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李白是李建成的後代——唐太宗和大哥的真實故事39

2022-06-25新聞

前言:歡迎挑錯,但不要空談和跑題,請具體說明,此文哪一句話錯誤。

第一節 太子部將的奇怪投降

我們上一回說到:中國最偉大的軍事家李建成,他的後代,出了中國最偉大的文學家。是哪個文學家呢?李白。我知道你很驚訝。不要著急,我們慢慢分析。

史書寫,李世民在殺了兄弟後,又殺了大哥的五個兒子、四弟的五個兒子。但這是掩人耳目,他放過了大哥的一個兒子。

建成遇難後,東宮的兵將很忠心,在馮立、薛萬徹的帶領下,攻打玄武門報仇。馮立的一句感嘆十分經典:「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舊唐書·馮立傳】)足以流傳百世,作為為人處世的楷模。失敗後他們逃亡了。

當時,反賊正忙著穩定局勢,忙著接收大唐的遼闊疆域,先把自己的寶座坐穩再說,所以根本顧不上去追殺他們。那個時代和現在不同啊,不像現在社會管控十分嚴格。皇權不下縣,鄉村是處於自治狀態。再加上太子長期的勢力影響,他們完全可以從容地逃掉,隱姓埋名地活下去,甚至有可能號召外地的將士,起來誅殺反賊。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們沒有多久,就主動走出來,向李世民認罪,李世民赦免了他們,此後他們為李世民效力、開疆拓土。

這個反轉實在是太大了!太不正常了。

而且,馮立在投降時的表現不正常。當時李世民是嚴厲斥責他,居然敢在玄武門之變時,帶兵來攻打我。按說,既然你已經投降了,就應該服軟,被皇帝罵幾句有什麽不能忍受的呢?可是,他一點都沒有服軟的態度,反而對李世民直言頂撞,然後伏地大哭,悲痛得控制不住自己。而李世民居然生不出脾氣、來懲治他。

薛萬徹則更加怪異。他為李世民效力多年後,李世民把自己的一個妹妹,丹陽公主,嫁給他。可是,他很蠢,公主又很害羞,所以夫妻幾個月沒有同床。李世民得知後,把他們夫妻叫進宮來喝酒,叫了其他的駙馬,傳授薛萬徹夫妻之道,然後和他做一個「握槊」遊戲,故意輸了自己的配刀給薛萬徹。所以公主被逗得開心了,和薛萬徹同車回府。

【新唐書·列傳第八·諸帝公主】:「丹陽公主,下嫁薛萬徹。萬徹蠢甚,公主羞,不與同席者數月。太宗聞,笑焉,為置酒,悉召它婿與萬徹從容語,握槊賭所佩刀,陽不勝,遂解賜之。主喜,命同載以歸。」

後人都把這個,當做一件趣事,作為茶余飯後的談資,卻沒有冷靜思考:薛萬徹又不是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幼稚孩童。他是出身隋朝的貴族,然後又追隨唐朝太子多年,已經40多歲了,怎麽可能會蠢到這個程度,連夫妻是什麽意思都不懂?

真是魔鬼藏在細節裏啊!

第二節 太子血脈是如何保存的?

很明顯:馮立和薛萬徹,要以死報答太子的知遇之恩,本來是寧死也不投降,但是後來為了某件事情,投降李世民,內心非常痛苦、抵觸。甚至在很多年以後,你把公主嫁給我,我仍然在抵觸。世民對他們也是理解的,所以,即使被馮立當面頂撞了,即使被薛萬徹抗婚了,也不會發脾氣。

這就奇怪啦!是什麽事情,會讓兩個連命都不要的人,強忍心中的痛苦,做出這麽大的反轉,去投降死敵李世民?而且,這個事情還被李世民從史書中隱瞞!

這個邏輯其實不難分析:他們可以為誰命都不要,同樣,他們就可以為誰,做出自己寧死都不想做的事情。這個誰,毫無疑問就是太子。

問題是:太子已經遇害了!他們還能為太子做什麽呢?

