大,英文版也有,睡了一半很興奮地去找我爸,說我把面試都準備好了,我爸不知道那時是什麽心情,可能就覺得有點莫名其妙。
經歷了短暫的興奮之後,北茉毫無預兆地迎來了心境的巨大逆轉。她出現沮喪、抑郁、焦慮、失眠。
患者北茉:心情很低落,不是能控制的情緒。失眠,見到人很緊張,沒什麽動力,覺得一些新的任務難以去完成,又生病,就很容易崩潰。
不容忽視的
「雙相情感障礙」
了解北茉出現的狀況後,北茉的父母也上網尋找了一些心理方面的相關資料,認為北茉得的是抑郁癥。在到精神專科醫院進行就診後,一家人才知道,北茉得的是雙相情感障礙。
專家介紹,如果說正常的情緒是一條直線,當一個人情緒高於正常,且超過一定範圍時,就是躁狂的發作;相反低於正常情緒,則是抑郁發作。在整個病程當中既有躁狂又有抑郁,臨床被稱為「雙相情感障礙」,北茉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同濟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 主任醫師 陳發展:雙向情感障礙是我們臨床精神高比較常見的一種嚴重的精神障礙。它在臨床主要表現是以情感高漲、自我感覺良好的躁狂狀態,與情緒低落、自我評價比較低的抑郁狀態,交替或同時出現的一類或者一組精神障礙,是一個偏生物學基礎為主的重型精神障礙。可能在三四個月前或一兩個月前,有興奮、話多、思維敏捷的躁狂狀態;可能在一個小的壓力事件下,甚至沒有壓力事件,或隨著季節轉換,迅速就進入了抑郁狀態,變成了情緒低落,覺得自己很糟糕,無望無助,甚至生命也沒啥意義。如果這些躁狂狀態持續了7天以上,抑郁狀態持續14天以上,就可以診斷為雙向情感障礙。
專家介紹,雙相情感障礙好發病於成人早期,但近年也呈低齡化趨勢。研究表明,中、重度雙相情感障礙人群患病率為1—2%,有早發遺傳現象,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親屬患病率高出一般人群10—30倍。部份雙相障礙患者發病形式,具有一定季節性,夏季躁狂、初冬抑郁。在臨床上,有很多患者是在抑郁癥狀期間選擇就診,專家提醒,診斷時應結合其過去個性對比、周圍環境反饋和持續時間綜合判斷,以免誤診為抑郁癥。
同濟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 主任醫師 陳發展:首次發作首次治療,以心境穩定劑為主,如果有嚴重抑郁也可使用抗抑郁藥。首次治療服藥周期要在兩年以上,可以有效預防和降低復發率。如果首次治療服藥周期低於兩年,大概80%的患者在5年內都會出現復發,甚至可能出現更嚴重的後果。雙相障礙的患者還是需要規範化治療,絕大部份都可以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