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持續至今,隨著多方幹預,局勢變得愈加復雜。日前,一則新聞讓美西方媒體紛紛炒作「中國援助烏克蘭,激怒俄羅斯」,而俄羅斯海關也的確扣押了中國運往波蘭的貨櫃,而且貨櫃裏的東西,驚動了莫斯科。
【中國貨櫃被扣押】
俄羅斯扣押中國貨櫃
據俄新社報道稱,俄羅斯後貝加爾斯克海關工作人員在檢查一列貨運列車時,發現有8個貨櫃內裝載的東西與報備內容不符。據訊息人士透露,列車在檢查過程中,海關人員發現貨物報備的是運動服,但這些所謂的「運動服」在織物密度等參數上與常規運動服存在明顯差異,也就是說,裏面很可能夾雜了其他東西。於是,俄羅斯海關當機立斷扣押了這批貨櫃,並進行了開箱搜查。
果不其然,貨櫃內裝載的是印有「烏克蘭軍隊標誌」的制服。值得註意的是,這些軍服上沒有任何制造商的標識資訊,唯一的標記是清晰的「烏克蘭軍隊標誌」和詳細的收貨地址。考慮到當前俄烏沖突的背景,此事迅速引起了莫斯科的註意,並且俄相關部門扣押了這批貨櫃,並進行了調查。透過目前俄方公布的訊息,這批貨櫃可能會被扣押至少一周,因為俄方需要大概一周時間來弄清楚此次事件背後是否存在其他隱情。
【俄烏沖突】
盡管俄羅斯官方經過調查後表示這是一起正常的商業往來,未發現任何異常情況,但美西方媒體聞風而動,迅速放大解讀此事,並展開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立場的炒作,聲稱這是中國在援助烏克蘭。此類報道無疑是企圖借此事來攪弄輿論,挑撥中俄關系。但客觀來說,美西方的炒作反而暴露出了其專業素養極其糟糕。
美西方媒體的不專業,暴露無遺
首先,這件事本就不是什麽大事,雖然當前局勢復雜,但從俄方給出的結論看,這批貨物很可能是由某些私人企業進行發貨,是企業之間的正常交易,而且這批軍服雖然有烏克蘭的標誌,但也可以視為民用商品。這和國家立場沒有關系,也不是敏感的殺傷性裝備,根本不能稱之為所謂的「軍事援助」。
【俄軍裝備防彈衣】
其次,俄烏沖突爆發後,類似的正常民用產品交易,已經發生過不少,且俄烏雙方都使用過中國民用產品,尤其是民用無人機和防彈衣。以中國產民用無人機為例,這些器材原本設計用於娛樂或商業攝影等非軍事領域,然而,俄烏士兵在購買之後,將其改裝成了軍用。俄方此前曾展示了其繳獲的中國民用無人機,並表示了高度評級。
再看防彈衣,去年11月,一名俄軍士兵在社交媒體上釋出了一段影片,聲稱自己自費購買的中國防彈衣在戰場上救了他兩次,為他擋住了120毫米迫擊炮彈彈片和5.45毫米口徑子彈的傷害。事實上,俄羅斯也由於防彈裝具產能不足、財政吃緊等原因,在不能短期內給士兵配齊防具的情況下,允許軍人自費購買一些裝備,包括但不限於防護裝備、望遠鏡和槍械瞄準鏡。
【俄軍身穿防彈衣】
如果按照美西方媒體「賣衣服等於軍援」的邏輯,是不是也要炒作「中國援助俄羅斯」?這根本就說不通。更何況,這些民用產品的本質就是民用,即使他們被改裝,在戰場上發揮了額外作用,也與賣家無關,簡化地將中國的商品出口視為對俄羅斯的軍事支持,不僅毫無邏輯,還漠視了商品自身內容,絲毫不專業。
最後,沖突爆發後,中方已經多次強調了中立立場,沒有為俄烏任意一方提供軍事援助,甚至在戰場上出現中國民用無人機之後,中國商務部還對出口無人機與無人機器材的參數進行了限制。可以說,中方的立場已經表現得很清楚。而且,俄方也很明顯沒有揪住這件事不放。之所以俄羅斯官媒會特意報道此事,其實是一種暗示,暗示要對一些民用產品的出口加強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