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描繪「20+20」產業空間布局藍圖
12月19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市工業和資訊化局、深圳市科技創新局釋出 【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空間布局規劃(2024—2035年)】 。該規劃已經深圳市政府審議同意,規劃範圍為深圳市行政轄區的陸域國土空間,規劃同時對深汕特別合作區的產業空間布局提出規劃指引。
該規劃以【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為引領,以現代化產業園區建設和存量空間盤活為核心抓手,以滿足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發展需求為落腳點,整體謀劃深圳面向2035年中長期發展的產業空間布局,最佳化細化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空間範圍,統籌布局20大科技創新集聚區,形成「20+20」的產業空間總體格局,並進一步強化先進制造業園區空間保障,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高品質空間保障,更好服務深圳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深化先進制造業園區布局
以【深圳市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空間布局規劃】為依據,【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空間布局規劃(2024—2035年)】落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銜接法定圖則工業用地布局,結合全市重大產業專案選址及可釋放工業用地潛力分布等情況,
局部最佳化細化先進制造業園區空間範圍,在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鹽田、大鵬新區、深汕特別合作區等8個區布局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制造環節集中布局,總用地面積約333平方公裏。
園區依托各自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明確差異化的產業發展方向,實作錯位協同發展,重點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與未來產業生產制造功能,可相容必要的研發及生產性服務功能,具體產業發展方向應符合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布局要求,以產業主管部門釋出的相關檔為準。
統籌科技創新集聚區布局
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創新空間格局,【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空間布局規劃(2024—2035年)】統籌深圳國家高新區、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等教育校區等空間布局,銜接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空港會展海洋新城等重點片區規劃,結合詳細規劃城鎮單元劃定及產城融合要求, 統籌劃定科技創新集聚區空間範圍,在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等9個區布局20個科技創新集聚區,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研發環節及各類科技創新資源集中布局,總用地面積約192平方公裏。
集聚區依托各自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明確差異化的產業發展方向,實作錯位協同發展,重點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與未來產業總部、研發功能及配套的生產性服務功能,可相容必要的生產制造功能,具體產業發展方向應符合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布局要求,以產業主管部門釋出的相關檔為準。
助力打造先進制造業新高地
根據【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空間布局規劃(2024—2035年)】,到2025年,基本建成辨識度高、集群集聚、承載力強的先進制造業園區體系和創新濃度高、經濟密度高、服務水平高、人文活力高的科技創新集聚區體系,制造業壓艙石地位進一步鞏固,科技創新驅動力顯著增強,助力深圳經濟高質素發展。
到2035年,全面建成集約高效、融合輻射、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示範效應的先進制造業園區和科技創新集聚區,匯聚形成產業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助力打造深圳先進制造業新高地,支撐深圳建設成為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此外,2022—2025年,先進制造業園區內釋放工業用地規模不低於32平方公裏;2022—2035年,先進制造業園區內釋放工業用地總規模力爭達到59平方公裏。到2035年,全市工業用地占建設用地比例不低於20%;全面建成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和20個科技創新集聚區,總規模約525平方公裏。
(來源: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