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加速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是當前及未來發展時期的重要時代命題。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質生產力形成正以指數級速度展開。而這個過程中,采取積極的措施,統籌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化發展尤為重要。
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呼喚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統籌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期間指出,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質生產力」的概念作出了全面闡述,提出「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素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對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科學的指導作用。
按照傳統生產力的概念,組成生產力系統的要素包括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物件。顯然,新質生產力是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物件及其最佳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的。從這個角度講,加速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實作生產力三要素的躍升,離不開教育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也必然需要教育、科技、人才的一體發展、統籌推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素,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教育科技人才發展:取得的成就和面臨的制約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教育、人才是加速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中國科技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戰略高技術領域、基礎前沿研究等上都取得了新突破。如國產大飛機C919、國產大型郵輪、外貿「新三樣」已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中國量子電腦「九章三號」,只需百萬分之一秒,就能求解現有超算200億年才能解出的特定數學問題。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超過3.3萬億元,是2012年的3.2倍,居世界第二位;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4%;研發人員全時當量居世界第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顯示,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元上升到2023年的第12位元。
從教育和人才支撐看,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中國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完成率差距在不斷縮小。2023年,中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1.1%,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1.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60.2%,總體發展水平為世界中上水平;公共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始終保持在4%以上;教育與經濟匹配度也有了較大提升。
但必須看到,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還不適應高質素發展要求,存在著短板和弱項。如,中國在中高端科技供給能力上與已開發國家比仍存在明顯差距;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有所欠缺。現階段,中國基礎研究占研發投入的比重在6%左右,仍低於歐美已開發國家15%-20%的水平。要增加原創性基礎研究的前期環節投入,逐步實作支撐產業升級引領前沿技術,加大源頭技術儲備。人才方面也要逐步形成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的有效機制,為人才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實踐探索和政策建議: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形成良性迴圈」。這也是加速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目前,一些地方及單位在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在對廣州的調研中發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的做法是,在育人上基於專案開展產教融合培養,在科創上基於產品需求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創新,在轉化上基於「合夥人」模式進行全鏈條科研成果轉化;同時,基於激勵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制度,鼓勵科研創新的同時,提高了人才培養質素。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則透過構建「政府所有、大學管理」的協同管理機制,建立了「需求-任務-團隊」科研模式,搭建起了全方位人才培養網絡體系,取得了積極成效。對長三角地區的調研發現,以產業創新需求為導向,引領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長三角模式」,如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註重在「產學研用融通-產教科教融合-科創產融結合」各環節發力,因地制宜,依據不同環節特點發展新質生產力,取得成效的同時,也為各地或不同環節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有益借鑒。
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推進,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是時代的一篇大文章。一方面,要使得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同步推進,形成協同發展的良性迴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的,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內在一致、相互支撐。要充分發揮教育的先導作用,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人才,而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要進一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加快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隊伍。科技創新方面,更要在加強自主創新研發、構建「國家隊+地方隊+企業隊」的科技創新體系、最佳化科技創新戰略布局等上全面謀劃,同時,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逐步打造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科研人才隊伍。另一方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推進,也離不開「小處」著眼,要積極鼓勵不同層面不同主體勇於創新大膽探索。如上面提到的,在一些高校,就可以根據學校爭取到的專案,根據當地實際需求,進行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同時,積極開展面向市場需求的研發和成果轉化,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
(作者趙玉雙系北京資訊科技大學計算中心副主任、高級實驗師;常興華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部副主任、研究員)
趙玉雙 常興華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