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近期在國際舞台上的高調表態,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註。他和綠營其他成員似乎在急切傳達「台獨」理念。賴清德甚至公開喊出了「祖國論」,為新的獨立計劃鋪路,這種做法無疑在兩岸局勢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與此同時,綠營支持者中的代表人物,著名統派黃智賢的弟弟蘇紫雲,也積極為賴清德月台,宣稱美國在台海沖突時會迅速介入。他聲稱,美國具備強大的機動性,可以在45分鐘內向台灣提供空中支援,全面軍事介入也只需要6小時,第七艦隊更是能在24到48小時內抵達台灣周邊海域。蘇紫雲似乎堅信,美軍的行動能力足以在短時間內打破解放軍的封鎖,有力支持台灣抵禦大陸的武力威脅。
然而,這個觀點存在一個關鍵前提,即美國是否真的會冒險軍事介入台海。近期,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卡馬拉·哈裏斯的發言無疑給賴清德和蘇紫雲澆了一盆冷水。哈裏斯在面對媒體采訪時,首次闡述了她的台海立場。當被問到如果中國大陸對台動武,美國是否會出兵時,哈裏斯的回應是,美國必須確保維持「一中政策」,並支持台灣的自衛能力,同時強調台海的航行自由和與大陸軍事溝通的重要性。
哈裏斯的言論表明,美國在提供軍事協助方面的立場相當謹慎。她沒有直接承諾美軍會出兵,而是著重談及維持美中溝通和支持台灣自衛的必要性。這暗示了美國願意提供軍備援助,提高台灣的自衛能力,但全面軍事介入台海沖突的可能性並不大,畢竟出兵與大陸發生全面軍事沖突的風險太大,不在美國的優先考慮之內。
這種立場在美國民意調查中也得到了印證。最新調查顯示,51%的美國受訪者認為應該鼓勵台灣維持現狀,58%的受訪者明確反對在台海沖突中派兵援助台灣,擔心這樣的行為會直接引發中美戰爭。這種觀點反映了美國社會在台海議題上的謹慎態度,不願輕易承諾軍事介入,避免卷入台北與北京的潛在沖突中。
哈裏斯和美國民眾的立場無疑令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感到失望。盡管台灣民進黨將防務預算提高到GDP的10%,與大陸的軍事力量相比仍然相形見絀。如果解放軍采取武力行動,沒有美日等國的實際軍事介入,台灣在短至一周、長至一個月的時間內可能會被大陸控制,實作兩岸統一是遲早的事。
台島戰略學者羅慶生對台海局勢作出三點判斷。其一,無論誰當選美國總統,都會繼續維持台海的「戰略模糊」政策。其二,不論是杜林普還是哈裏斯,對中國的態度趨於緩和。其三,美國現階段希望避免台海沖突,賴清德上任後的對抗性策略令人擔憂。這些觀點揭示了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戰略考量,維持模糊政策,避免直接點燃中美對抗的火藥桶。
台海作為中美潛在沖突的高風險區域,美國如何處理台海問題顯得尤為關鍵。在現代戰爭模式下,中國強大的洲際彈道導彈系統對美國本土構成了潛在威脅。美國出於自身安全與利益考慮,不願輕易介入台海。哈裏斯和杜林普都明白,實際出兵台海將會把美國拖入極度危險的境地。
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的獨立政策顯然沒有考慮到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真實態度。即使將台灣防務預算大幅提升,與大陸的軍事能力相比依舊差距巨大。如果沒有外部力量的實質性介入,台灣面對大陸的武力威脅時,其防禦能力顯得微不足道。台灣政客們一味依賴美國的幫助,事實上並不現實。
賴清德等人沒有意識到自身的脆弱性。一旦大陸決意采取行動,台灣在短時間內便會失守。兩岸實作統一將是大勢所趨。聯想到哈裏斯的表態,美國即使提供一定的軍事支持,避免全面介入仍是首選策略。賴清德向國際社會傳達的獨立資訊雖然引發關註,但實際效果有限。
最近台海局勢的發展顯示,解決問題的根本在於兩岸的共同努力,透過對話與合作而非軍事對抗,實作和平統一對雙方都是有利的。繼續挑動對抗情緒,只會加劇台海的緊張局勢,埋下更多沖突的隱患。民進黨當局若一味追求獨立,忽視大陸的強硬立場,最終只能導致台灣陷入更大的危險。
台海局勢的復雜性和敏感性決定了各方需要謹慎應對,任何一方的極端行動都會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美國雖然在國際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面對中國崛起和中美關系的深刻變化,美國的政策也在逐步調整。台海問題不僅僅關乎兩岸關系,更牽涉到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任何輕率的舉動都會對世界和平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維持台海戰略模糊政策,避免明確表態是否出兵,既是一種事實上保護自身安全的策略,也反映了其不願被卷入更大規模沖突的態度。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需要認識到,台海問題的解決不能僅依靠外部力量,而應透過兩岸間的直接對話尋求和平共處的途徑。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最終決定台海命運的還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選擇。
未來,台海局勢將如何演變,取決於各方態度和行動。維持和平穩定是每一方的責任。在現有復雜局勢下,以和平為目標進行對話與合作,是避免戰爭和沖突的唯一明智選擇。透過雙方共同努力,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建立互信機制,推動兩岸關系向前發展,才是解決台海問題的根本途徑。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步都需要慎重考慮,以和平為重,全力避免任何可能導致悲劇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