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防部25號釋出的訊息,火箭軍於當天8時44分,向太平洋公海水域發射一枚攜帶了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導彈準確落入預定海域。通告指出,此次導彈發射是解放軍年度訓練例行性安排,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還當外界還沒有完全消化掉這一動作釋放出來的資訊時,空軍又對外宣布了一條「大新聞」。
據玉淵潭天25號釋出的訊息,解放軍空軍副司令俞慶江在出席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新聞釋出會時透露,將把大家「一直想看且現階段可以展現」的裝備拿出來,與社會各界一同分享中國空軍發展成果。俞慶江副司令特別強調,此次公開露面的將是空軍近些年發展的新型戰機,更為直觀的展現空軍遠端戰略投送和空中打擊能力。毫無疑問,俞慶江副司令的這番話吊足了廣大國內軍迷的胃口。眾所周知,無數軍迷對於我軍新型戰略轟炸機早已經是望眼欲穿,當殲20、運20都已陸續裝備成軍時,轟20自然是最受期待的。
但我們也要註意到,我軍選在同一天時間,先後釋放兩個重磅資訊,這背後必然有其更深層次的用意。特別是在今早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已經讓一些平日裏自詡「對華強硬」的國家坐立不安。據法新社25號釋出的訊息,紐西蘭外長發言人在面對媒體時表示,中國在南太地區進行的洲際彈道導彈試驗是「不受歡迎且令人不安的事態」,揚言要在掌握更多細節之後與太平洋盟友進一步磋商。
同天,法新社還采訪了日本內閣官方長官林芳正,他表示,中方在發射導彈之前並沒有通知日本,然而根據路透社的報道,有日本海保廳官員稱9月23號就接到了中方釋出的航行警告,稱25號在南海、南太以及呂宋島以北太平洋地區出現「太空碎片」。雖然目前只有紐西蘭和日本這兩個國家跳出來說三道四,但一個是五眼聯盟成員,另一個是「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成員,二者都和美國在亞太構建的對華軍事包圍網有著密切聯系,其中日本更是直接參與了美國主導的對華軍事威懾戰略。
面對我軍此次釋放的強硬訊號,這些平日裏為虎作倀的跳梁小醜們自然是高度緊張。事實上,我軍在建國後只有兩次將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到南太平洋,第一次是在1980年,當時我軍發射的是東風5型洲際彈道導彈,其中科研內容占據了主要位置。此後的歲月裏,為了保密的需要,我軍的洲際彈道導彈試射都是在本國領空內,利用高彈道進行驗證。
第二次發射就是發生在25日,而這次發射的特別之處在於,這不僅是我軍時隔44年再度選擇南太平洋作為著彈區域,更是我軍首次全程、實戰、實用的洲際彈道導彈試射。從軍事角度上,這是對我軍戰略核打擊能力的一次有效檢驗,掃清了西方反華勢力對我軍戰略打擊能力的詆毀和懷疑。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上來說,這是向所有對中國保持不友好甚至是敵對立場的國家發出的最直接的警告,任何試圖破壞亞太核不擴散局勢的小動作,都是在給自身招致完全不必要的戰略風險。
中國作為當今世界唯一一個敢於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的大國,對於核武器的使用一向是非常慎重的。但慎重不等於自我禁錮,更不等於自廢武功。某些國家與其像嚼舌婦一般肆意攻擊中國的戰略能力,倒不如認真思考如何與中國和平相處,避免自己被卷入更大規模的軍備競賽漩渦更為現實。