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晚間,國家外匯管理局釋出訊息稱,為進一步提升銀行外匯展業能力,促進跨境貿易與投融資便利化,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了【銀行外匯展業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展業辦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所謂銀行外匯展業,是指銀行為境內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機構(不含金融機構,以下簡稱客戶)開展外匯業務時,依法實施客戶盡職調查,確定客戶外匯合規風險等級,實施差異化措施辦理外匯業務,及時監測處置外匯合規風險的活動。
【展業辦法】推進商業銀行外匯業務流程再造,構建包含事前客戶辨識與分類、事中差異化審查、事後監測報告的全流程展業框架,強化事前和事後環節風險責任,打破既往「防風險」對事中環節的路徑依賴,進一步提高銀行外匯業務辦理效率,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
【展業辦法】共六章34條,主要內容方面,一是明確適用【展業辦法】的銀行需遵循全面性、有效性、一致性原則,建立健全並有效執行外匯展業內控制度。
二是要求銀行落實「了解客戶」責任。銀行應對客戶開展必要的盡職調查並動態更新。支持銀行結合自身風險管理要求進行客戶分類。
三是明確外匯業務差異化稽核措施。對於一類客戶,銀行可憑客戶指令辦理外匯業務;對於二類客戶,銀行應堅持「風險為本」和「實質重於形式」原則進行外匯業務審查;對於三類客戶,銀行應根據風險狀況強化稽核措施。
四是強化外匯風險交易監測與報告。要求銀行建立合規風險監測分析機制,及時上報外匯風險交易並酌情采取相應管控措施。
五是明確「盡職免責」原則。銀行能夠證明已勤勉盡責進行外匯展業的,不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外匯局強調,尊重市場,自願適用,即銀行可以自願選擇適用【展業辦法】模式進行外匯展業,未選擇適用【展業辦法】模式的,按照原有相關外匯管理法律法規進行外匯展業,不受影響。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答記者問中表示,監管中發現,外匯管理改革落地過程中存在銀行「未盡職稽核」或「過度稽核」等問題,銀行存在違規展業情況,或影響合規經營主體對外匯便利化政策的微觀感受。為此,【展業辦法】透過構建銀行外匯展業通用框架,進一步細化和明確事前、事中、事後各環節銀行展業標準,推動銀行切實履行稽核義務。
「前期已在4家商業銀行開展試點,試點成效良好。據試點銀行反饋,外匯業務流程再造契合銀行自身完善風控和業務發展需要,成本可控,有利於提升銀行經營效率和管理效能。」王春英表示。
附: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就 【銀行外匯展業管理辦法(試行)】答記者問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國家外匯局)釋出【銀行外匯展業管理辦法(試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告2023年第1號,以下簡稱【展業辦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國家外匯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就【展業辦法】相關內容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展業辦法】出台的背景是什麽?
答: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國家外匯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以及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廣泛調研、審慎試點的基礎上,起草並釋出【展業辦法】,推動商業銀行外匯業務流程再造,進一步提升銀行外匯展業能力,營造與高水平開放相適應的制度環境。
近年來,國家外匯局持續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跨境貿易與投融資便利化水平穩步提升。但監管中也發現,外匯管理改革落地過程中存在銀行「未盡職稽核」或「過度稽核」等問題,銀行存在違規展業情況,或影響合規經營主體對外匯便利化政策的微觀感受。為此,【展業辦法】透過構建銀行外匯展業通用框架,進一步細化和明確事前、事中、事後各環節銀行展業標準,推動銀行切實履行稽核義務。前期已在4家商業銀行開展試點,試點成效良好。據試點銀行反饋,外匯業務流程再造契合銀行自身完善風控和業務發展需要,成本可控,有利於提升銀行經營效率和管理效能。
問:商業銀行外匯業務流程再造的內容是什麽?