李世民殺侄兒後,還搞了一個「絕屬籍」,就是把建成、元吉的後代都排除出唐朝的宗室。奇怪啦:如果後代都殺絕了,還有什麽必要「絕屬籍」呢?此地無銀三百兩。自然會讓人聯想到:建成的後代沒有被殺光,有人逃出去了,所以李世民要把他們,排除出唐朝的宗室,含義就是向大唐的官民宣布,他們雖然逃出去了,但沒有繼承權了,你們就斷了這個念頭,別再想著去擁戴他們來奪皇位。

結合第34回、第35回,我們做如下推理:李世民不僅得不到唐朝將士的擁戴,也不受父皇的喜愛。他即使暗殺了大哥,把刀架在父皇的脖子上,而且做出令人作嘔的表演,吮吸父親的乳,想用親情打動父親,但父親仍然拒絕傳位給他,只是丟給他一個鄙夷的眼神。大哥的忠實部下已經逃出了長安。他們不是為了自己的保命逃生,他們是去號召外地的駐軍,回京誅殺逆賊。逆賊驚怒交加,如同坐在火山口,心一橫,把大哥和四弟的十個兒子抓到老父親面前,命令部下:「給我殺這個!」

刀光一閃,一個稚嫩的頭顱滾落在地。

老父親心膽俱裂,但沒有說話。

逆賊的手舉起,猛地揮下,大喝一聲:「再殺一個!」

「爺爺救我!爺爺……」話音戛然而止!

李淵老淚縱橫,混雜著濺到臉上的鮮血,流進了他的胸膛。

…… ……

「父皇,這可是最後一個了。是你最寶貝的大孫子,是我最寶貝大哥的最後一個兒子了。只要你傳位於我,並為我招降馮立、薛萬徹,我保證放過他。」李世民的面目,已經猙獰得如同一個魔鬼。看到老父親沒有答話,他的手再次舉起。緩緩舉起。

李淵崩潰了。

他跪在地上,抱住了世民的大腿:「不要殺了,不要殺了。你這個畜牲,你就不怕入地獄嗎?」

「為了皇位,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此。」

世民一腳踹開老父親:「少給我廢話。你傳是不傳?」

「我傳,我傳!我傳給你這個畜牲。」

馮立、薛萬徹逃出長安後,才反應過來,自己情急之下,居然把太子的兒子都忘了。然後接到老皇帝的詔書,得知屠殺情形,他們痛心疾首。為了保住太子的血脈,他們只好向逆賊屈服。但他們的內心,是十分抵觸逆賊的。所以,馮立在投降時的表現很不正常。李世民斥責他時,他一點都沒有服軟的態度,對李世民直言頂撞,然後伏地大哭,悲痛得控制不住自己。所以,當李世民嫁公主給薛萬徹、意圖籠絡時,薛萬徹拒絕與公主同床。不是他真的愚蠢到這個程度,連夫妻是什麽都不懂。他只是完成自己的承諾,來為逆賊服務,但要接受逆賊的熱情籠絡,他的內心過不了這個坎。

而逆賊也遵守承諾,釋放了大哥的最後一個兒子,同時把他革除宗室,免得引起後患。

第三節 李白的身世自述

那麽,有什麽證據,推斷李白就是李建成的後代呢?

1)李陽冰的【草堂集序】。

李陽冰是李白所認的族叔。在唐代宗寶應元年的冬天,李白臥病其家,生命垂危之際,將所存詩文手稿,交給李陽冰去編訂、作序,就是這本【草堂集序】。其中介紹李白的身世: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

李陽冰作序時,李白還健在,所以這個身世,肯定是李白告訴他的。我們在此解釋一下。

隴西成紀,就是甘肅天水市。「涼武昭王暠」,就是五胡亂華時期的西涼國,開國國王李暠(暠的讀音:號),是李唐王朝的祖先。李白是李暠的九世孫。

「蟬聯」,就是連續相承。「圭組」,願意是用帶子把許多玉制印信串成一組,指代帝王貴族。「謫」有兩個含義:貶官或者逃亡,但此處肯定不是貶官,如果貶官就不用更改姓名,而且此文後面還寫了逃回四川。「條支」是西域的一個地方。「窮蟬」,是顓頊(讀音:專虛)的後代。顓頊是中國遠古的帝王,但他的後代長期是平民,直到舜,才重新成為帝王。「神龍」是武則天的一個年號。「伯陽」是老子的字。老子起初沒有姓,他指著李樹,為自己取了一個姓,就是「李」。

整句話說:「李白是隴西成紀人(和李淵相同),是西涼國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李淵是八世孫),就是唐朝的宗室。他們家是傳承很多代的帝王貴族,世世代代都很顯赫,但在家族的中期,沒有罪,卻逃亡到西域,改了姓名。此後他們家就像是,窮蟬到舜,五代都是默默無聞的平民,令人嘆息啊!在武則天的神龍初期,他們家逃回到四川。李白出生時,他的爸爸效仿老子的故事,指著李樹,為兒子恢復了李姓。」