答:【展業辦法】推進商業銀行外匯業務流程再造,構建包含事前客戶辨識與分類、事中差異化審查、事後監測報告的全流程展業框架,強化事前和事後環節風險責任,打破既往「防風險」對事中環節的路徑依賴,進一步提高銀行外匯業務辦理效率,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事前,要求銀行對客戶開展必要的盡職調查並動態更新,落實銀行「了解客戶」責任。支持銀行結合自身風險管理要求進行客戶分類。事中,要求銀行根據客戶分類實施差異化稽核措施,明確一類客戶可憑指令辦理外匯業務;二類客戶由銀行按「風險為本」和「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審查;三類客戶由銀行根據風險狀況強化稽核措施。事後,要求銀行建立合規風險監測分析機制,發現外匯風險交易應上報外匯風險交易報告並酌情采取相應管控措施。明確外匯風險交易報告範圍和報告路徑。同時,明確銀行內部管理體系要求,涵蓋組織架構、內控制度、資訊系統等方面,推動銀行完善風險防控機制。
問:【展業辦法】在推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答:根據【展業辦法】,銀行應當根據客戶外匯合規風險等級及業務風險整體判斷,采取差異化稽核措施。一是【展業辦法】提供外匯業務便利化通用框架,統一簡化流程,優質客戶可以同時享受經常專案和資本專案已有的便利化措施。二是銀行對優質客戶可憑客戶指令辦理外匯業務,給予銀行更多產品創新空間。三是政策適用靈活,銀行和企業可自願選擇適用【展業辦法】或原有相關外匯管理法律法規。四是外匯風險篩查和辨識依托系統開展,事後監測更精準,對客戶「無違規、不打擾」。前期參與試點的銀行反饋,實施外匯展業改革後,優質企業辦理外匯業務更為高效,銀行外匯服務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問:【展業辦法】在風險防範方面有哪些安排?
答:【展業辦法】壓實銀行風險防範責任,實作「既放得開又管得住」。一是客戶盡調更紮實。【展業辦法】進一步明確銀行「了解客戶」義務,推動銀行充分利用自身數據和技術資源,整合資訊形成客戶畫像,把好客戶準入關,實作風險早辨識、早發現。二是展業資源分配更合理。從試點情況看,各銀行高風險客戶占比較低,銀行可以有效分配展業資源,在對廣大中低風險客戶提供外匯業務便利化服務的同時,加大對高風險客戶和業務審查力度,有效防控風險。三是事後監測更高效。明確外匯風險交易報告範圍,指導銀行聚焦外匯風險交易特征,依托系統及時回溯篩查,實作精準化風險辨識和處置。
問:我們註意到,【展業辦法】在外匯管理法規中首次提出「盡職免責」。能否介紹一下主要考慮?
答:我們在實踐中發現,銀行身處跨境資金業務辦理一線,其政策執行情況直接決定了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政策紅利能否真正惠及經營主體。前期調研中,有銀行提出確立代客業務「盡職免責」原則的訴求。【展業辦法】積極回應銀行關切,以立法形式明確客戶在銀行開展的外匯業務涉嫌違反外匯管理規定,但銀行能夠證明已勤勉盡責采取外匯展業措施的,不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破除「唯結果論」,打消銀行落實外匯便利化政策顧慮,更好地激勵銀行「能幹、願幹、敢幹」,提升合規客戶跨境業務便利化感受。
問:對於【展業辦法】施行有什麽配套措施嗎?
答:下一步,國家外匯局將穩步推動【展業辦法】落實落地。一是尊重市場,自願適用。尊重銀行跨境業務規模、展業模式調整成本等方面客觀差異,基於銀行自願前提逐步推進【展業辦法】實施工作。銀行選擇適用【展業辦法】模式進行外匯展業的,應當做好完善組織架構、內控制度和資訊系統建設等工作,接到國家外匯局通知後方可適用。銀行尚不具備【展業辦法】規定的組織架構、系統控制等要求的,按照原有相關外匯管理法律法規開展外匯業務,不受影響。二是輔導跟進、紮實準備。【展業辦法】在公開征求意見中,不少銀行希望加強培訓輔導和同業交流。對此,各級外匯局將對銀行改造系統、完善業務流程等工作給予相應輔導支持,降低銀行試錯成本。目前我們已在主要法人銀行所在地建立輔導團隊,對接相關銀行開展準備工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