2)範傳正的【唐左擡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井序】。

範傳正是李白好友範倫的兒子。當時他擔任宣歙池等州觀察使,依照李白孫女「先祖誌在青山」之言,將李白墓從龍山東麓遷於青山葬之,並寫了這個序言: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牒。公子孫女搜於箱篋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數十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世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國朝以來,漏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高臥雲林,不求仕祿。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復姓。」

這個簡介的來源,是李伯禽(李白的兒子)親手寫的幾張紙,李伯禽的女兒從箱子中找到。內容和【草堂集序】差不多。

見【唐會要】,天寶元年玄宗下詔:「自今以後,涼武昭王孫室以下,絳郡、姑減、敦煌、武陽四公子孫並宜隸入宗正寺,編入屬籍。」涼武昭王李暠的後代,都可以編入唐朝的宗室。

李白不只是臨死前,就是在以前也經常說,自己是唐朝的宗室,別人都不相信他,這個過程必然是召來斥責和打擊。假話必須帶來利益,別人才會堅持說。如果他是冒充宗室的話,沒有帶來利益,卻常年遭受斥責和打擊,那到死的時候,也應該死心了,沒必要繼續冒充下去。可他到死,都堅持說自己是宗室,可以推斷是真的。

李白的自述,不僅表明了是李暠的後代,而且更準確地說,是李淵的後代。李暠的後代有很多支,有哪一支是「傳承很多代的帝王貴族,世世代代都很顯赫」呢?只有李淵這一支。其他支,都在歷史變遷中沒落了。

第四節 官員為何不推薦李白?

那麽,李淵的後代,有誰是無罪卻逃亡,變為平民,過了五代人呢?

李建成無罪被殺,他的後代被李世民「絕屬籍」,就是變為平民,到李白的時代,過了一百年,大概就是五代人。符合「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

他說自己是李暠的「九世孫」,給人感覺是和李建成同輩,但這顯然不對。李建成同輩的人,怎麽會生活在唐玄宗時期呢?差太遠了吧。早就死光了。實際上,李白和唐朝宗室交往,經常是低一、兩輩。雙方不可能,犯這種低階錯誤。也就是說,他說「九世孫」,是一種藝術的寫法,如同他的詩歌「輕舟已過萬重山」,不是真的和李建成同輩,是暗示自己出自李建成。

有一個事例可以印證。

上文說的,唐玄宗下詔,李暠的後代,都可以編入唐朝的宗室。

李白當時就在長安,遇到這個詔令,是他編入宗室的大好機會,然後憑他的才華,很容易就升官、實作治國的抱負,這就是他一直在追求的。可他卻並未辦理入籍手續。甚至,他從來沒有參加科舉。是不是令人詫異?

看了他的身世,就可以理解了。李建成是「大罪人」,李世民把建成的後代都革除了宗室的籍。正相合李白的自述:「絕嗣之家,難求譜牒」。李白沒法在官方檔上入籍,只能私下交往。所以,別人都不相信他是宗室。所以,他沒法參加科舉,科舉是要查身世的。

另外,李白為了做官,還求了很多官員,卑躬屈膝。唐朝做官不一定要參加科舉,很多是靠別的官員向皇帝舉薦。李白的文才,在當時就極其有名,但實際上,詩歌是李白學習的副業,他的學習主業是治國平天下。不僅如此,李白出身社會底層,遊歷大江南北,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包括與流氓持劍廝殺,文武雙全,這都是實幹政治家的特征。但很奇怪的是,許多遠遠不如他的人,都靠舉薦做了官,他卻一直被拒。

好不容易,唐玄宗讓他做了翰林待詔,不過是六品的文秘,才過了一年,就因為高力士的讒言,他被唐玄宗辭退了。高力士為什麽要說他的讒言呢?「脫靴」是野史逸聞,不足為信。辭退的真正原因,唐玄宗隱瞞了。

李白經常在官場中講述自己的身世,唐玄宗怎麽可能不明白,他是李建成的後代。參見第2回,唐太宗因為愧疚、思念大哥,已經恢復了大哥的太子身份,沒有搞文字獄、大株連,大哥的問題,不再是嚴重的政治問題,所以唐朝沒有把李白怎麽樣,但也不會去提拔李白,就是冷處理。

他會不會是李元吉的後代呢?可能性不大,因為,他是以舜自比。李元吉的後代,離皇位的繼承權太遠,不能以舜自比。而且,如果李世民把大哥的兒子都殺光,最後剩下四弟的一個兒子,是無法打動父親的。所以排除李元吉。

到此,關於大哥的故事,已經講完了。但是,李世民的故事還在繼續。他後來又親自指揮了一場戰役。這場戰役他是勝,還是敗呢?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